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
这只是些故事,除《月下小景》在外,全部分出自《法苑珠林》所引诸经。我因为在一个学校里教小说史,对于六朝志怪,唐人传奇,宋人白话小说,在形体方面,如何发生长成,加以注意,觉得提到这个问题的,有所说明,皆不详尽,使人惑疑。我想多知道一些,曾从《真诰》、《法苑珠林》、《云笈七签》诸书中,把凡近于小说故事的记载,掇辑抄出,分类排比,研究它们记载故事的各种方法,且将它同时代或另一时代相类故事加以比较,因此明白了几个为一般人平时所疏忽的问题。另外又因为抄到佛经故事时,觉得这些带有教训意味的故事,篇幅不多,却常在短短篇章中,能组织极其动人的情节。主题所在,用近世眼光看来,与时代潮流未必相合。但故事取材,上自帝王,下及虫豸,故事布置,常常恣纵不可比方。只据支配材料的手段组织故事的文体而言,实在也可以作为“大众文学”,“童话教育文学”,以及“幽默文学”者参考。我有个亲戚张小五,年纪方十四岁,就在家中同他的姐姐哥哥办杂志,几个年青小孩子,自己写作,自己钞印,自己装订,到后还自己阅读。也欢喜给人说故事,也欢喜逼人说故事。我想让他明白一千年以前的人,说故事的已知道怎样去说故事,就把这些佛经记载,为他选出若干篇,加以改造,如今这本书,便是这故事一小部分。本书虽署明“辑自某经”,其实则只可说是就某经取材,重新处理。不过时下风气,抄袭者每每讳言抄袭,虽经明白摘发,犹复强词夺理,以饰其迹。其言虽辩,其丑弥增。张家小五是小孩子,既欢喜作文章,受好作品影响的机会必多,我的意思,却在告他:“说故事时,若有出处,指明出处,并不丢人。”且希望他能够将各故事对照,明白死去了的故事,如何可以变成活的,简单的故事又如何可以使它成为完全的。中国人会写“小说”的仿佛已经有了很多人,但很少有人来写“故事”。在人弃我取意义下,这本书便付了印。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ziyungong.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