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读杨联陞先生的一篇旧作,谈的是“报”在中国社会关系里的作用。据说这篇东西很经典,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在香港中文大学“钱穆讲座”中宣讲后被结集成册,可见人们对“报”的关注度够高。在杨先生看来,中文的“报”字有报告、回报、报答、报复、报应等多重意思,这些意思的中心是回报或报答,也是中国社会的基础。人与人相处,总是希望自己做事之后能得到报偿,可是在中国,除了一些共同的回报规则外,还有一些与一般原则完全不同的微妙习惯。这些习惯渗透到上至皇权和中央政府的运作,下至黎民百姓的生活中。
“报”这个字的真义难住了不少读书人,大家搞不清楚,是什么力量迫使接受礼物的人一定要千方百计地回报送礼人。有个西方人类学家给出了一个说法,他觉得古代礼物中有种神秘的力量,人脑受它支配,弄得你到时非得送回礼物不可,否则就会生病甚至死亡。后人发现这个解释过于装神弄鬼,有点像巫蛊在跳神做法,相信不得。于是专家又搞出了许多“理性”的解释,看上去好像颇符合科学标准,容易得到验证。比如说,世上凡是礼物交换一定会遵循平等互换的规则,这是社会关系得以运转的基础。可老外发现,这套好像放之四海皆准的规则拿到中国,却完全不灵,他们觉得大惑不解的是,很多中国人似乎心甘情愿地送出礼物,却又好像不祈求回报。还有一个现象让他们更惊讶,那就是,古代中国人在接受礼物后回馈给送礼人的礼物价值会远高于前者。如果按照西方理性原则计算,这不明摆着是吃亏不赚吗?世上哪有人会干这种傻事?可是有些证据表明,中国人从古到今都在干着这种“傻事”。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退出阅读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ziyungong.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