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四章 共产党人的三头六臂 生产炮弹送前线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大生产运动中是以发展农业为主体,但当时对发展工业也作出了艰苦的努力。

陕甘宁边区在历史上是有名的“地瘠民贫”区域,农业落后,工业更是一片空白,除仅有的几间手工作坊、木匠、铁匠及农家纺织外,各种日用品主要靠外地输入。

1935年,建立陕北苏维埃政权时,才有一所40多名工人的修械厂。中央红军长征到陕北后,所需要的纸张、军需品、日用品都向国统区购买。1938年,边区政府开始建立少量的公营工业,如纺织厂、造纸厂、被服厂、农具厂及八路军制药厂等。

从1939年开始的封锁,迫使边区转向自己生产必需品。由于缺少本地工业传统,而当地技术和办企业的技能不足,尽管边区政府的政策鼓励资本主义发展,私营工业仍有限,党主要依靠政府倡议和筹措资金兴办工业。

如棉纱和布匹以前主要由外地输入,边区被封锁后,边区决定自给自足,种植棉花,发展本地的纺织工业。毛泽东宣布,三年以后,边区需要棉花量的一半,由自己生产。政府也增加了对工业部门的总投资,1941年底,边区已有近4000名“工业工人”在工厂做工。其中有个公营工厂的1800多名工人从事布匹生产。

党在大生产中提出的方针是:“集中领导,分散经营。”这是因为敌后抗日根据地主要是在敌后广大农村,这里没有大城市,连中小城市也很少,抗日军民所需的物品大部分是农产品,而另一些也主要以农产品作原料;而且,在农村环境下,人力物力都是分散的,在一个交通不发达和人口稀少的地区,把工业集中在几个中心地区无疑是不适宜的。因此,当时延安的党中央把经济计划和主要经济目标统一起来,与边区的分散生产和分散经营相联系,政府靠遍及全边区的公营、私营工厂、合作社及各家庭来完成生产任务。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ziyungong.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