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慈弘慈善基金会和人民文学出版社举行新闻发布会,正式启动一个名叫“慈弘图书角”的合作项目。据介绍,该项目主要针对西部贫困地区县、乡级中学及部分小学学生,选择教育资源贫乏的学校,给每个班级配备75至100册图书和《青年文摘》、《科学画报》两种杂志,以及统一订制的书柜,图书均由人民文学出版社供货,以中外文学名著为主。此前已在青海省开设85个试点,效果显著,学生的借阅热情极高,平均每周每个图书角的借阅量为60本左右,最多借阅量达90本。基金会计划本年内把图书角规模扩展到800个,惠及学生5万余人。
基金会负责人称,该基金会曾对青海省县、乡级三所中学500名学生做抽样调查,发现拥有一册以上图书的学生仅占0.5%。也就是说,几乎所有学生都没有课外书。各学校图书室的藏书也极为可怜,基本上只有一些过时的读物,而且不向学生开放。由于西部经济状况和消费水平的限制,当地书店很少进新书,因为进了也卖不掉。因此,对于那些中外名著,孩子们至多在语文课本上闻其名,无缘一睹真容。这是慈弘图书角项目的缘起,旨在让西部贫困孩子能够读到好书。
我对这个项目的立意和做法十分赞赏。回顾自己的精神成长的历程,我深知在儿童和少年时期养成读好书习惯的重要。每一个孩子心中都有一种渴望,对知识和光明的渴望,对真善美的渴望,这种渴望有待点燃,而书籍是最好的火种。世上有一些穷孩子,因为及早发现了书籍的世界,日后不但改变了自己的命运,而且成了改变世界的人。我在这里特别想到了19世纪美国的钢铁大王卡耐基,他早年贫困,只上学到13岁,就为生计所迫当了小邮差。然而,正是在这一年,一位退休上校用自己拥有的400册文学名著办了一个图书角,向穷孩子们开放,而小卡耐基成了最积极的借阅者。他在自传中说:他感激这位上校的“充满智慧的慷慨”,“是他培养了我对文学的爱好和品位,即使用人类所有的钱财与之交换,我也不愿意”。事实上,少年时代养成的这种“对文学的爱好和品位”奠定了卡耐基一生精神追求的基础,众所周知,他后来成了美国民间公益事业的奠基人,所赞助的主要领域恰是教育和社区图书馆。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ziyungong.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