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四章 “娱乐教父”邵逸夫 4、“观众至上”的价值观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电影制片人的身份具有二重性,一是要有文化使命感,二是必须研究观众的喜好。对许多制片人来说,做到第一点已经成为一种自觉,但是能够做到第二点,甚至做好第二点,就难上加难了。

在中国电影史上,涌现出了许多优秀制片人,比如张石川、罗明佑、黎民伟、严春棠、李祖永等等。不过,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缺点——只知道拍好片,不知道拍什么样的好片才能打动观众,让观众排队掏钱。

而邵逸夫不同,他从18岁便开始直接面对观众,哪些场景能令观众哭,哪些场景能让观众笑,哪些电影一定能受观众喜欢,哪些电影可能会爆出冷门,他都一清二楚。并且,日后投身电影事业以后,他更把这种可贵的品质变成一种商业嗅觉,直接推动了邵氏电影的成功与辉煌。

邵氏“天一影片公司”成立后,大哥邵醉翁并没有让邵逸夫当小老板,而是把他当成普通员工分配他去干后勤。两年以后,邵逸夫几乎干遍了天一公司的所有部门。正因为如此,邵逸夫熟悉观众,更了解观众的观赏心理。这在无形中培养了他的“观众至上”论。

作为生意人,邵逸夫对于如何处理好艺术与市场的问题,是从“观众至上”的价值观念出发的。邵逸夫刚到香港树起大旗的时候,很多编剧名家认定跟着邵老板肯定可以干出一番事业,便纷纷前来投靠。不幸的是,他们写的好多优秀剧本都让邵老板“枪毙”了。这是为什么呢?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退出阅读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ziyungong.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