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当年中国作协党组扩大会的参加者回忆,会议一开始并不是批丁玲,也不是批陈企霞,甚至也不是查匿名信,而是追查胡风分子。
2002年6月5日,徐刚向笔者回忆说:一开始,会议的规模不大,内容是批判胡风,地点在东总布胡同22号,作家协会楼上最东边的一间办公室,那个办公室不小,有十来张办公桌,参加人员有二十多位十三级以上党员干部,有严辰、白朗、韦君宜、康濯、李又然等人。那个会议主要追查两个人,一个严辰,一个李又然,追查他们和胡风分子的关系。追问严辰和王亚平的关系,严辰说,我们只是在一起喝茶,再问,他还是说我们在一起喝茶。白朗还跟严辰拍了桌子。后来让李又然讲他和胡风分子鲁藜的关系,李说,我爱鲁藜,现在还很爱他。鲁藜是“七月”派诗人,诗作清新而有哲理,解放初曾任天津文协主席,当时已经被点名批判。会议由刘白羽主持,周扬以领导的身份出席,有时讲几句话。徐刚那时年轻,坐在靠门的地方,丁玲坐得比他还要靠门,经常站起来,来回走走,用手揉着腰和脊椎骨,大概是腰疼。这个会开了两三次以后,规模扩大,人数增加,会场改在作协楼上中间的长条形会议室,那里可以容纳三十多人,仍然由刘白羽主持会,中宣部文艺处由林默涵处长带领,全部来参加。这时开始追查匿名信,每人发了一份,是1955年4月,以“作家协会的一个工作人员”名义写给刘少奇的,内容是反映周扬搞宗派主义。就在这个会上,提出了“丁玲、陈企霞反党小集团”。会议内容对外保密,从参加者中间找人,成立了几个小组,整理会议记录。徐刚和袁静一个组,袁静比徐刚年长十岁,那时还是中国作协的驻会作家,1957年才调去天津作协。他们白天开会做记录,连夜整理、打印成册,常常是吃完晚饭就开始干,到凌晨一两点才能搞完。徐刚对历史不了解,会上有人提出姚蓬子,徐刚写成“姚碰子”,幸亏有袁静把关。后来,就换成专门的工作人员记录了。再后来会议扩大到七十人,会址改在全国妇联礼堂,那个礼堂可以容纳百十人。9月6日最后一次会周扬讲话后,大家起立热烈鼓掌。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退出阅读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ziyungong.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