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四篇 上海开埠、买办商人与苏商崛起 1843~1956(上) 第十三章 上海买办,香山制造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伴随着上海的崛起,从广东输往上海的,最惹眼的不再是货物,而是一群叫“买办”的活生生的人。

上海开埠前,广东人贩卖到上海的货物,以砂糖为大宗,红木、香料、染料(苏木)也不少。当时中国的食糖集散中心就在浙江嘉兴乍浦。

从广东到上海的商船被称为“估船”,一个月能往返一趟,上海商人则用“沙船”把本地棉花、布匹运往广东,其次是陶瓷、茶叶。据统计,鸦片战争前,上海每年从闽粤运进糖约50万担,染料和物品12万担,运往闽粤的棉花、茶、丝等物在20万~30万担。糖的价值,达数百万两银子,是一种大宗交易。沪粤间的棉糖对流,是这两个区域间的传统贸易内容,一直持续到清末。

在晚清四大买办中,除席正甫(1838~1904)是江苏人外,其他三人——唐廷枢(1932~1892)、徐润(1838~1911)、郑观应(1842~1921)都来自广东香山,他们成为这个时代最具亮点的买办。

为什么是香山?

在历史上很长一段时间内,香山与包围它的伶仃洋一样默默无闻。直到南宋,香山才有了县的名分,它的管辖范围就包括现在的中山市与澳门特别行政区的全部。

宋末文天祥一首《过零丁洋》为后人传诵,伶仃洋(即零丁洋)之名才为世人所知。到明朝时,香山依旧“其地最狭,其民最贫”。16世纪中期葡萄牙人租占澳门之后,香山成为中西文化交汇的前沿之地。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ziyungong.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