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黄道炫
《张力与限界:中央苏区的革命(1933-1934)》作者是黄道炫。中央苏区史,在中共党史中是一段别样的经历。中共在1927年国共分裂后,几乎是白手起家开始武装反抗,神话般的故事到1930年代中期暂时画下了一个逗号,1934年中共遭遇的挫折,以博古等为首的中共中央不甚成功的领导固然不能辞其咎,但这些被历史推上中心舞台的年轻人,其实本身也是历史的祭品。
最近更新 2020-04-14
作者 : 刘仲敬
《从华夏到中国》作者是刘仲敬。继《民国纪事本末》后,刘仲敬又一本刷新理解、重构解释体系的力作。本书是一系列历史快门的镜头,讲述了从殷周到清末民初的历史演变脉络,并兼及考察欧洲诸国的重要历史节点,将中国文明的演化置于世界历史的大视野中,探讨历史上具有独特意义的人物、事件、思想,以此呈现出从华夏到中国的历史脉络华夏各邦的塑造、从封建多国体系到官僚帝国、衰亡与重建、西欧秩序如何产生世界秩序、近代中国建构的若干关键路径。如果将这些快照联接起来,就会产生文明秩序之流的万古江河。其中,华夏川流、世界秩序、形态与背景、激荡的百年(包括正在发生的历史),这四种元素相互衬托,构成彼此的解释和整体的意义。如果拆散,解释和意义就会丧失其完整性。只有这些元素的配置恰到好处,我们才能理解自己在意义世界当中的位置,理解产生我们的生命川流,理解我们所在的世界秩序。如果说,是《民国纪事本末》使我们初识刘仲敬;那么,《从华夏到中国》将告诉我们:为什么刘仲敬殚精竭力的知识谱系,出版界只了解极小一部分;为什么在高度同质化的中国社会,刘仲敬会异于大多数学人。《从华夏到中国》成一家之言,冷静而敏锐,精到犀利评点俯拾皆是,浸透作者大才大识,透过流俗之见和文宣辞令,呈现出从华夏到中国的历史脉络华夏各邦的塑造、从封建多国体系到官僚帝国、衰亡与重建、西欧秩序如何产生世界秩序、近代中国建构的若干关键路径。《从华夏到中国》从事的是播种的工作,通过刷新理解,重构解释体系,使前因后果活起来,以理解产生我们的生命川流,理解我们所在的世界秩序。
最近更新 2020-04-14
作者 : 吕思勉
《你一定爱读的极简中国史》作者是吕思勉。由吕思勉先生在历年教学讲稿和史学研究的基础上完善而成,详细地记叙了上起远古时代,下至二十世纪上半叶期间的中国历史,是一部完全意义上的中国通史。全书按中国历史社会的变迁划分为:上古、中古、近古、近代、现代五个不同的时期,规模宏大、视野开阔,史识丰富,笔调流畅,是了解中国历史公认的权威版本。
最近更新 2020-04-14
作者 : 樱雪丸
《中日恩怨两千年》作者是樱雪丸。关于真实的中日双边关系,你又了解多少?翻开本书,为你彻底理清中日之间外交往来、文化交流、战争冲突的历史渊源与来龙去脉。公元57年,汉光武帝授予倭国使者汉委奴国王金印,倭国正式成为大汉藩属,也正式拉开了中日两千年的恩怨序幕中国与日本,一衣带水,隔海相望。两千多年来,在这片狭长的海域里,无数人怀揣着友好、仇恨、好奇、敬仰,乘风破浪,冒着被大海吞噬的危险,频繁往来于两国之间。公元一世纪,中国的冶炼技术,让日本从石器时代直接进入铁器时代;一千六百年前,来自中国的渡来人们将文字带到日本;一千三百年前,鉴真和尚六次东渡,使佛教在日本发扬光大;汉唐文化对日本的影响,至今仍清晰可见到近现代,日本对中国的文化影响则非常深远。我们今天频繁使用的大量词汇,大到自由民主平等,小到卡拉OK人气达人萌都是来自日本;日本人创造的产品和文化,更是深入到中国社会的每个阶层和角落。中国与日本,就这么你中有我,我中国有你地过了两千年。翻开本书,为您展开这幅中日交往两千年来的历史全景画卷!
最近更新 2020-04-14
作者 : 艾瑞克·霍布斯鲍姆
《极端的年代:1914—1991》作者是艾瑞克·霍布斯鲍姆。《见识丛书极端的年代:19141991》是霍布斯鲍姆年代四部曲的第四部。极端的年代,即霍布斯鲍姆所定义的短20世纪,仿佛一张三联画,或者说,像一个历史的三明治。从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起,到二次大战结束,是大灾难的时期。紧接着,是一段经济成长异常繁荣,社会进行重大变迁的25至30年期;这短短数十年光明对人类社会造成的改变,恐怕远胜任何长度相当的历史时期。如今回溯起来,它确可以视为某种黄金年代。而20世纪的最后一部分,则是一个解体分散、彷徨不定、危机重重的年代其实对世界的极大部分来说,如非洲、前苏联,以及欧洲前社会主义地区,根本就是又一灾难时期。站在90年代的制高点,反思过去种种及未来茫茫之余,弥漫的气氛乃是一种世纪末的悲观心情。历史学家也许动辄喜欢以历史终结的口吻提醒空谈之人,未来却会依然继续进行。关于历史,只有一项通则可以绝对成立,那就是只要有人类,历史就会继续下去。
最近更新 2020-04-14
作者 : 艾瑞克·霍布斯鲍姆
《帝国的年代:1875—1914》作者是艾瑞克·霍布斯鲍姆。《见识丛书帝国的年代:18751914》是霍布斯鲍姆年代四部曲的第三部。资本年代的矛盾渗透并支配了1875年至1914年这帝国的时代。一方面,凯歌高奏的资本主义国家迎来了日趋稳定的经济和社会状况,实现了科学、艺术的伟大革新,并将其经济和军事上的霸权正式转化为有系统的征伐、兼并和统治,使世界进入一个殖民帝国的时代。另一方面,这一切又不可避免地激起了反叛和革命的合并力量。工人阶级大规模、有组织的运动在这一时期突然出现,并且要求推翻资本主义。帝国格局也慢慢演变成一种越来越恶化,而且超出各国政府控制能力的国际形势,最终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在西方世界,这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和平、繁荣的时代,而又同时孕育了前所未有的全球战争和对革命的恐惧。之后的世界所面临的希望和恐惧都直接根源于此。
最近更新 2020-04-14
作者 : 艾瑞克·霍布斯鲍姆
《资本的年代:1848—1875》作者是艾瑞克·霍布斯鲍姆。《见识丛书资本的年代:18481875》是霍布斯鲍姆年代四部曲的第二部。1848年至1875年,双元革命赋予资本主义经济十足的信心来进行其全球征服。完成这项征服的是它的代表阶级资产阶级,而他们所打的旗号,则是其典型的自由主义的思想方式。在这段时期,资本主义社会的前景和经济似乎没有什么问题,因为它们的实际胜利非常明显。政治上,法国大革命所针对的旧制度看上去正在接受一个凯歌高奏的资产阶级领导权,接受它所代表的经济、制度和文化进步。在经济上,原先受限于腹地狭隘所导致的各种工业化和经济增长的困难,这时已获克服,这主要得归功于工业转型的扩散以及世界市场的大幅度拓展。在社会上,革命年代贫民爆炸性的不满情绪此时也逐渐平息。简言之,在资本的年代,持续的资产阶级进步的主要障碍似乎均已铲除,因而其内部矛盾所造成的可能困难,一时间似乎还不致引起忧虑。在欧洲,这个时期的社会主义者和社会革命分子,似乎较任何其他时期都少。
最近更新 2020-04-14
作者 : 艾瑞克·霍布斯鲍姆
《革命的年代:1789—1848》作者是艾瑞克·霍布斯鲍姆。《革命的年代:17891848》是霍布斯鲍姆年代四部曲的第一部。词汇经常是比文献更响亮的时代证言。1789年至1848年,工业中产阶级工人阶级资本主义社会主义民族统计学新闻出版等词被发明出来,或者被赋予其现代意义。而这一切新事物、新观念产生的动力就是所谓的双元革命英国第一次工业革命和法国、美国的政治革命。前者在资本主义不断追求经济成长与全球扩张的带动下,创造了具有无限潜力的生产制度;后者建立了资本主义社会公共制度的主要模型。霍布斯鲍姆在本书中紧紧扣住双元革命在历史上的突破性角色来讲述现代社会的发端,并阐释其背后的历史逻辑,希望帮助读者们理解世界是如何以及为何会变成今天的面貌,而它又将走向何方。
最近更新 2020-04-14
作者 : 李寅
《清宫私房事儿》作者是李寅。《清宫私房事儿》以正史为基础,以清朝后宫人物和故事为主线,全面深入解说大清后宫森严的等级制度、有趣的生活起居和饮食文化、真实的情感伦理、家族权谋以及后事哀荣等故事,通过历史档案和真实记载,对清朝宫廷历史中众多耳熟能详的人物进行剖析解读,还原历史本来面目。
最近更新 2020-04-14
作者 : 宫崎市定
《雍正帝:中国的独裁君主》作者是宫崎市定。《雍正帝》是宫崎市定精研《雍正朱批谕旨》的重要成果。本书分七章论述了雍正时期的若干关键问题,涉及康熙末年的储位之争及雍正帝即位后翦除异己问题、苏努教案与政教关系问题、文字狱与华夷观念问题、以奏折制度为核心的密探政治与君臣关系问题等,比较全面地概括了这位近世中国最具代表性的独裁君主的统治状况,同时生动立体地勾画出雍正帝勤勉与好胜、辛辣暴躁却又充满人情味的人物形象。
最近更新 2020-04-14
作者 : 罗斯·金
《米开朗琪罗与教皇的天花板》作者是罗斯·金。文艺复兴艺术殿堂,西斯廷礼拜堂穹顶壁画的故事。米开朗琪罗在四年之内克服了所有障碍,创造出五百年来众人赞叹的西斯廷礼拜堂穹顶壁画,自从与恐怖教皇尤利乌斯二世的名字永远连在一起;对手拉斐尔都愿向米开朗琪罗致敬,把他绘入自己的画作《雅典学园》;世世代代的艺术家,将西斯廷穹顶壁画视为可供翻阅的画册,不时从前辈那里汲取灵感。
最近更新 2020-04-14
作者 : 苏珊-玛丽·格兰特
《剑桥美国史》作者是苏珊-玛丽·格兰特。在暴力和早期殖民者的壮志中诞生的美国,如今已经成为一个世界强国。不过,这个国家的历史仍然作用于当下,影响着美国民族身份的塑造。美国对于民族身份的追寻以及对于建国之本的困惑,正是这本书所探讨的根本问题。本书大致按照时间顺序写就,从殖民时期的美洲开始讲起,当时,第一批欧洲人在经济利益的诱惑以及宗教虔诚的驱使下,踏上了美洲的土地,随之而来的疾病则对土著人口造成了毁灭性的打击本书还探讨了美国的一些内在矛盾:这是一个打着自由的名号却建立在奴隶劳动力基础之上的国家;这是一个遭遇分裂和内战而被迫维护团结、重估理念的国家;这也是一个在20世纪的金融危机和全球冲突的背景下努力建立道德霸权、加强军事保障并且维持经济稳定的国家。书中对于美国社会政治图景变迁的翔实勾勒中,编织呈现了历史长河里各色人物的视角:奴隶和奴隶主,革命者和改革家,战士和政客,移民和难民。正是这些声音,和当今多元化美国社会中的其他声音一道,共同定义了今天这个新世纪之初的美国。
最近更新 2020-04-14
作者 : 刘澍
《大清棋局:明亡清兴卷》作者是刘澍。本书为中国首部90后历史学人独立撰写,并得到学界高度认可的清朝通史。书中详尽记录了清朝政治、经济、军事、社会体系从萌芽、构建到巅峰、衰落、崩溃的全过程。书中有大量普通读者闻所未闻的正史记载,也有大量普通读者见所未见的传奇故事,事事有依据、有出处,所有叙述均以《清实录》、《朝鲜李朝实录》、传教士记载、明清民间士大夫文集等大量原始资料为依托。本书以当年明月式风趣轻松的笔调来叙述史实,以黄仁宇式大历史观来做整体架构,以陈寅恪式博学严谨的考据来探明真相,是连接学术著作与通俗读物的桥梁。
最近更新 2020-04-14
作者 : 盖伊·特立斯
《王国与权力:震撼世界的《纽约时报》》作者是盖伊·特立斯。新新闻主义之父盖伊特立斯掘地三尺深挖《纽约时报》内幕。每个名字、场景、故事,句句属实。每一天,从早上的新闻,到晚上的热帖,所有这些信息和咨询,全由记者报道,再由编辑打磨挑选。是他们的创造决定了我们看到什么,谈论什么。《纽约时报》是所有媒体中公认最可靠的历史记录者,它报道的就是事实。从地方小报到世界自由主义阵营的旗帜,哪些人为它奠基,为它添砖加瓦?是一群只为新闻而活的人。他们全力报导今天,截稿时间一过,该跳舞跳舞,该赛马赛马。这是一群理想主义者,也是真正的野心家、投机客和享乐家。1851年创刊,1896年被阿道夫奥克斯以7万5千美金收购,《纽约时报》用一期期报道奠定了自己影响美国、影响世界的第一大报的地位。它记录了世界近现代历史中几乎所有最重大的事件,而记录这些事件的《纽约时报》和《纽约时报》人则往往隐居幕后。作者特立斯从1953年开始在《纽约时报》工作了十余年。当他离开时报后,第一件事就是回过头去采访自己曾经的同事,试图以时报不鼓励、不允许的方式刻画描述这个庞大的、能影响全美乃至全世界局势的机构。特立斯眼光犀利,笔触细腻,不仅在书中回溯了《纽约时报》的历史,还生动地再现了近百名时报人,以及他们在时报这个大机构中的庞杂关系,向读者展现了一幅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第一流媒体从业者的群像。本书初版于1969年,至今仍是关于《纽约时报》历史及运作方式最权威细致的参考书,开启了当时写作、出版媒体著作的潮流。
最近更新 2020-04-14
作者 : 玛丽·富布卢克
《剑桥德国史》作者是玛丽·富布卢克。玛丽富布卢克,曾在剑桥大学、哈佛大学学习,伦敦大学学院德国史教授,曾任德国历史学会会长,伦敦大学学院欧洲研究中心主任、人文学院副院长。富布卢克在欧洲史比较研究和德国历史研究领域具有国际影响力,主要著作有:《虔信与政治:英国、符腾堡和普鲁士的宗教与专制主义的崛起》(1983年)、《德国史(1918-2000):分裂的国家》(2002年)、《对专政的解析:东德内幕(1949-1989)》(1995年)、《大屠杀后的德意志民族认同》(1999年)、《史学理论》(2002年)《人民的国家:从希特勒到昂纳克的东部德国社会》(2005年)《小城奥斯维辛:一般的纳粹分子与大屠杀》(2015年)。
最近更新 2020-04-14
哈布斯堡的灭亡: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和奥匈帝国的解体 阅读本书
作者 : 杰弗里·瓦夫罗
《哈布斯堡的灭亡: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和奥匈帝国的解体》作者是杰弗里·瓦夫罗。哈布斯堡王朝曾在十七世纪抵御土耳其人的进攻,守护欧洲文明;当拿破仑军队在欧洲无往不利时,哈布斯堡王朝也是抵抗革命势力的中流砥柱。但是十九世纪,民族主义浪潮席卷全欧洲,这个以多民族著称的帝国,如何能够继续保有共主的地位?作者分析,这个古老帝国昧于现实,自不量力地走入与德国连手向全欧洲宣战的窘境。原来自十九世纪后半的几十年来,帝国的军力、国力,早在底下诸民族的威胁、瓜分里四分五裂了。当在萨拉热窝的行刺事件发生时,哈布斯堡还自信满满地选择用武力解决,而不是寻求外交斡旋,对危机的来临丝毫不觉。哈布斯堡的愚蠢行径,刚好正中欧洲各国的下怀,各国对战争早已跃跃欲试,只差没有引信点燃。这印证丘吉尔说过的:欧洲的荣耀与安全竟系于其最薄弱的环节上。开战时刻,奥匈帝国转眼间便溃不成军,炮弹不足、训练过的兵源不足、冷兵器时代的打法、估算错误的战略、失去现实感的战术,种种因素导致奥匈帝国只是把自己境内六成的男子送入碎骨机,连生病无法上战场者也无例外。史家说:第二次世界大战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延续,人类等于在二十世纪初又经历了一场三十年战争。一般对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理解多半局限于西战线。本书作者试图结合军事史和外交史专长,呈现东战线错综复杂的经过。一战之后,世界局势发生巨变,两个古老的帝国崩解奥斯曼土耳其和奥匈帝国,这本书从战败者的角度来阅读一战,也揭开少有人研究的东欧与巴尔干的面纱。
最近更新 2020-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