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干部政策,上头的‘解放’了,政策就明确了;‘标杆’有了,下边就会跟着落实。”
1973年4月12日晚7时30分,北京人民大会堂一楼宴会厅,周恩来正主持盛大宴会,热烈欢迎刚从柬埔寨解放区返回北京的柬埔寨国家元首诺罗敦·西哈努克亲王和夫人一行。在出席宴会的众多中外来宾当中,前中共中央书记处总书记、国务院副总理邓小平——这位在“文化大革命”初期被打倒的“党内第二号走资本主义道路当权派”,也引人注目地出现在人们的视线里,其公开身份是“国务院副总理”,名字排在李富春、聂荣臻两位副总理的后面。
自1956年中共八大以来,邓小平一直是中共中央领导核心成员,在党内外有着很高的威望。上一次他作为中央书记处总书记被国内官方媒体报道,已是将近七年前的事情:1966年8月3日在上海,中国作家代表团团长郭沫若为欢送亚非作家代表作的题为《投身到人民大众的火热斗争中去》的讲话中,用了“邓小平总书记”这样一个当时习惯性的称呼。然而,包括郭沫若本人也未必想到,此刻在北京召开的中共八届十一中全会上,“邓小平总书记”因为派工作组的“错误”,正与刘少奇一起作检讨。两天后,毛泽东即发表了那篇令与会者震惊的《炮打司令部》的大字报,刘、邓二人遭到更加猛烈的批判。会后,邓小平虽有几次公开露面,但“总书记”、“副总理”等职务均不再提及。同年12月15日,邓小平的名字最后一次出现在《人民日报》关于吴玉章逝世消息的报道里。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退出阅读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Edge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ziyungong.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