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七章 运筹帷幄,纵横捭阖——共和国外交的重大突破 一、“文革”初期的外交局势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从今天起,我们展开了新的外交攻势,首先从中国乒乓球队开始。”

20世纪70年代初,人民共和国还处在“文化大革命”的动荡岁月。然而,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中国在对外关系方面却出现了一系列令世界瞩目的新变化。特别是恢复新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尼克松访华和中日恢复邦交——这三件在1971年10月到1972年9月间相继发生的大事,对当时国际关系新格局的形成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是新中国外交史上的重大突破。

中美实现关系正常化和中日建交已经整整41年了。41年前,当时已是74岁高龄、身患绝症的周恩来总理,在国内外错综复杂的环境中,同毛泽东一道,审时度势,运筹帷幄,为开创共和国外交的新局面写下辉煌的篇章,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性的贡献。

(一)整顿外事队伍,培养外交人才

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后,国内外事部门也同其他部门一样,受到严重干扰和冲击。根据中央的指示,有三分之二的驻外使馆人员回国参加“运动”。此后,中国驻外大使几乎全都陆续离任回国,整个外事工作处于停滞状态。

1967年春夏,随着国内“打倒一切”、“全面夺权”局势的加剧,极左思潮空前泛滥,对外工作陷入一个“非常时期”:一方面,中国同已经建交的亚、非、欧三大洲的十几个国家频繁出现外交冲突,导致双边关系的紧张状态;另一方面,外事部门的少数工作人员不顾政策、违反纪律、擅作主张的情况也屡有发生。特别是这一时期在北京发生的外交部“夺权”和“三砸一烧”(即冲砸印度尼西亚、缅甸和印度驻华使馆,焚烧英国驻华代办处)的严重事件,给中国党和政府的声誉带来巨大损害,造成极为恶劣的影响。也就在这时,毛泽东、周恩来对煽惑动乱的中央文革小组的几个“极左派”人物采取果断措施,阻止了局势的进一步恶化,同时在外事部门率先开展对极左思潮和无政府主义的批判,整顿外交队伍,以使外事工作尽快走上正轨。虽然如此,受国内各种因素的影响,中国政府在对外关系方面仍举步维艰,不容乐观。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退出阅读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Edge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ziyungong.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