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铭汉得知叔父被关后,赶到“黑帮劳改队”里去看他。见到叶铭汉后,叶企孙责怪他说,你怎么来了?你不要来看我。不等叶铭汉开口说话,叶企孙就挥手示意让叶铭汉赶快离去。他是不想让叶铭汉受到牵连啊!看到侄子消失在夜色之中,叶企孙禁不住仰天长叹,他多么希望此刻有人能帮帮他,给他解释一下这到底是为什么。
他想到了他的好友陈寅恪和吴宓。他想起他们三人20世纪20年代在哈佛曾经讨论过的一个问题。当时陈寅恪就曾说过:不反对共产主义,但也不赞成“俄国式的共产主义”。吴宓和他也有同感。陈寅恪说这话的时候,已经29岁。他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已经形成,并且一生再无变更。他主张思想自由、学术独立,“思想不自由毋宁死耳”。当他出席中央研究院会议受到蒋介石宴请时,曾亲见此公,“深觉此人不足为,有负厥职”,故归来赋诗《庚辰暮春重庆夜宴归作》,中有“食蛤哪知天下事,看花愁近最高楼”一句。但是,他同样不买新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的账,拒绝出任中科院有关职务。
1957年,67岁初度,陈寅恪诗云:“平生所学供埋骨,晚岁为诗欠斫头。”1958年,在全国批判资产阶级学术思想运动中,他受到批判。1961年秋,老友吴宓来穗探望,曾赋诗云:“五羊生见九回肠,虽住罗浮别有乡。留命任教加白眼,著书唯剩颂红妆。钟君点鬼行将及,汤子抛人转更忙。为口东坡还自笑,老来事业未荒唐。”吴宓后于日记中记叙说:“寅恪兄双目全不能见物,在室内摸索,以杖缓步。出外由小彭搀扶而行。面容如昔,发白甚少,惟前顶秃,眉目成八字形。然寅恪兄精神极好,撮要谈述十二年来近况……政府虽再三敦请,寅恪兄决计不离开中山大学而入京:以义命自持,坚卧不动,不见来访之宾客,尤坚决不见任何外国人士,不谈政治,不评时事政策,不臧否人物,然寅恪兄之思想及主张毫未改变,即仍遵守昔年‘中学为体’之说(中国文化本位论)……仍确信中国孔子儒道之正大,有裨于世界,而佛教亦纯正,我辈本此信仰,故虽危行言殆,但屹立不动,决不从时俗为转移。”(《吴宓与陈寅恪》,吴学昭著,清华大学出版社1993版)1965年赠蒋天枢文中云:“寅恪以求学之故,奔走东西洋数万里,终无所成。凡历数十年,遭逢世界大战者二,内战更不胜计,其后失明膑足,栖身岭表,以奄奄垂死,将就木矣。默念平生固未尝侮食自矜,曲学阿世,似可告慰友朋。”《读吴其昌撰梁启超传书后》一文中曾称“余少喜临川新法之新,而老同涑水迂叟之迂”。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退出阅读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ziyungong.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