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近顿波托贝洛路的那座房子被战争毁了,四周全是炮火轰炸过的建筑。丘奇街的房子也被战争毁了,周围都是废墟。人们经常在轰炸过的地方燃起篝火,处理房子里的尸体。除了这些,这两座房子没有任何共同之处。在我搬出的那座房子里,政治就意味着食物、配给制和政府一贯的蠢行。但在丘奇街的房子里,我突然触摸到了曾经熟悉的东西:国际政治、共产主义、同志、激烈的辩论,还有每个人都能感觉到的使命——按照某个隐形的蓝图重建不列颠。琼·罗德克在波兰学院工作。她即便不是共产党员,也是共产主义者。她认识“党”(这是人们对共产党的称呼)里面的每一个人,认识艺术圈的人。她的经历不同寻常,可以写上一两本书。她是两个杰出人物的女儿,他们来自贫穷但生机勃勃的伦敦东区——当年的东区,那个以它的天才向世界提供艺术和精神生活的东区。她父亲约翰·罗德克是一位作家,当时的知名作家和知识分子都是他的朋友。但是不知为何,他辜负了大家的期许,成了一位出版商。她母亲是个美人,曾做过一些艺术家的模特,甚至包括著名的伊萨克·罗森堡。她父母把她扔在福利院。这种福利院存在的目的,就是帮那些没有条件抚养孩子的父母照管他们的孩子。福利院是个冷酷的地方,尽管从表面上看,一切都显得和气、安宁。她父母有时去看她,但他们从来都不知道这个小姑娘每天都在忍受着什么样的煎熬。她从福利院和其他更严酷的困境中幸存了下来,靠着遗传的艺术天分当上了乌克兰一家戏剧公司的演员,并轻松地学会了德语和俄语。那段时间,她跟公司里的一个德国演员生下了一个孩子。既然布尔乔亚式的婚姻已经被永远地扫进了历史的垃圾堆,他们索性不结婚。大战开始前,为了把那个男演员弄出捷克斯洛伐克,送往英格兰,她费了不少力气。在《暴力的孩子们》一书中,我把他的外貌安在以哥特弗莱德·莱辛为原型的那个人物身上,因为我心里想,这就是彼得的父亲。前者是中产阶级,后者很富有——按照德国衰退时期的标准来看,非常富有。我用一个人来代替另一个人,但并没有取得我想要的效果。哥特弗莱德说,虽然我把他写进了书里,但实际上,他和那个德国演员的共同点仅限于他们都是德国人,都是共产主义者。哥特弗莱德那样说只是为了表明一件事:他就是他的政治立场。著名演员欣策多年来一直在经济上帮助琼和她的儿子欧内斯特,他陪伴在他们身边,看着欧内斯特长大。他也是个出类拔萃的人,他的故事也值得写下来。艰难的时代总会成就卓越的人。但如果把这样的想法付诸实践会有什么效果呢?我不得而知。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ziyungong.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