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佛教经常谈论心和性的关系,也想听法师说一说。
济:心和性的关系主要在于,心理活动会积累成为习性。每个人会有不同的性格,这个性格从哪里来?就来自心理活动的积累。比如有的人贪惯了,看到什么都起贪心,就会成为贪性人;有的人很有悲心,不断重复这种力量,就会成为慈悲的人。此外,有的人心胸狭隘,有的人豁达大度;有的人自私自利,有的人大公无私,这些都是心理活动不断重复的结果。
周:心理活动会积累成为习性,这是一个含义。
济:性其实可以有两种,即本性和习性。所谓本性,即本来具备的,比如一切众生都有佛性。这个佛性是现成的,不是靠修行修出来的。在佛法中,有时也把佛性叫作真心,与之对应的就是妄心,即我们现前的、由错误认识所形成的各种心理活动。所以,心和性有相对的固定性,但它的内涵有时也会重叠。这就需要对佛法义理有一定素养,才能分清楚,这时候的心是指什么,性又是指什么。
周:宋明理学有一个概念叫明心见性,也就是明真心见本性的意思。在一定的意义上,心就是识,佛教修炼的目标是通过转变识来转变心。我想问的是,当错误的识排除以后,那个转变以后的心是什么?
济:佛法认为,既有染污的妄心,也有清净的真心。修行,就是要去除染污的妄心。至于染污心被去除之后的那个心是什么,其实就是它的本来面目。就像一件衣服,本质上说是干净的,但因为我们穿的时间长了,积累了很多尘垢。在没有清洗前,我们看到的是一大堆灰尘和污垢,并习惯于这样的状态。所以当污垢洗掉之后,我们可能会产生质疑:还是那件衣服吗?还是那件和我们朝夕相处、须臾不离的衣服吗?我们的认识往往停留在现有经验的基础上,停留在灰尘和污垢上,所以没办法理解:衣服洗干净了,那还有衣服吗?事实上,我们洗去的只是污垢部分。污垢洗掉之后,干净的本质才能真正显现出来。污垢的这一面相当于妄心,干净的这一面则属于真心。那真心到底是什么呢?当内在污垢不断减少的时候,当我们少一点焦虑、迷惑和混乱的时候,心就会呈现出清净的一面,让我们感受到发自内心的宁静和喜悦。其实,它时常都在产生作用,只是我们的感受太粗糙了,没有注意到而已。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ziyungong.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