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返回

搜索 繁体

伶人往事 阅读本书开始阅读

作者 : 章詒和

讀著章詒和的《伶人往事》,忽然間,好想看戲。 雖然作者說這回寫人不寫戲,而且是寫給不懂戲的人看;但是,透過章詒和的筆重新認識的程硯秋、尚小雲,奚嘯伯、楊寶忠、言慧珠、葉盛蘭,還有葉盛長,教人怎麼可能不想看他們的戲、聽他們的聲音? 上個世紀之初,這7個人憑著天賦和苦功,在不到20的年紀,在戲台上展露頭角,10年、20年琢磨出自己成熟的風格與魅力,奠定在京劇藝術上的地位。接著章詒和說起每個人是如何走向他們的下場門。政治運動不斷的年代,一個個從高空被風暴覆蓋而急轉直下,政治領導藝術,戲不能演了,戲演錯了,天才的角兒水袖輕拋,告別人生舞台。 作者時時引幾句元曲著色故事的氛圍,好比奚嘯伯老生唱腔的蒼涼淒愴、程硯秋的幽遠韻味。是呀,戲的神髓就在一個「味兒」。章詒和雖說不寫戲,寫的卻是戲味;從戲的上下四方,從混身是戲、使這神髓越來越豐富的人,來傳達現時代品嚐不到的百年前皇城世界提煉出的味兒。每個人物描寫流暢實在,從他們的個性、脾氣、習慣細處把人物立體化,從他們對戲的認真、體會、創新,連人帶戲一起傳奇化。 常常忘了當年的名旦名生,其實都是不折不扣的現代人。幾位伶人中唯一的女性言慧珠,有如明星般美麗耀目,聲音清亮飽滿、自視高、脾氣大、好出風頭,真是中國傳統戲劇裡空前絕後的diva。遠距離遙望她,覺得非得這個性才能配得上那舞台上的風采;但在近距離遭遇她的人,可得忍受她刺眼的光芒了。1966年言慧珠自殺,40年後審視,章詒和對言慧珠的造詣無比推崇。相形之下,眼前時代對作者而言,僅是「不配產生言慧珠」的「無足輕重的過渡時期。」 作者對這7位風流人物的遭遇,京戲由盛而衰的命運,還有現代藝術水準,多有悲憤之情。然而覺得新不如舊而懷舊,恐怕筆下的前輩也不忍見。正因他們是不折不扣的現代人,所以對傳承到自己一代的京劇,能以新的角度去變化。程、尚、奚、葉盛蘭都是唱腔流派的創造者,從章詒和的描寫,我們能一窺風格建立的過程:不疾不徐,對傳統尊敬,對自己自信。他們是向前看而且看得很遠的人,想念他們就該記著這精神。莫讓對今日的灰心,錯使風華人物真成千古絕唱。 (文/曹志漣(開元書印總編輯),轉載自2006/7/23開卷周報) ■本書目錄 盡大江東去,餘情還繞——尚小雲往事 可萌綠,亦可枯黃——言慧珠往事 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楊寶忠往事 留連,批風抹月四十年——葉盛蘭往事 梨園一葉——葉盛長往事 一縷餘香在此——奚嘯伯往事 細雨連芳草,都被他帶將春去了——程硯秋往事

最近更新 2019-11-21

曼斯菲尔德传 阅读本书开始阅读

作者 : 安东尼·阿尔伯斯

凯瑟琳·曼斯菲尔德,是世界文学史上享有短篇小说大师称号的一位女性作家。她自15岁离开出生地新西兰后,就一直生活在异国他乡(主要是英国)。她是一位进取心极强的女性,为了追求人生理想及艺术精神,她不惜一切代价去体验生活,从而使其人生经历编织成了一篇篇极富传奇、浪漫色彩的故事。本书是有关她一生的专门传记,书中不但详细叙述了她那不平凡的爱情曲折、创作甘苦、漂泊经历,而且还客观地记载了她与罗素、劳伦斯等名人的不寻常交往,透露了许多鲜为人知的遗闻轶事。本书不但可为专业工作者提供参考,而且还能满足一切外国文学、传记文学爱好者的阅读需要。

最近更新 2019-11-21

我生有涯愿无尽 阅读本书开始阅读

作者 : 梁漱溟

我想我的一生正是一自学的极好实例。若将我自幼修学,以至在这某些学问上无师自通的经过,叙述出来给青年朋友,未始无益。于是着手来写《我的自学小史》。学问必经自己求得来者,方才切实有受用。反之,未曾自求者就不切实,就不会受用。俗语有学来的曲儿唱不得一句话,便是说:随着师傅一板一眼地模仿着唱,不中听的。必须将所唱曲调吸收融会在自家生命中,而后自由自在地唱出来,才中听。学问和艺术是一理;知识技能未到融于自家生命而打成一片地步,知非真知,能非真能。真不真,全看是不是自己求得的。一分自求,一分真得;十分自求,十分真得。自学这话,并非为少数未得师承的人而说;一切有师傅教导的人,亦都非自学不可。不过比较地说,没有师承者好像自学意味更多就是了。像我这样,以一个中学生而后来任大学讲席者,固然多半出于自学。还有我们所熟识的大学教授,虽受过大学专门教育,而以兴趣转移及机缘凑巧,却不在其所学本行上发挥,偏喜任教其他学科者,多有其人;当然亦都是出于自学。即便是大多数始终不离其本学门的学者,亦没有人只守着当初学来那一些,而不是得力于自己进修的。我们相信,任何一个人的学问成就,都是出于自学。学校教育不过给学生开一个端,使他更容易自学而已。青年于此,不可不勉。此外我愿指出的是,我虽自幼不断地学习以至于今,然却不着重在书册上,而宁在我所处时代环境一切见闻。我还不是为学问而学问者,而大抵为了解决生活中亲切实际的问题而求知。因此在我的自学小史上,正映出了五十年来之社会变动、时代问题。倘若以我的自述为中心线索,而写出中国最近五十年变迁,可能是很生动亲切的一部好史料。现在当然不是这样写,但仍然可以让青年朋友得知许多过去事实,而了然于今天他所处社会的一些背景。

最近更新 2019-11-21

地狱里的温柔 阅读本书开始阅读

作者 : 林和生

许多年前我第一次读完卡夫卡的《变形记》,强烈地感受到主人公格里高尔以及小说作者对人类之爱的无限渴望。我认定作者是一位深怀温柔之心的人。后来,近十年前,我在《超越此岸的存在》一文中还专门谈到,虽然卡夫卡的世界是地狱一般黑暗,但人们从他那里感受到的,最终还是至深的人类之爱。后来我发现,在这个问题上,我与卡夫卡自己的看法十分一致。他在某处写道:没有人能唱得像那些处于地狱最深处的人那样纯洁。凡是我们以为是天使的歌唱,那是他们的歌唱。 卡夫卡,这位二十世纪上半叶无名的骑士爱情歌手,他的歌正是来自地狱的天使的歌,是骨子里温柔的歌。关于这个问题,有两个特别重要的层面需要指出:其一,要把卡夫卡那令人不寒而栗的地狱之歌感受为温柔的天使之歌,显然需要一种特别的接受美学。关于这一层面,我不打算多作讨论,因为它太复杂;或者,毋宁说,它是一个美学问题,无法通过讨论来解决;我只是认定卡夫卡之歌是彻骨地温柔,并名而正之。 其二,当我们感受和领悟卡夫卡天使般的温柔之歌时,不要忘记了它来自地狱的最深处。关于这第二点请允许我略作表达。 就卡夫卡而言,地狱及其最深处的含义十分复杂。那或许是陀思妥耶夫斯基笔下阴森可怖的地下室;或许是令他恐惧和颤栗的父亲(包括他几乎感觉不到任何温暖的家庭);或许是他(以及我们)身外这个充满欲望和缺憾的物质时代;或许是他自己那空虚得宛如子虚乌有、却又充足和复杂得随时可能爆炸的内心世界;……而更正确的说法应该是几者兼而有之。对于我来说,探讨卡夫卡之地狱及其最深处的含义十分重要,因为我认为,只有深知卡夫卡的地狱之叵测和黑暗,才有可能真正感受和领悟他那爱与生命之歌的温柔。

最近更新 2019-11-21

巴黎隐士 阅读本书开始阅读

作者 : 卡尔维诺

卡爾維諾的頭腦是近代文學最大的傳奇。 19 篇或長或短的文章,有日記、回憶短文、訪談、短評等。儘管體例不一,卻充斥著卡爾維諾生命歷程的精華內容,化作生命痕跡的海洋,讓我們與之共泳。导读:他的头脑已成了传奇 南方朔前言异乡人在都灵作家与城市1956年访答录伊塔罗·卡尔维诺回答《咖啡馆》杂志访问专访画像美国日记1959-1960分成两半的共产党员青年政治家回忆录法西斯治下的童年艰苦岁月中的一代 一封信两个版本旁观代传巴黎隐士我的1945年4月25日方言1978我也曾是史达林主义者?1956年的夏天领袖像成功背后我愿是默库肖我的家乡是纽约玛丽亚·寇尔提的访问

最近更新 2019-11-21

我是刘心武 阅读本书开始阅读

作者 : 刘心武

本书是刘心武先生在揭秘红楼引发争议之后,首次向外界袒露自己的心声,回顾了他研究《红楼梦》的整个过程,讲述了他文学创作道路上的起起浮浮,对自己64年的人生经历作出了全面的回顾。 刘心武的一生颇具传奇,他出身名门,却有着颠沛流离的幼年;他淡泊名利,却因《班主任》一举走上中国文坛的中心;他执著于文学创作,却在文学之路上屡遭挫折;他热爱《红楼梦》,热爱红楼研究,却因此在耄耋之年,受到了不应有的指责和批评。在《我是刘心武》书中,刘心武首次公开自己用文字纪录的不平凡一生中,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 本书是刘心武先生在揭秘红楼引发争议之后,首次向外界袒露自己的心声,讲述了他文学创作道路上的起起伏伏,对自己64年的人生经历作出了全面的回顾。刘心武的一生颇具传奇,他出身名门,却有着颠沛流离的幼年;他淡泊名利,却因《班主任》一举走上中国文坛的中心;他执著于文学创作,却在文学之路上屡遭挫折;他在老年热爱红楼研究,却因此受到了指责和批评。 显赫的家世、有趣的少年、文学创作道路上的坎坷、揭秘红楼的辛酸和渴望平静,这些都将在《我是刘心武》中一一展现。10年前,团结出版社曾出版过刘心武同名散文集,如今增补10万字而成,分为我的少年、我的爱、我的文学、我的人生哲学4部分,并披露了近70幅刘心武私家图片和他的画作。 书中,刘心武用细腻的笔触写了妻子的琐碎小事:妻在工余饭后,练起了钢琴,经过一年的努力,她练会了《致爱丽丝》、《少女的祈祷》等曲目。自此以后,他家的生活乐趣,又大有增添。在妻的鼓励下,他以笨拙的双手,也练会了半阕《致爱丽丝》。

最近更新 2019-11-21

老子传 阅读本书开始阅读

作者 : 刘升元 秦新成

老子是中国春秋时期的思想家和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的哲学思想对中国哲学发展史起到过重要影响。本书是老子一生的传记,作者以通俗而又优美的语言向读者叙述了这位古代先哲一生曲折而又重杂的经历,叙述了他所创立的道家学说以及他所撰写的对后世产生巨大影响的《道德经》的经过。

最近更新 2019-11-21

吃蜘蛛的人 阅读本书开始阅读

作者 : 杨瑞

许多历史的教训,都是用极大的牺牲换来的。譬如吃东西罢,某种是毒物不能吃,我们好像全惯了,很平常了。不过,这一定是以前有多少人吃死了,才知道的。所以我想,第一次吃螃蟹的人是很可佩服的,不是勇士谁敢去吃它呢?蜘蛛一定也有人吃过,不过不好吃,所以后人不吃了。像这种人我们当极端感激的。  ——鲁迅

最近更新 2019-11-21

蒋介石评传 阅读本书开始阅读

作者 : 李敖

《蒋介石评传》内容简介:蒋介石飞黄腾达之后,日理万机,仍不能忘怀传统宗法意识,对寻根认祖,兴趣极浓,以至于一再修谱,甚至于一九四八年,国共内战已打得不可开交、蒋政权已摇摇欲坠时,仍要循例大修特修,聘吴敬恒为修谱总裁,陈布雷为总编纂。此次修谱在宁波找到一个祖宗头,并一直追到公元前十二世纪的周公。……

最近更新 2019-11-21

李敖回忆录 阅读本书开始阅读

作者 : 李敖

言人所不能言,言人所不敢言; 骂遍天下名人,却安然无恙; 身处乱世,却一生倨傲不逊; 在立德立言上,自喜成就非凡! 横睨一世,卓而不群的李敖,其大起大落的人生经历,犹如一则现代的传奇。从文坛慧星到人人口诛笔伐的大毒草,从论战英雄到十四年的牢狱之灾,被查禁的书有九十六种之多,李敖始终坦然面对,顽强对抗。本书是李敖和时代颉颃最忠实的自述。

最近更新 2019-11-21

梁思成和林徽因 阅读本书开始阅读

作者 : 费慰梅

梁思成和林徽因两人都降生在二十世纪初期希望与彷徨并存,传统与现代冲突同在的中国。林徽因的父亲是一位才华出众的政治幻想家和新事物的探求者。由于他的原配夫人未能给他生下子嗣,他娶了两位妾,林徽因就是第一位妾所生的唯一存活下来的孩子。她受到了虽非正规但却很好的教育。1920年,她父亲被任命为中国驻英国国际联盟的主任。他带去16岁的徽因做为他的陪伴和家务帮手。但是当诗人徐志摩热烈地爱上她后,父亲就把她带回了中国使她可以再次与梁思成相处。梁思成是梁启超之子,徽因早已许配给他。

最近更新 2019-11-21

林徽因 阅读本书开始阅读

作者 : 张清平

这是一部优美的动人的文学传记。作者对20世纪的伟大女性林徽因情有独钟。本书不仅仅写出了林徽因的生命历程、心路历程,同时还生动地勾勒出梁思成、徐志摩、金岳霖、沈从文等一批高级知识分子群体的高雅的志趣品格、多彩的生活经历,从而折射出他们所生活的时代的影子,有着很高的认识价值和积极的人生启示。……

最近更新 2019-11-21

幽默大师林语堂 阅读本书开始阅读

作者 : 朱艳丽

林语堂是个奇怪的人。朋友常常问他:林语堂,你是谁?他回答说:我也不知道他是谁,只有上帝知道。又有一次他说:我只是一团矛盾而已,但是我以自我矛盾为乐。他相信善良、怜悯、快乐,他穿露脚趾的鞋子上学,靠妻子的嫁妆留洋,他至死怀念心爱的女子,却和妻子活出了半个世纪的金玉良缘;幼时他穷得吃不起一碗素面,后来成了上海滩数一数二的富翁作家,住上了花园别墅,却为了发明一台没有投产的打字机,把十几万的家产打了水漂;他因为幽默名动中国,又因为幽默而日夜被骂,却号称要钻牛角尖坚持到底;长女如斯自缢而亡,他歇斯底里流泪说要笑着面对。他是一个不可救药的乐天派,烟鬼,带孩子看脱衣舞的清教徒,一个好儿子、好父亲、好丈夫、反教育的语言学博士,体育运动爱好者,无所顾忌的文人,崇拜金钱,不爱面子,喜欢流泪,安静而好客,待人真诚,骂人不遗余力,他是一个杂文家、小说家、散文家,写真话,会教书,他坦率、诚恳、乐观、风趣;怀着一颗未泯的童心、保持一分我行我素的矜式,是现实主义的理想家,也是满腔热情的达观者。纵令这尘世是一个黑暗的地牢,但我们总得尽力使生活美满。林语堂如是说。在这一点上,林语堂和鲁迅泾渭分明。他因为鲁迅的骂名而闻名,却和鲁迅保持了十余年的友情。他们对骂得越凶,私底下的感情越好,不再互骂的时候,友情也消失了。鲁迅要以匕首和投枪唤醒沉睡的民众,他却祥林嫂似的不厌其烦地唠叨一朵花开的美丽,陶渊明生活的精致和俭约,苏东坡失意时的旷达。鲁迅说一个也不宽恕,他说眼见天下无一不是好人,之于鲁迅,那是时代的选择;之于林语堂,那是生活的选择。林语堂是快乐的智者,是日常里弄的哲学家,他在柴米油盐酱醋茶之外,发酵出快乐的因子,并用笔流传下来。他是不可重复的,也因而不能被忘记。

最近更新 2019-11-21

林语堂自传 阅读本书开始阅读

作者 : 林语堂

本书为林语堂先生的自传。他将他的生活娓娓道来,文笔轻松灵动,让您可在一个清闲的午后放松悠哉地读一读,略微探其一生。

最近更新 2019-11-21

半生多事 阅读本书开始阅读

作者 : 王蒙

《王蒙自传》分为三部:第一部《半生多事》、第二部《大块文章》、第三部《九命七羊》。第一部《半生多事》从王蒙的幼年时代开始,讲述了他青年和中年所经历的青春的滋养、初恋的甜蜜、人生的辉煌及政治风云带来的命运的跌宕和长达16年的流放生活。本书堪称是一个人的国家日记,又是一个国家的个人机密,大量史事是首次披露:写作《青春万岁》前后遭遇的尴尬的家庭裂变,父母的离异,写作《组织部新来的年轻人》的风波曲直,反右中的心灵忏悔,发配新疆前后的人情微妙……

最近更新 2019-11-21

京华闻见录 阅读本书开始阅读

作者 : 梁晓声

一九七七年九月我从复旦大学毕业,分配到北京。报到前有半个月假。三年没探家,很想家,想母亲。但我打算分配单位确定了,工作几个月后再探家。我非常希望尽早知道我的工作单位将是何处,非常希望尽早对这个单位产生感情。

最近更新 2019-11-21

尾页

输入页数

(第20/30页)当前16条/页

完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