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礼记》,真是没法耐住性子。咬牙读完,除了一些大道理还值得看看,剩下的一个个繁复礼仪的解答,真让人崩溃。那时候的人,除了昏省晨定之外,从早到晚,居然有那么多的礼仪讲究,如果都记全的话,估计什么事都别做了,天天拜来拜去。后来才明白,礼是贵族之事,在孔子的时代,所谓诗礼之家,就是要有这么多的讲究,吃喝拉撒如此,庙堂祭祀如此,婚丧嫁娶如此,出去郊游,投壶骑射也是如此。一般老百姓,根本没法这样,想学,也学不来,人家也不让你学,礼不下庶人嘛。
庶人有庶人的文化,因为这些人也吃喝拉撒,也祭奠死者,也应酬往来,也婚丧嫁娶。但是庶人玩的跟贵族不是一个套路,也玩不了一个套路。上面的下不来,下面的倒有可能上去。老百姓哥哥妹妹的歌谣,经过采风,就进入了庙堂之上。贵族们正式场合的诗礼应答,使用这些哥哥妹妹,卿卿我我,可味道却不是这么回事了。唯有私下里偷情,才能想起这些情歌浪曲的原意来。
上面和下面,文化两层皮,多少年都隔着。到了宋代,才稍微好一点。礼,经过士大夫在乡村建构宗族,庶民百姓,也知道了。从此往后,虽说主持礼仪,还是士大夫的事,但民众也随班行礼了。城市的发达,市民的繁盛,杂剧和说唱艺术出现,讲故事的需要,市场的拉动,让底层文人加入了编故事的行列。这样一来,以往只在史籍里才有的历史故事,稀里哗啦就进入了艺人的皮囊,经过艺人之口,说出来就那么引人入胜。这个过程,其实在唐朝就已经开始,只是到宋朝,才繁荣起来。五代时,武夫们还不习惯这样的说唱,听人说韩信,心里不是滋味——你当着我说韩信,当着韩信必定说我。可是到了宋代,开封的武人们一日不去瓦舍听曲听书,就一日魂不守舍。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ziyungong.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