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三卷 1942年6月~1945年9月 第三十八章 我愿意追随他们到任何地方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一九四二年缅甸失守后,尽管滇缅公路被切断了,抗战中国的国际援助只能依靠运量有限的“驼峰航线”支撑,但英国人还是认为他们的损失最大。日军占领缅甸全境,直接威胁着印度东部,而印度是大英帝国在海外最大的殖民地,也是其在亚洲的核心军事基地。丘吉尔担心如果中国战场崩溃,日军至少能够腾出十五至二十个师团进攻印度;一旦印度失守,日军便可直趋中东控制印度洋,切断盟军的海上运输线,在军事上与德国相互呼应。到那时,英国人的末日也就来了。

对美国而言,缅甸的失守也干扰了美国“先欧后亚”的整体战略。在与日本争夺太平洋控制权的同时,美国人希望通往中国的运输补给线畅通无阻,以保持住中国战场对日军的牵制,同时确保中国大陆未来作为攻击日本本土的前进基地。

因此,反攻缅甸的计划始终在酝酿之中。

中、美、英三国对于反攻缅甸没有分歧,但在如何反攻以及何时反攻等具体问题上,虽经反复磋商,始终争执不休,以致反攻缅甸的计划被拖延了将近两年。拖延的根本原因,还是各国从不同的利益出发,并持有不同的战略目的。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国单独抗击日本侵略的局面结束,中国人对利用盟国的军事力量在亚洲结束战争寄予厚望。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蒋介石发现美英秉承的“先欧后亚”的战略无法改变,对日作战始终被美英置于次要地位,中国战场在罗斯福和丘吉尔那里只是一个泄洪区——利用中国牵制并拖住日军,把日军这股浑浊的洪水拦蓄在中国战场上——因此,美英对中国的所有援助目的只有一个,就是不能让这个“泄洪区”的大坝垮了。对此,蒋介石的基本立场是:如果反攻缅甸,中、美、英须一起作战。中国军队在一九四二年第一次入缅时已有血的教训,决不会在同一个地方跌倒两次。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退出阅读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ziyungong.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