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海岩
十三岁那年,他发现本以为了如指掌的家,原来充满秘密。他清楚地看到姐姐与权虎抱在一起,嘴对嘴地亲着对方。但是,父亲坚决不同意这门亲事。就在抓捕行动箭在弦上,不得不发的紧要关头,姐姐带着她不该出生的孩子,出现在父亲与二伯之间。杨阿姨带来的女儿与保良势不两立,常常是一个流泪,一个头上冒着青烟。保良回头的刹那,眼睛被强光闪花,片刻之后,他才看清屋里拥进了好几个警察。在系主任办公室里,系主任向保良宣布了省公安学院做出的关子开除他学籍的决定。保良完整地回忆起权三枪向他抬起枪口的瞬间,他辨认图片时的果断令金探长意外。他突然发力,一把推开身上的菲菲,因为他看到卧室的门口,不知何时站着一个男的。
最近更新 2019-11-21
作者 : 刘震云
《故乡面和花朵》完全打破了传统的线型或板块组合的叙事结构,它的结构方法也不限于时空交错和线型,而似立体交叉等等,它建立在一种崭新的小说观念的基础上,把传统和现代揉合在一起,把叙事、议论、抒情融于一炉,把故乡延津的老庄与整个世界的大舞台融合起来,采用某种物景描述,插进书信、电传、附录以及歌谣、俚曲等各种可以调动的叙述形式,组成一种使人眼花缭乱然而又井然有序的新的结构形式,这种新的结构形式的特点和意义,当然有待更周密深入的研究才能详述,但只要浏览一下作品,即可以为其新的艺术风貌所吸引。至于小说叙述方法的独特和多样,排比句式的成功运用以及调侃格调的设置,在这篇短文里也都难以一一阐述了。
最近更新 2019-11-21
作者 : 刘震云
《故乡相处流传》突破了《故乡天下黄花》的寓言写作的模式,反以一种戏仿的形式打破了历史寓言或政治寓言的类型化的方式来显示自身。作者从严肃与正统的历史与政治的讲述中跳出来,像是喊出皇帝没穿衣服的小孩、像打闹天宫的孙猴子,无所顾忌,不知深浅,随随便便讲出他眼中的历史与政治。讲话的方式和讲话的内容是紧密联系 的,小说的意义也正在这一点上有所突破:以一种嘻嘻哈哈的方式来讲,历史和政治也就变得嘻嘻哈哈,非常好玩起来。
最近更新 2019-11-21
作者 : 梁晓声
王君生和妻子的关系谈不上恩爱,但是他和她也都不愿承认不恩爱。那是一种似是无情似有情的夫妻关系。大部分时间里,也就是每星期从星期一到星期五似无情;星期六深夜,儿子睡实了,他蹑悄地转移到妻子那张床上以后,有那么一个来小时夫妻之间似有情,如果某星期这一个来小时内没实质性的活动内容,那么第二天连同其后的六天,妻子必将对他更加显得似无情。不但似无情,还仿佛内心里忍受着特大的委屈。所以他一向很重视星期六深夜那一个来小时的同床机会,并且尽量向妻子奉献比上一次多点儿的温柔。不消说:妻子的回报一般总要比他的奉献质量高些,他也同样需要那个。四十六岁的他对于生活的需要已经不是很多了,那个是最起码的需要项目中较为主要的一项。
最近更新 2019-11-21
作者 : 梁晓声
列位看家!不不,尊敬的可尊可敬的列位读者,我摊上事儿了!我的意思是——我遇到麻烦了!我出了问题了!很大的麻烦呀列位!很严峻的问题呀列位!十分的……怎么说呢,真是羞于说出口呀!十分的……十分的……那个!它使我非常的……非常的恼羞……但是又没法儿成怒。因为我根本不知道该向谁去怒。倘非要怒,那么也只有怒我自己了!而我当然是不愿怒我自己的。我已经很无辜很委屈了嘛!我乃是一个不幸的受害者呀!
最近更新 2019-11-21
作者 : 梁晓声
小说以现代城市一处有名的伊人酒吧为开场背景,讲述了一个从上世纪五十年代至今三代人的情爱故事。富有音乐才华的乔祺和风姿绰约的酒吧老板娘秦岑之间的情爱纠葛;他们俩人共同经营着三家连锁酒吧,生意一度红火;他们的爱情与婚姻却游移不定……可就在2004年除夕的雪夜,当他们正要谈婚论嫁的时候,乔祺从小抚养并深爱的小妹妹乔乔突然出现,从而演泽着一幕幕感人至深的爱的故事……
最近更新 2019-11-21
作者 : 梁晓声
九月的夜风已经使人感到有些凉了,像刚饮过满满一瓶冰镇矿泉水的嘴,闹着玩儿似的,迎面朝素徐徐地吹气。这是秋天偎向北京的最初的迹象,一年四季二十四个节气间的交替,差不多总在夜里进行,而在白天呈现端倪。素是最后一批离开图书馆的人之一。校园完全的岑寂下来了。两幢六层的学生宿舍楼的窗子几乎全黑了,还亮着的是走廊灯和厕所灯。在那两幢楼里并没有素的一张床位。因为她去年已从这所大学毕业了。当时谋不到职业。人类早已度过了思想成熟期,因而哲学仿佛变得毫无意义了。偏偏,素读的正是哲学。这是她人生抉择的第一次失误,一次重大失误。
最近更新 2019-11-21
作者 : 梁晓声
梁晓声是一位怎样的作家,早已有了种种较为普遍的公认。《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今夜有暴风雪》、《雪城》、《年轮》,使他成为知青文学的奠基人;《父亲》、《母亲》、《表弟》、《又是中秋》、《黑纽扣》、《白发卡》,使他成为亲情小说的代表性作家;而《民选》、《沉默权》、《档案》、《发言》、《学者之死》等等,是他直面现实又特别深刻的中篇力作,证明他始终恪守着关注现实的文学主张…… 所以1984年曾被人言为梁晓声年。 所以某报公开评选感动中国的十位作家,梁晓声榜上有名。 所以他被称为平民作家。 所以他被誉为中国的巴尔扎克……不管以上评价是否得当,不管梁晓声本人作何想法──我们都义无反顾地决定了出版他的中篇小说选集。并且相信,许多读者,肯定是期待着有出版社作这样的决定的,以满足他们了解梁晓声中篇小说创作全貌的愿望的。 当我们在作家本人的配合之下真正开始做这一件事后,确实,有些惊讶──想不到他二十年间,竟写出了六十余部中篇小说!在数量上,他毫无疑问是中国当代创作中篇小说最多的作家之一。而在题材之广泛,风格之多样方面,也显然是令人刮目相看的。在他的中篇小说里,从知识分子到大学生、到工人农民、到刑警和罪犯、到各个时期各种各样的女性形象,林林总总的,组成了一幅梁晓声笔下的中国社会的文学式的清明上河图。或者说,我们编辑梁晓声的这些中篇小说时,真的联想到了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作家梁晓声曾在他的一篇创作谈中形容自己是置身弧上的写作者,他以弧比喻文学的人文质量和人文立场。 故我们也用他自己曾写过的文字作为他这一套中篇小说集的总名──《弧上的舞者》,在我们看来,那弧也是由稿纸的格子组成的。他是中国目前极少的仍坚持用笔写作的作家,而笔,是他惟一的伴舞之物。在稿纸格子组成的弧上,这一位作家,仍不倦地睽注着现实,仍不倦地舞着,舞着……
最近更新 2019-11-21
作者 : 梁晓声
一个发生在24小时内的惊心动魄的反腐故事。除夕之夜,调任北方某省省委书记的刘思毅欣然飞回南方过年;几个小时后,该省的顺安市爆发了史无前例的大骚乱;民营企业家王启兆和省委副书记赵慧芝神秘失踪。其后的一天,刘思毅发现诸多事件的背后居然是一张权力与金钱交织的错综复杂的网……官与商的灰色博弈,情与法的两难抉择,都在生活流的实时叙事中饱满呈现,小说深刻地展示了一幅社会转型时期政治原生态的浮世绘。
最近更新 2019-11-21
作者 : 余华
余华是因小说享誉方坛的,1998年,意大利已将在国际上具有较高影响力的格林扎纳·卡佛文学奖颁发给这个渐出国门的优秀作家,而这个奖十二年前也曾颁发给1998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萨拉马戈,以及略萨、君特·格拉斯、多丽斯·莱辛、富恩特斯等国际知名作家。当余华被问到如何又迷恋上随笔了,他这样回答:随笔与小说有思维方式上的截然不同,我写随笔是被一种新的思维方式迷恋了,我不常写散文,它在思维方式上与小说没有什么变化。现实生活、对小说和写随笔的就的完全不同的人生经历。开始我完全找不到随笔的语言序,现在已经写得秀快,但是我认为不能再写了,因为我发现我写随笔的同时写小说的欲望在减弱。将随笔的精华结集也足对我三年多写作随笔的总结。读余华随笔,您会感受到他独特的思维方式及文体。他对句子的穿透力达到惊人的程度,以至于现实仅仅存在于句子的力量抵达的空间,含混但是精确,模糊却又透明。因此,在当代各路作家徘徊于新状态、私人写作的路上之时,具有超越被超越、反叛被反叛精神的余华回到了经典。在这个语言铺就的途中,余华再度与内心相遇,这即是余华常说的虚无的写作,因为虚无就是回到真正的内心,亦即朝向内心的写作。
最近更新 2019-11-21
作者 : 余华
余华对人生冷峻的剖析与拷问;他对历史与现实清醒的警惕姿态;他对底层生存的热烈而朴素的爱;他对人性在苦难中散发出的金子般的光辉的觉悟书写!他是谁?他就是《活着》和《兄弟》的作者余华,20世纪80年代的余华具备了陀斯妥耶夫斯基的那种逼视世界、洞视存在的勇气与锐利。本书是他最具代表性的作品精选,他在这些作品中像陀氏那样俯身向无底的深渊、在黑暗面前坚持睁大他那双残酷的眼睛、试图穿透这无边的黑暗、抵达那背后人人讳莫如深的真相。
最近更新 2019-11-21
作者 : 余华
这是我从1986年到1998年的写作旅程,十多年的漫漫长夜和那些晴朗或者阴沉的白昼过去之后,岁月留下了什么?我感到自己的记忆只能点点滴滴地出现,而且转瞬即逝。回首往事有时就像是翻阅陈旧的日历,昔日曾经出现过的欢乐和痛苦的时光成为了同样的颜色,在泛黄的纸上字迹都是一样的暗淡,使人难以区分。这似乎就是人生之路,经历总是比回忆鲜明有力。回忆在岁月消失后出现,如同一根稻草漂浮到溺水者眼前,自我的拯救仅仅只是象征。同样的道理,回忆无法还原过去的生活,它只是偶然提醒我们:过去曾经拥有过什么?而且这样的提醒时常以篡改为荣,不过人们也需要偷梁换柱的回忆来满足内心的虚荣,使过去的人生变得丰富和饱满。我的经验是写作可以不断地去唤醒记忆,我相信这样的记忆不仅仅属于我个人,这可能是一个时代的形象,或者说是一个世界在某一个人心灵深处的烙印,那是无法愈合的疤痕。我的写作唤醒了我记忆中无数的欲望,这样的欲望在我过去生活里曾经有过或者根本没有,曾经实现过或者根本无法实现。我的写作使它们聚集到了一起,在虚构的现实里成为合法。十多年之后,我发现自己的写作已经建立了现实经历之外的一条人生道路,它和我现实的人生之路同时出发,并肩而行,有时交叉到了一起,有时又天各一方。因此,我现在越来越相信这样的话——写作有益于身心健康,因为我感到自己的人生正在完整起来。写作使我拥有了两个人生,现实的和虚构的,它们的关系就像是健康和疾病,当一个强大起来时,另一个必然会衰落下去。于是,当我现实的人生越来越贫乏之时,我虚构的人生已经异常丰富了。
最近更新 2019-11-21
作者 : 余华
余华对人生冷峻的剖析与拷问;他对历史与现实清醒的警惕姿态;他对底层生存的热烈而朴素的爱;他对人性在苦难中散发出的金子般的光辉的觉悟书写!他是谁?他就是《活着》和《兄弟》的作者余华,20世纪80年代的余华具备了陀斯妥耶夫斯基的那种逼视世界、洞视存在的勇气与锐利。本书是他最具代表性的作品精选,他在这些作品中像陀氏那样俯身向无底的深渊、在黑暗面前坚持睁大他那双残酷的眼睛、试图穿透这无边的黑暗、抵达那背后人人讳莫如深的真相。
最近更新 2019-11-21
作者 : 余华
作为去年中国最会制造悬念的小说家―――余华,去年7月出版18万字的《兄弟》上部之后,今年2月下旬完成了《兄弟》下部33万字的创作。余华最长的一部作品由此诞生。《兄弟》是余华第一次在写作时用到尾声的作品,下部包括尾声在内共有51章,前面有两三章写两兄弟自己有工资以后的幸福而平静的生活。接下来,有七章写了兄弟俩和林红之间的三角关系,长达六万多字。 《兄弟》上部中,有人说于华从宋钢父亲宋凡平之死就开始烹调死亡的盛宴。在下部里面,他不会继续烹调死亡盛宴―――除了宋钢自杀是非正常死亡外,别的人,譬如宋钢爷爷、老关剪刀、张裁缝等,都是再正常不过的生老病死。 宋钢在下部里面遭遇的命运是他所在的工厂破产,他也越来越潦倒,后来因为各种各样复杂的原因,他在40多岁时自杀了。他自杀时,林红和李光头正在同一张床上。宋钢在临死之前,给林红和李光头都写了一封信。 林红是一个典型的连接今天和过去的女性,不同于80年代以后出生的女性。宋钢的死,让她在生意场上变得像以前的李光头一样很成功,而李光头则变得没有了任何欲望,挣钱没有了任何兴趣,唯一的愿望就是,上太空,把哥哥的骨灰盒拿到太空去。在尾声里,余华交代了李光头的命运。他要上太空去。他还专门请了两个俄罗斯留学生教他俄语,还进行体能锻炼。因为李光头在电视里看到,在太空的轨道上,每天可以看16次日出和16次日落。李光头要把宋钢的骨灰盒放在,太空的轨道上,让宋钢遨游在月亮和星星之间,最后,李光头用俄语说:‘我的兄弟宋钢就是外星人了’。
最近更新 2019-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