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基地生产的铀和W基地生产的钚,还有成千上万吨的设备器材,被源源不断运抵Y基地。时间跨入一九四五年,已经在考虑原子弹组装了,可还不知道一颗炸弹需用铀或钚的数量,不知道铀的数量与浓缩度的关系,也不知道怎样确定浓缩度——对一系列关键问题,对理论物理学家们那些彼此相差上百倍甚至上千倍的计算结果,需要实验物理学家们加以证实。然而这个实验怎么做?实验的原料和对象是铀和钚,看上去很像普通的银锭。但它们毕竟不是白银,而是具有强烈放射性和……几千吨到几万吨“当量”的炸弹!
无论从理论上还是从实际上说,达到一定体积和重量的铀或钚将会遭到大气中无处不在的“游走中子”轰击而自然发生核爆炸——这个体积和重量,称为“临界值”。原子弹的爆炸机理就是两个以上小于“临界值”的核装料突然合在一起而大于“临界值”并引起核反应。丁洁琼测算了不可控链式反应中中子的散射角和中子数量,确定铀235“临界值”为五十公斤,钚239则在十公斤以上。在核装料外包裹中子反射材料可大大降低其“临界值”。丁洁琼参加了材料筛选,总结出材料的种类、厚度与“临界值”关系的计算公式……
总之,“临界值”成了关键问题,成为整个阿拉摩斯的理论核心。物理学家们对此有几十个计算结果。哪一个结果是正确的,必须靠实验来证明。丁洁琼教授第一个申报了自己的实验设计并很快得到批准。铀的放射性远低于钚。天然铀的三种同位素之中又以铀235的辐射能最低。女科学家据此认为,可以直接用铀235“裸球”进行实验。她是实验物理室一个组的组长,有借用铀块的权力和便利。于是她借来大小和形状不同的十六个铀块。但接下去她就越权了:阿拉摩斯严禁个人单独做实验,更不允许有人手持一块容易与其他铀块发生“会合”从而达到或超过“临界值”的铀块——所有这些丁洁琼都违反了。好在阿拉摩斯违规的事太多,美国佬通常又性格外向,马马虎虎;只要不是明目张胆而又证据确凿的间谍行径,一般也就无人过问。此外,多数人既很瞩目也很尊重这个美丽而孤独的女人,都知道她跟佩里将军和奥姆霍斯博士的特殊关系,也亲睹她来到阿拉摩斯后便埋头于实验室,了解她的极其勤奋和富有创见。大家不约而同,尽量减少对她的打扰。这给女科学家历来的工作和眼前的实验提供了良好条件,而忽略了这次实验的极端危险性。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退出阅读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ziyungong.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