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笔至此,该探讨一下“右派分子”一词的来历了。
前文已提请读者诸君注意,五月十四、十五、十六日这三天,中共中央和毛泽东所写的三个文件,分别用了三种不同的名词:
十四日,“右倾分子”;
十五日,“右派分子”;
十六日,“右翼分子”。
这三个名词,看似含义相近,仔细推敲,其实有细微的差别:“右倾分子”一词,通常用于党内;“右翼分子”,通常则用于党外;而“右派分子”,则可用于党内、党外。
毛泽东经过反复斟酌,最后选定了“右派分子”一词。
此后,大张旗鼓开展的运动,毛泽东便命名为“反右派运动”,各类文件、文章,统一使用“右派分子”一词。
细细考究“左”与“右”的来历,是颇为耐人寻味的。
左和右,原本是方向名词,与政治无关。
在中国古代,自先秦开始,便有“右”居“左”上习惯。
在英文中,很有趣,右——“RIGHT”,是“正确”的同义词。
左、右成为政治名词,则始于法国革命。
在一七八九年至一七九一年,法国的国民代表大会的代表们分为三派:
要求国王具有绝对的否决权的代表们,集中坐在右边的席位,于是得了“右派”之称;
要求废除国王否决权的代表们,则集中坐在左边的席位,于是得了“左派”之称。
从此,“右派”总是意味着是保守派,“左派”则意味着是激进派。这一“右派”“左派”观念,在全世界通用。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退出阅读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ziyungong.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