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诗词有悠久的历史和优良的传统,但从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随同文言文受到猛烈冲击。在当代,白话诗歌开始占据统治地位。
在“文化大革命”前,旧体诗词被视为封建文化的残余,至少是社会所不提倡的,它在青年中间的影响日益缩小。毛泽东、鲁迅都反对青年写旧诗,提倡青年写新诗。但是诗歌艺术内在的规律,并不是政治干预可以扭转的。毛泽东、鲁迅、郭沫若等人习惯于运用旧诗词形式,部分由于他们对古文言的熟悉,根本原因是古典诗词艺术功能与传统的丰厚。“左”的政治因素的不合理压抑,本身就意味着艺术规律有力的反驳。特别是毛泽东诗词在60年代初的广泛影响,也为旧体诗写作在“文革”的普及作了历史的准备。
“文革”爆发后,被视为封建黑货的旧体诗词被列为扫荡对象之一。唐诗、宋词连同“黄色小说”几乎被焚烧殆尽。连杜甫也被贴上“儒家”标签加以批判。作品被抄、被毁,作者受到批斗。古典诗词的命运到了灭绝关头。可是,广大群众,特别是青年突破了“左”的思想束缚,不顾密织的文网,反其道而行之。他们把旧体诗词视为打破八股,建立新语言的途径,视为一种高雅、有效的艺术表现手段。
他们打破任何框框自行摸索,借用旧形式来表达新的思想感情、新的现实生活。在“文革”中,北大教授王力的《诗词格律》,在群众中广泛流传、手抄、油印。旧体诗词不仅没有销声匿迹,一蹶不振,反而打下了深厚的群众基础。古典诗词的影响范围远远超过“文革”之前。在吸收和借鉴古诗词,推动新诗创作上,也有了长足的进步。所以,“文革”后,各地诗社组织犹如雨后春笋,遍布大江南北,各种以旧体诗词为主的刊物不下几十种,各地还不乏自费印刷,内部交流的诗集。这证明了“文革”十年中的确培养出了一大批青年古典诗词爱好者和写作者。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ziyungong.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