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做课题当作“圈钱”手段,不但导致科研经费的巨大浪费,也助长了学术腐败之风,阻碍了国家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
2009年4月,浙江大学“贺海波论文造假事件”尘埃落定。但在调查结论中,对造假论文与相关科研经费之间的关系并未涉及,也未谈及是否追缴相关经费。
“这起造假事件的发生,除个人道德因素外,科研人员考核指标刚性太强和科研经费存在管理‘黑洞’,也是诱发当事人铤而走险的重要原因。”南开大学博士生导师齐善鸿教授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
记者调查发现,由于我国一些科研经费的使用缺乏有效监管,导致一些科研人员把做课题当作“圈钱”手段,不但导致科研经费的巨大浪费,也助长了学术腐败之风,阻碍了国家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
神秘的项目“圈钱”
近年来,我国科技投入稳步增加。2006年,中央财政科技拨款达716亿元,比上年增加19.2%。2009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两会”做政府工作报告时表示,要大力推进科技创新,今年中央财政科技投入1461亿元,增长25.6%。
所谓科研经费,就是通过财政手段拨付给高校和科研机构用于科学研究的费用。按理说,这些经费应专款专用,但在实际生活中,这些经费却成了一些人随意宰割的“唐僧肉”。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ziyungong.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