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莫里斯的作品能够翻译介绍到中国,真好。
现代新闻业是在西方自然形成和逐渐发展的,它对于中国,却是清末开了国门之后才慢慢引进的新鲜玩意儿。所以,西方跑国际新闻的记者,比中国整整早一大截。当年,探险精神激发了记者们的斗志,殖民传统给他们提供了一个走遍世界的通道,他们蜂拥而出,各显神通。记得小时候,很喜欢父亲买的《非洲内幕》,那是美国记者约翰·根室的非洲采访,我和二哥隔一段时间就会轮着去翻一遍。根室遍走欧洲、亚洲和美洲,可称系列大洲“内幕”专家了。
所以在西方,英国记者简·莫里斯并非开风气之先,也绝非以此成名的孤例。可是,简·莫里斯还是很特别。
作为男孩的詹姆斯·莫里斯
我曾经想过,一个好的作者除却天赋之外,可能还要有一些不平常的经历或遭遇过人生困境。天赋或许是指幽默感、判断力,观察事物的敏锐与距离感并存,还有对文字有如音乐家处理音符般的能力。而人生的特殊际遇,会令天赋被慢慢开掘、会令你原来的那些能力被渐渐强化。
莫里斯无疑是有天赋的,而她的人生处境,又使她和一般做国际采访的记者有所不同。几乎没有哪个记者能够复制一遍她的路程。
她原先叫做詹姆斯·莫里斯,是个男孩,长大后在当时的英国托管地巴勒斯坦当过兵,1953年曾是首次成功登上珠穆朗玛峰探险队的随队记者。他成家并生了五个孩子。可是在内心里,莫里斯又从小就是个女孩。直到很晚,她才看到医学证明,她这一类人确实具有区别于常人的生理证据。在此之前她和所有人一样,认为自己只是心理问题。她花了整整十年进行药物治疗。几十年来,她以一个男性的角色冲锋陷阵,却又揣着女性的敏感和细腻。困扰、疑虑、迟疑和惶恐,一刻不离在伴随着她,成为她认知的背景,也因此把她从年轻人很容易进入的坚定坚信、黑白两分立场,自然而然地、由内及外地带到一个灰色地带。特殊位置固然带来尴尬,却也令她的社会视角、社交体验更丰富。她以双重身份切入社会,感受的角度、深度都与众不同。同时,莫里斯又是深切了解英国文化的威尔士人,对自己的祖国,也既有文化认同,又有保持距离的异族眼光。自身困境从小给她设置了难得的内省契机,她灵敏又冷热适度。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退出阅读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ziyungong.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