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2年,几个少年风尘仆仆,成立了一个剧团。在现实中上演了一折从“寻找张正芳”到“张正芳归来”的动人剧目。
早在1945年上海戏校结束之后,戏校有能力的尖子生都出去挑班挂头牌,关正明、陈正岩、陈正泰、王正堃、顾正秋、周正荣等,在江南各地广受欢迎。今天苏州、明天常州、后天无锡,演出不断,生意盈门。可大家似乎遇到了同样的问题——接触了各地的班底,一配合,就发现对方水平不行,总觉得不默契,演出质量无法臻于完美。就这样,“正”字辈们各自打拼,在市场上摸爬滚打了四五年,倒也名声渐起,有了不错的固定观众群。
时间走到了20世纪50年代。“三反五反”来了,搞运动。把私营工商户分为守法户、基本守法户、半守法半违法户、严重违法户、完全违法户5类进行定案处理。一大批原来的私营工商户,包括老板和经商的手工业主,人人都要过关定案,其中不少人被打成“不法商人”。这时候还有谁有心思听戏呢?换言之,京剧的观众的主要群体消失了,因此,各地的剧团营业都受到影响。
“正”字辈的同学们只能纷纷解散剧团,回到上海老家,各自为前途发愁。这时,在同学中影响较大的关正明站了出来,决定要成立一个京剧团,自己担任团长,并提出把戏校的学生组织起来,恢复上海戏校的元气,成立自己的戏班。并主张,在这个戏班内延续戏校传统,所有演员不分主次,不分大小活,适合什么角就演什么角。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退出阅读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ziyungong.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