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失恋33天》海报
光棍节到底是谁的发明创造?丫真是一天才!而且我相信,此节一定是丫孤独时拿筷子吃饭想出来的。2011年11月11日,千年一遇的“六个一”光棍节,在网上被称为“神棍节”。这一天,无数真光棍和伪光棍在一种黑色幽默中度过,在对影伤情的小资情怀中,或自怨自艾或自伤自嘲。
这些情绪需要助产士,最佳方式是放电影。好几部电影瞄着这个5年前根本闻所未闻的“光棍节档期”,试图让大家发泄。滕华涛导演的《失恋33天》提前成了最挣钱的试验品,据说,它第一天的票房就有2000万,而它总投资还不到1000万。按此势头,这部电影过亿应不成问题。
实话实说,我个人不是很喜欢《失恋33天》,台词像电视剧,拍的是电影,结局像散文,适合弄话剧。台词太多,白百合大概说了两万字,文章说了一万八千字,叨逼叨,叨逼叨。机灵抖太多,每个人说话风格都一样,但文章确实演得好。一个长得有几分像张国荣的人有张王朔式的嘴。这么一部拍之前、放之前估计从未想过“放卫星”的电影居然能过亿,不得不让人佩服男女光棍们的精神需求。
《失恋33天》的突然走红,当然有比较深刻的社会原因。首先是大龄青年特别是女青年在婚恋问题上的困扰,这样的电影,包括里面的人物、精辟的台词会让人暂时忘掉烦恼,投入到别人的痛苦治疗过程中。宣传方把《失恋33天》称为“治愈系”电影,定位相当准确,看完电影的男女,容易从别人的遭遇里找到心理平衡。其次,这部电影的台词段子化色彩浓郁,符合当下年轻人追求一针见血,厌恶虚假、做作的心理特点。尤其是文章的很多语言,几乎是王朔语言的2011版,特别尖锐、讥诮;当然有些过多过滥,可能不好消化,但只要被观众记住个一两句,就达到了“易于扩散、传播”的目的。最后,传统国产电影给观众一种不接地气的印象,这部电影在反映都市生活的时候没有失真,既不刻意庸俗,也不故作高雅,能让青年人有强烈代入感。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ziyungong.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