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社会支柱 第一幕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1877)

题解

从一八七五至一八七七年,易卜生花了两年工夫写成四幕剧《社会支柱》。这部剧作继《青年同盟》之后,批评当时挪威的政治与社会生活。一八七七年十一月,丹麦首都哥本哈根上演了这出戏。稍后,此剧还在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和德国柏林各大剧院演出,颇受观众欢迎。大约一八九六年,此剧在法国上演。剧中主人公博尼克确有其人,似以格利姆斯达城的奠基人摩顿·皮德生为原型。剧作家在格利姆斯达当学徒时见过此人之墓,并熟悉他成为“社会栋梁”的传说。易卜生经过长期的酝酿,使这一原型艺术化,成为具有高度艺术概括性的典型人物。关于这个剧本,早在二十、三十年代,我国就出版了两种译名不同的中译本,即周瘦鹃的《社会柱石》(1921),孙熙的《社会栋梁》(1938)。这里采用的是潘家洵的译作(曾收入《易卜生戏剧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56年版),并经译者校订。

戏剧故事发生在挪威沿海的一座小城市里。启幕时,一群妇女在博尼克家聊闲天,博尼克太太贝蒂的叔伯弟弟希尔马、教师罗冷博士有时也参与她们的谈话,博尼克正在他的办公室与商人鲁米尔、桑斯达、维纪兰商议修建铁路的计划。妇女们闲聊的范围很广泛,谈论得最多的还是博尼克和他的家事。她们认为博尼克是“又老练,又和气”的“十足的上等人”,这也是市民的“评价”。博尼克是这个小海港的大造船商,并代外国政府执行领事职务;他有钱有势,又是保守派的头面人物,社会建设与道德规范方面的“支柱”,享有极高的威望。与此同时,妇女们也议论了博尼克一家“光明幸福生活上的一个黑斑点”,那就是贝蒂的弟弟约翰做了风流丑事、盗窃公款后逃往美国,贝蒂的异母姐姐楼纳跑到美国找约翰去了。妇女们的观点,在本地也是具有代表性的。不过,她们的看法并不符合事实,这是十五年前的一个“冤案”。博尼克从法国回来后,为了财富而和贝蒂结婚,抛弃了自己热恋过的楼纳。在他与贝蒂订婚期间,竟与旅行剧团的女演员通奸,如不跳窗逃走,就会被女演员的丈夫发现。这种丑闻如果在小市镇传播开来,博尼克就会垮台。他哀求“光棍”约翰代他承担罪责后远走美国。约翰离开本地之后,博尼克又造谣说约翰盗走了他母亲所主持的一家公司的巨款,借以挽救自己破产的厄运。不久,女演员逝世,留下一个孤苦的女孩棣纳,博尼克把她收留在家里。约翰逃到美国后务农维持生活,楼纳像母亲对待儿子那样照顾约翰。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ziyungong.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