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6月,全印度支援中国人民抗日的运动方兴未艾。医务工作者争先恐后地报名参加援华医疗队。6月29日这天,一个体形消瘦,皮肤黧黑,憨厚谦恭的青年人,匆匆赶到援华委员会,递上一封要求参加援华医疗队的恳请信。他名叫德瓦卡纳特?桑塔拉姆?柯棣尼斯。能否如愿?他心里没有底。因为医疗队只从全印度选拔5名优秀外科医生,可他还只是一个毕业才两年的普通住院大夫,更何况申请人数已多达700余人呢。
印度援华委员会经过认真挑选,确定由5位医生组成援华医疗队,德瓦卡纳特如愿以偿。
1940年6月,德瓦卡纳特辗转来到抗日前线晋察冀边区。为了纪念这段人生历程,他在自己的姓——柯棣后面加了“华”字,变成了崭新的名字——“柯棣华”。
晋察冀军区司令员聂荣臻亲切地会见了柯棣华大夫。先让他到边区各地去参观并指导医疗工作,然后分配他去白求恩卫生学校和附属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工作。
1941年1月,柯棣华被军区任命为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首任院长。当卫生学校校长江一真传达这一任命时,柯棣华惊诧地问:“我行吗?”
“你行。聂司令员希望你成为第二个白求恩。”经过几个月的相处,江一真相信柯棣华对中国人民抗日军队的忠诚和领导医院的能力。
柯棣华临战受命,走马上任了。这时,正值抗战最残酷,最艰难的岁月。柯棣华决心和共产党八路军一起并肩战斗。他在一次军民誓师大会上,用汉语庄严宣誓道:“不管敌人‘扫荡’还是‘蚕食’,搞‘三光’政策还是搞可笑的‘自首’方针,这都动摇不了我们的决心,我发誓和你们并肩战斗,直到打败日本法西斯!”说着,他满怀一腔义愤,高唱起他最喜爱的那支歌来: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退出阅读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ziyungong.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