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再谈及明代政制之腐化。
由于明代承平年岁甚久,遂使科举进士日重而学校贡举日轻。但学校可培育社会需用之人才,科举却只是就社会现有之人才中选拔之,荐举更为稀少。于是人才多由科举进士中出。
英宗天顺年间开始,非进士不得入翰林,非翰林不准入内阁,但翰林人才只限于某些科目,并非完全齐备。而此后之庶吉士变成有名无实,并不再受重视。但当时之进士,没有理想职位时多数请假返乡,甚至有家居数十年者,等到有尚书侍郎的官职,才入朝供职。
明代之翰林院为储备人才之地,吏部则为选举人才之所,此两处为明代所特重。
明代吏部的选举法有四种:一为学校,二为科目,三为荐举,四为铨选。天下人才,大致出于上述四类。可见吏部之权重。
当翰林院无法培植人才时,吏部选举曾有用抽签之法,分四个地区抽签:一为东北,以北京、山东地区为主;二为东南,以江、浙、闽、桂及江西为主;三为西北,以陕西、山西为主;四为西南,以湖广、四川、云南、贵州为主。官方与民间均十分赞同,认为十分公平。
至于科举,则初为考经义,后变为八股。顾亭林谓:“科举之害,等同焚书,而败坏人才,甚于咸阳之坑儒。”因此造成明代士人与官僚学识空虚,胸无点墨。由于明代帝王怠惰专横,虽然当时风气奖励廷臣发表议论,但由于空疏无学,只是叫嚣而已,遂至于以议论误国。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ziyungong.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