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贻琦的剑谱就是“教授治校”。
“教授治校”,应该算是上个世纪中国教育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
“教授治校”公认的创始者是蔡元培。1912年10月24日,任教育部长的蔡元培颁布了《大学令》22条,其中明文规定,大学设评议会和各科教授会,审议全校各科教学和其他重要事件。蔡氏的贡献就在于用法令政策的形式将教授的主体作用凸显出来,使之更加贴近教学规律。后来,蔡元培出任北京大学校长,才有机会在实践中推行这一主张。1920年,北大设立评议会、行政会议和教授会议等组织。评议会负责立法,行政会议负责行政,教授会议负责学术,均采取民主议事。三会成员多由各科学长(系主任)和各科教授组成,参与校内重大校务活动,审议各系课程和学术评定等等。但北大的“教授治校”因蔡元培的离去而搁浅,它的贡献是为中国教育史奠定了一个伟大的开端,一个划时代的创举。
然而,“教授治校”的真正集大成者是清华大学。
“回首向来萧瑟处,也无风雨也无晴。”用平静而客观的心态去追寻清华大学“教授治校”发展的历史轨迹,我们会惊奇地发现:将这一粒火种引入清华的人却是曹云祥。
曹云祥是1922年4月来到清华的。较之以往的长校者,他初始是以改革家的面目亮相的。和前任金邦正的保守形成鲜明对照的是,他刚入校,就接受师生建议,成立“调查委员会”,在清华园作了一次相当广泛而又深入的调查,并根据调查得来的意见逐项落实,颇得广大师生激赞。他先组织了一个“协作委员会”,专司讨论全校应兴应革事务,委员会成员包括华人教员代表、职员代表、美国教员代表、中文部代表和学生会代表等,在这个协作委员会里,教师的份额占有很大的比重,因此“教授治校”的热情曾一度点燃。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ziyungong.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