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體

第二十四章 困守危城 第一节 三峰山之战

热门小说推荐

蒙古大军直捣汴京,金国危在旦夕。金哀宗调集的数十万救兵,却被蒙古大军消灭在路上,整个汴京城变成了一座孤城。一场恶战即将上演!那么,面对来势汹汹的蒙古大军,金国人如何才能守住汴京城?

蒙古大汗窝阔台,接受了金国降将的建议,从南边绕道北上,兜击金国。蒙古大军兵分三路,直奔金国腹地杀将过来。

眼看蒙古兵到,金国的宰执大臣给皇帝出主意:“京师积粮数百万斛,令河南州郡坚壁清野。彼欲攻而不能,欲战不得,师老食尽,不击自归矣。”(《续资治通鉴》卷一百六十五)蒙古人万里来袭,人困马乏,我们只要让河南州郡坚壁清野,等蒙古人进入河南之后,要打打不下来,要吃没的可吃,师老粮尽的时候,自己就会退兵。但前提是必须要坚壁清野,老百姓把粮食、房屋都烧掉,把水井填埋,让蒙古人没得住、没得吃、没得喝,这样蒙古人就会退兵。

哀宗皇帝听了大臣的建议以后,一声长叹:“南渡二十年,所在之民,破田宅,鬻妻子,以养军士。今敌至不能迎战,徒欲自保京城,虽存何以为国!天下其谓我何!朕思之熟矣,存亡有天命,惟不负吾民可也。”(《续资治通鉴》卷一百六十五)皇上说,朝廷南渡二十年,百万人挤在河南一隅之地。老百姓卖房子、卖地、卖老婆、卖孩子,养活军士。现在敌人来了,我们不能跟敌人打仗,还要让老百姓毁房子毁地,实在说不过去,就算京城保下来了,朕也没有脸去见百姓。存亡自有天命,朕宁可亡国,不负百姓。哀宗拒绝了大臣的建议,不能坚壁清野,不能毁掉老百姓最基本的生活资料。

蒙古军一路杀来,哀宗皇帝只能下诏给前线的统军大将合达和蒲阿,让他们赶紧率军增援。合达和蒲阿接诏,这次不敢怠慢了,这不是救凤翔,而是救京师,朝廷眼看让人一锅端了。回军的时候,得知消息说蒙古兵正在渡江,俩人就争论怎么打渡江的蒙古兵,一个说以逸待劳,另一个说击敌于半渡,作战方针没法确定。还没争论完,探马来报,不用吵了,蒙古兵已经过江了。俩人一下慌了,没想到蒙古兵行动如此迅速,这儿作战计划还没研究出来,对方就过来了。俩人急忙领兵撤到禹山,金军依山布阵,步兵列于山前,骑兵在山后,等着蒙古军来攻。这时,蒙古人三三两两地过来了,也不成阵,人人都骑着快马。金军紧张得不得了,握紧了刀枪,拉满了弓,等着蒙古军进入射程,我就要放箭,冲到跟前,我就跟他拼命。没想到蒙古骑兵潮水一样涌来,一下绕过了金国的步卒,冲到山后面去了,金国的步兵就傻眼了,步兵调动很不方便。蒙古兵绕到山后之后,也不着急进攻,金国的骑兵一追击,蒙古军就撤退了,因为蒙古人也很疲倦,远道而来,并无战意,就是试探一下。

蒙古军撤退之后,合达和蒲阿两人又开始争论怎么对付这些蒙古人。合达说蒙古军远道而来,兵马不过三万,还有一万多人是押粮草辎重的,咱现在有十几万大军,我军现在出击,一定能够全歼蒙古军,为朝廷立功。蒲阿大不以为然,平章错矣,蒙古人现在没有退路啊,黄河又没结冰,前有大江,后有大河,是一块死地,咱们以逸待劳,休整好了,再跟蒙古人打。两个人在争来争去,探马来报,二老别争了,蒙古人找不着了。你们吵来吵去的时间里,蒙古人全是骑兵,行踪飘忽,已经不知去向了。合达和蒲阿一听急了,找不着敌人了还成?咱得出去找啊。

金军找了四天,都没找着蒙古人。这四天里,将士疲于奔命,本来是个以逸待劳的大好时机,最后闹得金军这四天不得休息、不得饮食,士兵有活活饿死的。四天吃不上饭,每天强行军几十华里,能不饿死吗?这时,蒙古人出现了。蒙古人在哪儿?就在树林子里躲着呢。白天,饮马奶吃肉干,晚上就骑在马上睡觉,不下马。蒙古人在马上,整整坐了四天四夜。马能站着睡,人在马上也能睡着了,掉不下去,也不翻身,就在马上待了四天。马上民族人和马的这种和谐,令人叹服。蒙古人在树林子里吃得饱、睡得香,歇了四天,金国人四天捉迷藏,没吃没睡。这个时候蒙古兵突然出现,一下形势倒转,变成蒙古人以逸待劳了。蒙古精骑四出,专门截杀金军运粮的队伍,金军大败。合达和蒲阿只好狼狈地逃入邓州城。逃入城中之后,明明是一场大败仗,哥俩隐瞒败绩,上表朝廷,说打了个大胜仗,蒙古人被我们打退了。朝廷太渴望胜仗了,听到这个胜仗的消息也不调查,“百官表贺,诸相置酒”(《金史完颜合达传》)。百官又要给皇帝上尊号,金国百姓原来都在山里躲着,在田埂上伏着,现在都放心回家,料理家务,打扫房间去了。蒙古兵一过来,百姓全被杀死了。至于埋的粮食,老百姓不是都挖出来了吗?全让蒙古人扛走了。

蒙古几路大军围住了汴京。哀宗皇帝知道合达和蒲阿上次是谎报战功,没能够挡住蒙古人,蒙古人现在奔汴京来了,急忙召集臣下,商议如何退敌。

汴京是金国的都城,假如汴京城破,金国也将不复存在,所以金国上下军民一心,誓死捍卫汴京城。那么面对即将到来的蒙古大军,金国会做哪些守城的准备呢?

平章完颜白撒建议哀宗,蒙古来袭,不过是欺负汴京防守空虚,我国大部队都在外地,京师没有兵。所以咱们应该沿着汴京城修一圈短堤,把黄河水引过来,以水代兵,在水堤外面形成一道天然护城河,这样就能挡住蒙古兵。皇上到这个时候,也已经大失方寸了,他毕竟没在前线打过仗,不是马上天子,一听完颜白撒这个主意,连声称是,赶紧挖河去。完颜白撒是一个粗鄙不文的人,根本没想过,这条河把汴京城围一圈,就算蒙古人不打过来,河水泡汴京城一年,汴京还能要吗?汴京城的城墙,不是砖墙,而是夯土为墙。明清北京也是土墙,外包城砖,都拿砖垒得多少砖?汴京城就是土墙,拿水泡着它?你说这是挡蒙古人,还是帮着蒙古人?蒙古人得到了降将的指点,从别的渡口杀过来,一下把掘河的民工几乎砍杀殆尽,一万多民工仅三百人逃出生天。否则一万精壮,要防守城池,也能起很大作用吧?河还没挖完呢,蒙古人就冲过来了,蒙古人是骑兵,马能跳过短堤,人可跳不过去。马能蹚过河水,人可游不过去。这一下,蒙古军想来就来,金国人想出去却出不去,困在城里边了。

汴京城豪华壮丽,周长八里,从后周世宗时开始营建。金宣宗南迁之后,权臣术虎高琪出馊主意,说八十里城墙不好防守,咱在里边修一圈子城,八十里咱守不住,守四十里没问题。所以又修了四十里子城,花费巨亿,累死了很多老百姓。等子城修好之后,蒙古人打到汴京时,大臣又跟皇上说,外城要不守,子城也守不住,还得守外城。修子城花了这么多钱,累死这么多老百姓,白忙活了。南京城内凡是能拿得动武器的都上城墙了,集中了四万士兵,外带两万精壮青年,六万人防守八十里周长的外城,就是在城墙上站着。到处是大空当,蒙古人随便从哪儿撕开一个口子就能冲进来。

汴京危若累卵,眼瞅着国都就要被敌人攻克,全部希望在于城外的援军,光靠汴京城自身肯定挡不住蒙古人。皇帝诏谕合达、蒲阿,全力驰援汴京,再有迁延贻误,二相军法重责。俩人一看现在关系到脑袋问题了,咱真得玩命了。于是完颜合达和移剌蒲阿率金国最后的主力军十五万人马,两万骑兵、十三万步兵,从邓州出发,驰援京师。三千蒙古骑兵在后面尾随,也不进攻,跟金军保持一段距离。

蒙古人在等待援兵。因为汴京一时半会儿打不下来,所以他们在河南其他州县大肆抄掠。现在一看金军主力出动,各地蒙古军不断涌来与尾随金军的这股蒙古军会合。蒙古人越来越多,今天三千,明天就是一万,后天两万,大后天三万。合达和蒲阿商议,咱们不能坐视蒙古军发展壮大,现在敌人不过数千骑,我军在前面走,他们在后面跟,咱哥俩成交通指示牌了,他们找不着汴梁,咱带着他去,这不合适。咱们必须回身跟敌人激战,先把他这几千人吃掉,能杀多少算多少。于是金国大军扎营,准备跟蒙古人接仗。金国人一扎下营寨,蒙古人就发动进攻。你走的时候我跟着,你只要一歇下来,我就骚扰你。金军刚把帐篷架好,埋锅造饭,想休息会儿,蒙古骑兵就呼啸而来。十几万金军都觉得蒙古兵是奔自己来的,于是帐篷也不架了,锅也踢翻了,先拔刀迎战。金军一迎战,蒙古兵跑没影了。你只要一埋锅他就来,锅一踢翻他就走了。如此几次,金军不得休息饮食。

金军行至三峰山,离钧州还有二十五里,天降大雪,暴雪成灾,大军不得前进。这时汴京快马传旨,二相立刻起兵,京师危若累卵,再若迁延贻误,法不轻饶。二相急忙传令,把步兵都踢起来,把骑兵都吆喝起来,去救京师。士兵没吃上饭没睡成觉,又渴又饿又困,懵懵懂懂、跌跌撞撞地出发了,行军过程当中,有的兵都能睡着了,而且部队三天都没吃着饭了。蒙古军这时从四面八方涌来,把十五万金军包围了。蒙军砍伐树木,制造路障,挡住金军的去路。金军本来就饥寒交迫,又逢天降大雪,一路行军,既要不断提防蒙古游骑的骚扰,又要搬树,搬石头,体力基本上耗尽了。此时,蒙古军大阵已成。十五万金军在漫天大风雪中站立,有的人列阵的时候就倒毙身亡,活活冻死、饿死了。金军大部分士兵已经举不起武器,拉不开弓了。蒙古人把军队分成两拨,一拨支起大锅煮肉,吃肉、喝马奶酒,酒足饭饱了,把在战场上拼命的那拨换回来,这一拨吃肉、喝马奶酒,然后再把那拨换回来,如此反复,车轮战法。此时金军已经伤亡数万,不得饮食,而蒙古人吃饱喝足,一肚子酒肉,身体燥热,正要找人发泄一下呢。蒙军统帅忽然下令,围三缺一,网开一面,打开通往钧州方向的道路,任由金国人撤往钧州。金国士兵见有一线逃生的希望,立刻兵无斗志,将无战心,史籍记载:“金军遂溃,声如崩山。”(《金史移剌蒲阿传》)金国大军向钧州城溃退,十五万人马基本上都做了刀下之鬼,完颜合达与移剌蒲阿也失去了联系。

完颜陈和尚拼死力战,保着完颜合达率数百骑兵退入了钧州,移剌蒲阿不知道跑哪儿去了。完颜陈和尚退入钧州之后,蒙古大军来攻。城里只有数百人,显然是防守不住的,于是钧州城破。完颜合达藏于民宅,被蒙古军搜出,一刀砍死。蒙古兵提着完颜合达的首级,到汴京城下示威,对汴京守城的部队讲,你们所依靠的无外乎就是完颜合达和黄河天险,现在完颜合达已经被我们干掉了,黄河马上就要结冰了。你们还不投降,更待何时?三峰山之战,成为蒙古灭金的决定性战役,金军主力基本上损失殆尽。

蒙古兵攻破了钧州之后,完颜陈和尚在隐蔽处藏匿。金国百姓也都知道,这是我朝第一名将,我朝复兴的希望就在陈和尚身上,所以把他藏匿起来,他是可以跑的。但是陈和尚一想,我万一要是藏不住,蒙古兵来搜,我一抵抗,被几个蒙古小兵砍死了,那太冤了。将在谋,而不在勇,就算有兵刃在手,一个人又能打多少人?赵子龙只是一个传说,谁也没看见他在长坂坡前的英武。如果蒙古兵来个十七八个,我肯定抵挡不住。要让这些小兵把我砍死,就不能青史留名了。而且那样我死得也太冤了,朝廷也不知道,报个失踪还好说,别再给我弄个叛国。我一定要死得光明磊落!于是完颜陈和尚就从藏匿之处出来了。蒙古军攻破钧州,已经屠城数日,人也差不多都杀光了,能抢的东西也抢光了,基本上市面上安定下来了。完颜陈和尚在大街上叫住一个蒙古兵,带我去见你们大帅,我是金国大将。那个蒙古兵一听喜从天降,我逮住一个金国大将,这玩意儿得值多少头牛啊!于是蒙古兵就带着完颜陈和尚去见主帅拖雷。

完颜陈和尚见到拖雷之后,高声言道:“我忠孝军总领陈和尚也。大昌原之胜者我也,卫州之胜亦我也,倒回谷之胜亦我也。我死乱军中,人将谓我负国家。今日明白死,天下必有知我者!”(《金史完颜陈和尚传》)大昌原、卫州、倒回谷,你们那赤老温、速不台全是我打败的,我如果死在乱军之中,怕别人说我有负于国家,因此我今日明白来死,希望天下人知道我的忠义。蒙古军佩服啊,这是一条汉子,就劝他投降。你们金国大势已去,皇帝昏庸,宰相奸佞,你何必为这样的腐朽政权卖命呢?完颜陈和尚破口大骂,誓死不降。蒙古军凶残的本性就暴露出来了。好言劝你投降,投降了咱就是哥们儿、安答。不降?大铁棍子上。蒙古人把陈和尚的双腿打断,陈和尚跪在地上犹破口大骂。蒙古人用刀划开他的嘴,一直划到腮帮子,陈和尚喷血痛骂,至死不屈。蒙古人也被陈和尚感动了,把马奶酒倒在地上为他祝祷:“好男子,他日再生,当令我得之!”(《金史完颜陈和尚传》)如果你还有来世的话,咱们做朋友、做战友。完颜陈和尚慷慨赴难,壮烈殉国,在国家危急存亡之秋,尽到了一个军人的本分。

移剌蒲阿后来也被蒙古人俘虏,这个人虽然军事上没有什么远略,一误再误,但是气节可嘉,也是宁死不屈,杀身殉国。这样一来,汴京城几乎是赤身裸体地暴露在蒙古军的面前了。

驻守陕西的金国大将徒单兀典手下还有兵马,皇帝下诏给徒单兀典,陕西不要了,赶紧撤入河南,救援汴京。徒单兀典率十一万大军启程增援汴京,带着十多万斛军粮,装了三百艘大船,准备顺河而下,结果刚装了几船粮食,蒙古兵杀过来了,粮船被蒙古兵缴获,空船都吓跑了。蒙古兵是游骑,不是主力,很快被打退。徒单兀典要求当地百姓人扛、马驮、驴担着,运送粮食去增援汴京。

这个时候,金国潼关守将降蒙,蒙古大军一杀过来,徒单兀典十一万人马作鸟兽散。史籍记载:“山路积雪,昼日冻释,泥淖及胫,随军妇女弃掷幼稚,哀号盈路。”(《金史徒单兀典传》)当时山路积雪,第二天太阳一出来,雪化成泥了,一直没到小腿。随军的老百姓,把老人孩子扔掉,哀号盈路。十几万大军,灰飞烟灭。这样,两路金军去救援开封,全失败了。三峰山之战十五万大军覆没,这一次徒单兀典十一万大军又覆没了。因此,只有靠汴京军民自己防守城池了。

最近更新小说

最重要的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