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正在想到欧洲的野牛和天使,颜料持久的秘密,预言家的十四行诗,艺术的避难所。这是你与我能够共享的唯一的永恒,我的洛丽塔。”
——《洛丽塔》,纳博科夫。
一般历史都咬定,是15世纪的杨·范艾克先生和他兄弟,一起发明了油画。这位大宗匠兼大发明家,发现了颜料持久、油亮如新的秘密,但他自己却有点奇怪的执着:他的画里,常使着红色、绿色和金色,但鲜有蓝色。偶尔出现,必是纯蓝色调,没有细密纹缕、间金带黑的花纹涂饰。浪漫主义的故事家一定相信,他老人家有一段深挚的蓝色记忆,最后能归纳出一段跟天空、湖水和美丽的蓝衣少女之类的传奇。但事实是,范艾克先生是个很职业的画家,就事论事,在商言商。他不用蓝色,是因为贵;要用蓝色?可以,得加钱,而且我想怎么用,就怎么用,不许你们多话!
现代工业发明之前,要达成视觉效果的深蓝色,几乎只有靠群青,要制群青,必须使青金石。然而青金石这玩意极贵,简直已经算宝石了,埃及人拿来做首饰给法老陪葬。欧洲人给群青起名叫ultramarine,意思就是“打海上来”,运起来千难万险。想象你今时今日去到金店银楼,指着块宝石说买下来打算磨成粉做颜料,服务员也会面色惨变觉得遇见了大富豪。所以当日欧洲画家用起群青来,极是谨慎,到后来简直不成文规定:画里头,只有高贵纯洁如圣母玛利亚,才用昂贵的群青。所以现在美术史家琢磨玛利亚为啥要穿深蓝色,就是这道理了——其实是由颜料的价格决定的。用不起群青,却又爱蓝色的画家或委托人,只好退而求其次,找孔雀石的蓝铜矿制的蓝色,或是指望靛蓝植物里提炼的蓝色可以蒙混过关了。很多年后,群青开始被诸如硅酸铝生产的“法国群青”、“皇家蓝”等慢慢代替,曾经作为群青别称的“法国蓝”,也被纺织工业改头换面,安在了一个极普通的阴影蓝之上了。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退出阅读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ziyungong.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