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阿加莎·克里斯蒂
《葬礼之后》(After the Funeral / Funerals are Fatal)。富翁理查·艾伯内西去世了,可以说,他死得很“及时”,他的留下遗产的大笔遗产帮助他的亲人们解决了一大堆问题。可是,在理查·艾伯内西的葬礼之后,他神经质的妹妹科拉·艾伯内西·兰斯奎内特说了一句奇怪的话:“他是被谋杀的,不是么?”第二天,科拉·艾伯内西·兰斯奎内特被残酷地杀死在自己家中。她是知道了什么秘密吗?凶手又是谁呢?理查那不成大器的甥儿?他脾气古怪的弟弟蒂莫西·艾伯内西?从疯人院出来的格雷格·班克斯?每个人都有着各自的嫌疑。谋杀计划再次上演,吉尔克里斯特小姐,科拉的管家差点被毒死。然而死亡的阴影继续蔓延着,家族里的又一位成员受到了袭击……老律师恩特威斯尔先生在百思不得其解之际,想起来了他的老朋友波洛。我们亲爱的波洛这次是如何运用他的灰色脑细胞,拨开重重迷雾,找到幕后的真凶呢?平心而论,本作并不算是阿加莎·克里斯蒂小说中的一流作品,其犯罪手法在真相大白之后又似乎略欠严密性,但是它带给读者一种另类的感受。小说的气氛描写出色,恐怖的杀人气氛一直或浓或淡地蔓延在字里行间,几段关于人物的心理白描更是令恐怖感进一步加强。然而小说最出色之处,依然是在于对人性的描写。凶手的真面目直到最后一刻才揭晓,掩卷之后,既让人惊叹,又能感觉到一丝悲凉。梦想,现实,疯狂,执着……当这一切混合在一起,将会产生一位怎么样的凶手呢?《葬礼之后》有一个凝重的开头,凝重的故事氛围,和一个更凝重的结局……
最近更新 2019-11-21
作者 : 阿加莎·克里斯蒂
《波罗探案集》(Poirot Investigates),又译作:首相绑架案。阿加莎·克里斯蒂于1923年发表了一系列以波洛和黑斯廷斯为主角的短篇故事,连载于英国《The Sketch》杂志,次年选编了14篇,集结成她的第一个短篇小说集。1.“西方之星”历险记一个传奇故事,两颗孪生宝石;神的左眼和右眼,跌落到人间,化作东方和西方的星星。女明星和女勋爵不约而同的收到了类似的警告信,来自于某个神秘的中国人的警告,他们手中分别掌握的“东方之星”和“西方之星”将按照神的旨意回到原来的地方。波洛表现了极大兴趣,自告奋勇来帮助这两位女士,帮助他们保护这两颗宝石。可是即使是大侦探出马,两块宝石还是被那个神秘的中国人偷走了。咳,真的好没面子啊!所以为了荣誉,波洛一定要把钻石找回来才行!2.马斯顿庄园的悲剧马特雷弗先生死在自己的庄园里,就在几周之前他投保了高达五万英镑的巨额人身保险,而保险公司现在没有任何证据说明这位先生是自杀而死的,因为当地的医生已经做出结论,马特雷弗先生是因“内出血”而丧命的。这个世界上有很多的巧合:财政状况岌岌可危之时,倾尽所有财产投保高额保险,而后不久就死于疾病;这个世界上也有很多的矛盾:年轻美貌的妻子在这个恐怖的事件后,悲痛得几乎神志失常和她的黑眼圈。波洛对年轻的船长做的心理测试能给事情带来些线索吗?傲慢的乡村医生作出的死亡原因诊断可以无条件相信吗?3.低价租房奇遇记新婚的鲁宾逊夫妇真的是一对幸运儿!在伦敦找一处舒适又经济的房子实在是一件难事,但是这对新婚燕尔确实出奇的幸运,他们用很少的租金就租到了一处不错的房子,应该说是“非常不错”,因为就连一直都自信于房屋买卖的杰拉尔德·帕克先生听到这个消息都觉得无言以对,痛苦得不得了呢!黑斯廷斯将这个笑话告诉波洛,这个表面看起来不起眼的事情反而引起了他极大的兴趣。不久波洛和黑斯廷斯搬进了他们的新居——同鲁宾逊夫妇一套公寓的楼上。这次波洛居然干出了擅闯民居的事情!在那个“既庄严又恰到时机”的午夜时分,他和黑斯廷斯乘着鲁宾逊夫妇外出“爬”进了邻居的屋子,然后两个人大摇大摆的坐在餐食里,一个闭目养神,一个把枪上膛,接着,开始等待……时钟一分一秒的显示时间的脚步,等待好像是漫漫无期。就在这个“漫漫无期”的时候,前门的另一侧发出了奇怪的声音!波洛满意的笑了笑——我们的客人终于到了……4.亨特小屋的秘密顽固的流感终于把大英雄赫尔克里·波洛困在了床上,面对有趣的案子他也只能屈服于自己的身体,而这正好给了黑斯廷斯一个大显身手的绝好机会——亲临现场、探索案情、假设推理,当然不得不同时充当波洛的眼睛和鼻子。罗杰·哈弗林先生早上接到妻子从德比郡发来的电报,他最好最好的舅舅哈林顿·佩斯先生昨晚被人无耻的枪杀了!晚餐之后,来了一位神秘的拜访者——黑色的胡子,美国口音,穿一身薄风衣——等候见佩斯先生。谋杀发生在枪支贮藏室,在一阵激烈的争吵声之后是一声枪响,就是这一枪要了佩斯先生的命!凶手无影无踪,带走了凶器:贮藏室墙壁上一对左轮手枪中的一支。波洛躺在舒适的被窝里,靠着软和的枕头,读着黑斯廷斯详细的汇报,这种工作方式确实不错,而且也很有效率哦!这不,波洛洋洋得意的一笑,他已经知道那个黑胡子美国人的下落了,当然,凶手的行踪自然也在他的脑中有了答案。5.百万美元证券失窃案一艘航行在大西洋上的豪华游轮上,一箱巨额数目的证券不翼而飞了。存放这箱证券的旅行箱的锁上留着蹩脚的划痕,而里面的东西却不见了。担负运送责任的年轻人因此而陷入了生活和事业的低谷,忠实的爱人为了他的清白来到大侦探赫尔克里·波洛的寓所……一个箱子丢失了,当然重点是箱子里的东西。每个案件总是有其最终的目的,很明显,“钱”是这个案件的中心。这些证券肯定不会自己横渡大西洋,然后逃之夭夭。所以波洛首先需要解答的是钱是怎么丢失的,然后:谁动了那只箱子?6.埃及古墓历险记“门哈拉的诅咒”:不论是谁打扰了这位法老的安宁,死神之翼就会降临在他头上!卡纳冯勋爵、约翰·威拉德爵士和来自纽约的布雷纳先生在一次大收获之后又发现了一位鲜为人知的法老的陵墓。门哈拉的陵墓之门在封闭了几千之后被打开,俗人们打扰了法老的安息,势必会受到惩罚,而且那将是极为恐怖的惩罚。厄运开始一个个的降临到考古队成员的头上。首先是威拉德爵士死于心脏破裂,之后是布雷纳先生死于急性血液中毒,不久布雷纳的一个侄子在纽约开枪自杀。死亡的阴影笼罩着这些人,谁也不知道下一个倒霉蛋会是谁?或许,谁也逃不掉,一个也不剩!波洛受一位焦虑的母亲之托来到埃及,保护她的儿子免受她丈夫同样的命运。当然,波洛还要面对的是延续了几千年的诅咒。然而死亡还在进行!就连波洛也看到阿努比斯神的影子,当天晚上波洛中毒了!……7.“大都市”酒店珠宝失窃案“看到这么多的珠宝披戴在身上,使我有了犯罪的冲动而不是要去调查犯罪。对那些盗窃高手来说,这是多么难得的机会啊!”波洛和他忠实的朋友黑斯亭斯来到“大都市”酒店,在这个集中了富丽豪华的地方,他们结识了奥帕森夫人和她的暴发户先生。夫人兴致勃勃地要向波洛展示她的珍珠项链,据说是这个世界上最好的珍珠项链。珠宝的光芒总会引起人们的注意力,无法避免的也会引起另外一种“冲动”——犯罪的冲动。锁在首饰盒里的项链不见了,房间里剩下的是眼泪流成了小河的奥帕森太太、怒气冲冲的奥帕森先生、哭哭啼啼的法国女仆、惊魂未定的酒店女服务员。“如果您不能把我的珍珠项链找回来的话,那谁也不可能找到它!”波洛面对的是不可能的十二秒和十五秒、一个布满了灰尘的空屋子、枕头下的项链、奇怪的名片。这一切都是怎么发生的呢?当然,这次同样还是老样子,什么也瞒不过这个比利时小人的眼睛。8.首相绑架案“我有一个好消息,还有一个坏消息,你想先听哪个?”这是一个被认为是国家机密而被封存数年的故事,英国首相戴维·麦克亚当在奔赴凡尔赛参加会议前相继遭到暗杀和绑架行动,歹徒在前往伦敦的公路上巧妙地让车绕到了岔道,避开了护送首相的警车,多亏了英勇的司机兼特工欧莫菲的保护,最终首相死里逃生,只是擦伤了面部;但到达布伦以后,又遭假扮接送车队的绑匪劫走,陪同首相经历这一切的秘书丹尼尔,被施麻醉剂,堵着嘴巴,扔在一个被遗弃了的农场上。但是却什么也记不清了。英国的国家领袖不知所踪!更要命的是,会议的举行迫在眉睫,如果首相不能到场,将会给整个英国带来毁灭般的瘫痪打击,留给我们的神探朋友波洛的时间只有二十四小时十五分钟。在敌人联盟的虎视眈眈下,在战争阴云的恐怖笼罩下,波洛接到的是一个沉重任务。欧莫菲,这个替首相开车的爱尔兰人,为什么会把车转到岔路上呢?为什么会在事件后莫名失踪?丹尼尔,一个会七国语言,家族背景和家庭历史都是一片空白的秘书,又到底有没有嫌疑?枪击首相未遂的歹徒们和绑架首相的歹徒们,到底是不是同伙?而被绑架的国家领袖,到底被藏在了哪里呢?从温莎,伦敦,卡莱科洛斯,丹佛,布伦到巴黎,寻找首相的工作就在这一系列的地点紧张地展开了,所有人都发疯似地奔波在数千英里间的混沌行程上,最紧要的关头,波络停下了他匆匆的脚步,所有的问题都幻化在他的大脑里,悄悄地、神秘地行使着自己的职责,然后在迷惘的同伴送来的地图中重重的点下了那一点,这一点能够说明一切,所有的疑点原来都是整个事件之轮转动所必需的零件。“我有一个好消息,还有一个坏消息,你想先听哪个?”“好消息和坏消息都不可怕,不确定的消息才是最让人恐惧的。”——波洛9.达文海姆先生失踪案“失踪”还可以分门别类吗?“它们当然要分门别类。”我们的朋友,大侦探波洛先生有自己的看法。——所有的失踪都可以划分为三类。第一类,也是最常见的,就是自己走失,故意失踪;第二类,就是被到处滥用的所谓丧失记忆力的病例——实际生活中发生的此类失踪很少见,但确有此类事情发生;第三类,是谋杀,是或多或少地使一个人的身体消失。”达文海姆先生失踪了。星期六下午这位著名的银行家如往常一般休闲的去散步、寄信,还约了一位客人商谈业务。可是在走出自己的庄园之后,呼——,消失了!波洛这次扮演起了一位足不出户的业务咨询师(福尔摩斯最早就是作这个的吧?),兴致勃勃地和老朋友贾普打了个赌:在一周之内把消失的达文海姆找出来,条件是,就坐在舒适的椅子里,只运转他自傲的灰色小细胞……10.意大利贵族奇遇记霍克大夫正在波洛家里愉快的聊天,突然大夫的女管家惊慌失措的冲进来,说刚刚接到一个非常恐怖的电话,从电话里传出福斯卡蒂尼伯爵的惨叫声,当大家赶到伯爵的住处时,伯爵已经死了,被人从背后砸了脑袋,手里还拿着电话。从餐桌上的摆设和男仆的口供来看,伯爵当天晚上会见了两个意大利客人,一起共进晚餐。可是那位意大利人却说那天根本没有去见过伯爵,而且还气愤的揭发那个死了的伯爵是个彻头彻尾的骗子和敲诈者。这场奇遇记最终成了这位意大利贵族的“死亡约会”,那么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呢?我们只有期待大侦探的解答了。11.失踪的遗嘱九泉之下的老安德鲁·马什先生肯定会从坟墓中跳出来,对着波洛挥舞着双臂大吼:“不行,你们这样做简直就是作弊!”这是一场和死人的智力比赛,老安德鲁·马什先生给他的侄女留下了一份挑战书:如果他那个自认为有大智慧的侄女不能在一年之内找到他留在庄园里的财产的话,那么,太可惜了,所有的一切都将无条件的献给慈善事业。俗话说“三个臭皮匠,顶过一个诸葛亮”,好在这位小姐的智慧让她想到了一个更聪明的脑袋,这其中的一个“臭皮匠”就是我们的老朋友波洛先生,可以预见,面对这场比赛皮匠先生一定是在必得了。在几个简单问题的答案指引下,他们找到了一个老人生前精心改造的壁炉,也找到了那个隐蔽的暗箱。波洛得意洋洋的将手伸了进去,然而刚才还挂在脸上胜利的表情,现在则如同手中那一堆烧焦的纸片一样,变成了灰色。老安德鲁·马什先生一定要在棺材里嘲笑这些寻宝者了,难道这场比赛真的是以波洛的失败而结束吗?
最近更新 2019-11-21
作者 : 阿加莎·克里斯蒂
《怪钟》(The Clocks),又译作:钟。谢乐·魏玻来到渭波寒弯月胡同19号。这位美丽的少女依约走进楼内,却发现地板上躺着一具中年男子的尸体。究竟发生了什么?她并不认识此间的主人、双目失明的裴玛煦小姐。裴玛煦小姐也否认自己曾经给魏玻工作的这家秘书服务社打过电话,指名道姓要这位姑娘来帮她做速记——显然,打电话的另有其人。至于这名死于非命的中年男子,她们俩都不认识。如此一来,这桩离奇凶案就成了一团无人能解的谜。不过,对擅长决胜于千里之外的大侦探赫尔克里·波洛来说,这一切并不见得有那么神秘。时钟的滴嗒声正催促着他来为我们拨开迷雾。说到时钟,案发现场就有几只,除了挂壁的布谷鸟钟,其余都停在了4点13分这一刻上。
最近更新 2019-11-21
作者 : 马伯庸
马伯庸长篇处女作,有关诸葛亮最精彩的一部小说,是国内第一部军事间谍小说,揭示大时代下小人物改变历史的种种细节……英雄与叛徒、承受与牺牲,荒谬与悲情汹涌袭来!从汉中到整个雍凉大地,魏蜀两国之间的灼热战火绵延于秦岭两侧。金戈铁马,风起云涌,这是个英雄辈出的年代。然而战争不仅有刀光剑影,亦不只是血肉搏杀。围绕着蜀汉新型弩机的诞生,一场无声的战争爆发于不为人知的角落。他们战斗在敌人腹心,活跃于危机四伏的暗面,或者蛰伏在己方内部,从事清道夫的工作。史书不会记录这些事件,也不会留下他们的名字,甚至同时代的人都不会觉察到这些人的存在,但他们确实在悄然推动着历史,并且不可或缺,因为这是涌动于时代阴影中的壮阔波澜,三国时代秘密情报战线上的生死角逐。这是一场无声的战争。
最近更新 2019-11-21
作者 : 阿加莎·克里斯蒂
斯塔福特疑案(The Sittaford Mystery/The Murder at Hazlemoor),又译作:斯塔佛疑案,斯塔福之谜,神秘的西塔福特。大雪覆盖下的斯坦福特宅邸内进行着一场降临会,但在游戏中精灵Ida却突然发出了埃克桑普敦镇的特里威廉上校被谋杀的口信。斯坦福特的人们于是不安起来,这时勇敢的伯纳比少校毅然担任起了去镇上查看的任务。结果发现特里威廉上校真的已经倒毙在了家中……警方很快接手了这个案子,对上校的亲属们进行调查,并且很快取得了进展。但是就在这时,去埃克桑普敦镇采访此案的记者查尔斯·恩德却遇到了一个对此案甚感兴趣的年轻、迷人、妖娆的女子——埃米莉·特里富西斯。查尔斯着迷于埃米莉的妩媚中,开始了两人一起查访这个迷案背后的真相。而当真相大白时,查尔斯却不得不面对其“悲惨”的结局。本案中的侦探不过是一名业余侦探。不似波洛那般可爱,也不似马普尔小姐一般和蔼可亲,但是此案中的侦探却是最具魅力的一个。跟随其一起渐渐地走进迷雾,解开真相,即使最后你在这场智力游戏中输给了阿加莎·克里斯蒂,输给了这个侦探,我你也会欣欣然地接受这个事实。呵呵……和这样的侦探一起探案,不论胜败,本身就已经是一种享受了。那么,现在祝你开卷有益。
最近更新 2019-11-21
作者 : 蜘蛛
本书根据真实案例改编而成,涉案地名人名均为化名。十起恐怖凶杀案,就发生在我们身边,每一个都是曾被媒体严密封锁,当局讳莫如深的奇案大案。例如拼尸之案、连环奸杀、人体琥珀、闹鬼电话、食人恶魔……以及影响全国的猫脸老太案。四个超级警察,各怀绝技,从全国警察队伍中挑选而出,组成中国特案组,对各地发生的特大罪案进行侦破。案情极其重口味,文中十起特大案件,皆为首次公布内幕。出于善意的提醒,胆小者勿看,未成年者勿看,心脏病患者勿看——这绝不是危言耸听!
最近更新 2019-11-21
作者 : 阿加莎·克里斯蒂
大象的证词(Elephants Can Remember),又译作:旧罪的阴影、悬崖迷案。书名出处为英国谚语:Elephants Can Remember。波洛健康时期的最后一案,携手奥利弗夫人。这又是一件对过去的旧案的调查,与《啤酒谋杀案》很有些类似,但结局仍然会给你一个恍然大悟的感觉。英国有句老话:大象从不忘事儿。奥利弗夫人应邀去参加一次盛大的文学午餐会。席间,她遇到一位让她讨厌的夫人,此人向她提出了一个让她难以置信的问题。原来奥利弗夫人有一位教女叫西莉亚,而这位夫人则是她的男友的母亲,她向作家提出的问题是:“是西莉亚的母亲杀了她父亲,还是她父亲杀了她母亲?” 这个问题让奥利弗夫人感到有些不快,更重要的是它引起了她的好奇心,她想知道事实的真相。原来十几年前,西莉亚的双亲————一对非常幸福的夫妇,他们外出散步时,随身带了一支左轮手枪。接下来发生的事就是两人都死了,警察认为是自杀,但无法确认究竟是谁开的枪。但是让人不解的是,他们关系很融洽、健康状况良好,没有人知道他们为什么自杀?为此,奥利弗夫人去找了她的好友——伟大的侦探波洛先生。她们决定兵分两路,去找到答案。奥利弗夫人负责去寻找与此事有关的“大象”(对往事记忆深刻的人),而波洛先生则通过官方的朋友进行调查。这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啊!毕竟事情与过去十几年了。经过努力,她们得到了许多资料,但这些资料却不一定都是事实,因为人毕竟不是大象,大象能记住每件事,人却不一定能够。波洛先生凭着他敏锐的触觉和他那超群的灰色细胞,在其中找出了属于事实的那部分,并推断出整个事情发生的真相。饱受此事困扰的西莉亚终于解除了心里的疑问,过上了幸福生活。
最近更新 2019-11-21
作者 : 阿加莎·克里斯蒂
幽巷谋杀案(Murder in the Mews)),这是阿加莎·克里斯蒂的一部中篇小说集,四个故事的主角均为赫尔克里·波洛。1.幽巷谋杀案简·普伦德莱思小姐从乡下度假归来,发现同租女友、年轻的寡妇艾伦夫人头部中枪死在家中,现场显示为自杀,而种种迹象表明现场是被人伪装的。大侦探波洛展开调查,发现一个叫梅杰·尤斯塔斯的无赖正在敲诈艾伦夫人,未婚夫、国会议员查尔斯也没有不在场证明,而简·普伦德莱思小姐却明显隐藏着什么……是自杀?还是谋杀?答案会让你大吃一惊!2.罗兹岛三角伟大的赫尔克里·波洛认为:“大自然不断重复它自己,超乎一个人的想像之外。”这回是在罗兹岛,美丽富有的瓦伦丁和她的第五任丈夫;英俊多情的道格拉斯和他毫不出众的妻子——一个不断上演着的三角故事。不出所料,谋杀案发生了——瓦伦丁死了,难道又是一起艳阳下的谋杀案?!看过你就会知道!3.死者的镜子赫尔克里·波洛受召唤到达骄傲自大、独断专横却非常富有的杰维斯爵士的乡间宅邸时,正赶上晚餐的锣声响起,而杰维斯爵士二十年来却第一次没有准时出现在晚餐桌旁。不久就发现他被反锁在书房中,头部中弹而死,子弹同时打碎了墙上的镜子,破碎的镜子意味着背运,而聚集在他周围每一个人:太太、养女、外甥、朋友……都各怀目的,典型的阿加莎·克里斯蒂封闭式谋杀案,凶手就在中间……4.不可思议的窃贼空军元帅乔治·卡林顿参加了梅菲尔德勋爵在乡间别墅的晚宴,同时被邀请的还有他的太太朱丽娅、儿子雷基、国会议员麦卡塔太太,还有范德琳太太——一个同几起国防机密失窃案有关系的神秘女人。其实这并不是一个普通的聚会,乔治此行的真正目的是讨论一份关乎国家命运的炸弹计划书,但是当晚计划书竟在他们的眼皮底下失踪了,波洛被人从睡梦中叫醒赶来调查:秘书卡莱尔一脸无辜、神秘的黑影出现在房子周围、而范德琳太太的女佣声称看到一个白衣女鬼……每个人都有动机,而每个人却都有不在场证明,看波洛怎样动用他的灰色细胞来找出这个窃贼……
最近更新 2019-11-21
作者 : 阿加莎·克里斯蒂
死人的殿堂(Dead Man's Folly),又译作:假戏成真,古宅迷踪。据猜测,该故事中的大宅原型是阿加莎·克里斯蒂本人的Greenway庄园。波洛接到侦探小说家奥利弗太太的电话,邀请他去德文郡的一个乡村庄园。富翁乔治爵士安排了一个游园会,请奥利弗太太设计了一个类似寻宝游戏的破案游戏。但奥利弗太太始终觉得那有些不对劲,于是她请波洛以为游戏颁奖的身份来到了庄园。在这里,波洛认识了乔治爵士,一个有着乡绅风度的富翁,他的太太,一个只知道衣服珠宝、被人认为“低能”的漂亮女人,迈克,一名建筑师,弗利亚特太太,庄园的前主人,莱利夫妇等人。波洛在与他们的交谈中,并未发现有奥利弗太太所说的异常之处。游园会当天清晨,乔治夫人收到了一封信,写着她的表哥将乘游艇过来,顺便探望她,这封信引起了乔治夫人的紧张不安。下午,游园会进行的很热闹,有很多人赶过来,包括住在附近青年旅游公寓的一些外国青年。破案游戏也照常进行,只是奥利弗太太似乎把它搞得太复杂了,以至于几乎没有人可以取得进展。最后,奥利弗太太决定和波洛一起去看一看装扮成“受害人”的那位姑娘,不料当他们来到设定的案发地点时,却发现姑娘真的死了……与此同时,乔治夫人好像也失踪了。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家都认为乔治太太生还的可能性几乎没有了。于是波洛和当地的警官一起展开了调查。于游园会当天来到庄园的乔治太太的表哥一下子成了被怀疑对象。但是对他的调查毫无结果。案情似乎陷入了僵局。不久,曾经在庄园当差的老莫德尔也“意外”的掉入河中,淹死了。到底是谁利用了游戏杀死了那个姑娘?为什么要杀她?乔治太太是生是死?老莫德尔的死真的是意外吗?波洛凭着他的睿智终于解开了这个谜团。
最近更新 2019-11-21
作者 : 阿加莎·克里斯蒂
三幕悲剧(Three Act Tragedy / Murder in Three Acts),本书的英国版和美国版有着不同的结尾和动机,中文译本根据英国版译出。人们常说十三个人参加的晚餐会有厄运。你相信吗?当波洛受邀加入查尔斯爵士这次不吉利的晚餐后,诅咒灵验了。牧师巴宾顿先生突然死在了众宾客面前。但死神并未因此停住脚步,凶手亲自在大侦探波洛的眼前拉开了这场谋杀的序幕。杀人的剧作不断地上演,相同的演员,相似的布景,相近的情节。死亡的威胁甚至降临在波洛自己的身上。谁将是下一个受害者?又是谁在幕后导演了这三幕悲剧?波洛能为这三幕悲剧落下帷幕吗?
最近更新 2019-11-21
作者 : 阿加莎·克里斯蒂
沉睡的谋杀案(Sleeping Murder),又译作:神秘的别墅,死灰复燃,无人知晓的谋杀。马普尔小姐没有说再见的最后一案。这是阿加莎·克里斯蒂于1945年完稿,留给丈夫马克斯的作品,其中贾尔斯·里德以马克斯为原形。在新西兰长大的格温达·里德来到英国,准备买下房子和丈夫一同在此居住。不久她就遇见一所完全符合她的心意的寓所,便买下了它,开始装修布置。一开始她就觉得该被拆除那丛灌木,在它原先的位置修一段台阶。然而建筑工人发现,那里原本就有台阶,被灌木盖住了。当她想要打通客厅和餐厅时,又发现那里原先有门,被灰泥遮掩着。这难道又是一个巧合?她打算把育婴室重新糊上墙纸,甚至连颜色式样都想好了——明丽的罂粟花和矢车菊花束。她打开废弃的壁橱,看到了房间粉刷前的旧墙纸。你猜到了吗?是的,绯红的罂粟花,蓝色的矢车菊。她觉得毛骨悚然,想离开寓所,小憩一下。她来到伦敦朋友家,遇见了马普尔;大家去剧院看《The Dutchess of Malfi》。然而这部戏的一句台词使她尖叫着逃出了剧院:“盖住她的面庞,我头晕目眩;她死去了,如此年轻。”……这句台词勾起了她残缺不全的回忆,她什么时候听过这句话呢?那幅画面就在眼前回旋,清晰如昨:海伦在楼下被扼死了;凶手的手——灰色的,褶皱的手——不像手,简直是猴爪子——耳边回响的就是那句邪恶的“盖住她的面庞……”什么时候的事?谁是海伦?格温达都不知道。马普尔却有她的解释:格温达小时候曾在英国生活——就在现在她买下的房子里——虽然她已忘却了,潜意识里仍记得原有的居室布局和装饰。她就在那里目睹了一桩命案。海伦的命案。格温达和她丈夫打算查清这件案子的来龙去脉。他们发现,果然如同马普尔所说,格温达幼年曾在英国和父亲及年轻美丽的继母海伦同住,就在现在那所房子里。幸福的日子并不久长;海伦一年后与人私奔,格温达的父亲则一直抱有扼死了自己妻子的幻觉——海伦失踪后曾给她的哥哥从国外写信——最终进了疗养院且自杀了。格温达则被新西兰的亲戚接去抚养。那么,难道格温达的回忆也都是幻觉吗?和海伦私奔的是谁?如果海伦已死,那么凶手是谁,她的情人?或者,正如她的父亲所说的,海伦是被他杀死的?当时寓所的女佣Lily又看到了什么可疑的情形呢?在马普尔的帮助下,格温达和她丈夫一直追查下去。然而,沉睡多年的谋杀案真的应该被重新唤醒吗?
最近更新 2019-11-21
作者 : 阿加莎·克里斯蒂
幕后凶手(Curtain: Poirot's Last Case),又译作:帷幕,幕,别墅阴云。波洛的最后一案。这是阿加莎·克里斯蒂在1944年完稿的作品,是留给女儿罗莎琳德的礼物,书中黑斯廷斯之女朱迪斯即以罗莎琳德为原型。1976年8月6日,《纽约时报》刊登了波洛的讣告。黑斯廷斯上尉应波洛之邀,在事隔多年后回到了现已是乡间旅馆的斯泰尔斯庄园——这对老朋友初次相遇并共同经历第一桩谋杀案件的地方。然而,另满心憧憬着与波洛及女儿朱迪斯相聚的上尉始料未及的是,比上次更加凶险的谋杀正等待着他的到来。原来,波洛追寻一个手法高超的谋杀犯来到此地,希望阻止罪行的发生。身体每况愈下的他要求黑斯的协助。但波洛拒绝透露凶手,只断定凶手就是旅馆中的某一个人。旅馆主人夫妇,女儿的雇主——富兰克林夫妇,护士克莱雯小姐,卡林顿爵士,科尔小姐,斯蒂芬·诺顿,生性不羁的阿勒顿少校,甚至波洛的新男仆科蒂斯……究竟谁才是凶手?黑斯逐渐发现,这些人之间,以及他们与前几次谋杀案件的当事人之间,都存在着某种联系;而凶手的犯罪手法有一个共同点:在每次事件中似乎都有一个明显的嫌疑人等待着走上被告席,然而,真正的罪犯却隐藏在他们背后,逃过了法律的制裁。正当一切看似平静的时候,凶手已经开始行动了,有人相继被害,波洛却未能阻止惨案的发生。这位毕生都在与罪恶周旋的杰出侦探会以失败鸣铃谢幕吗?……黑斯廷斯苦苦思索着波洛留给他的线索,陷入重重迷雾之际,收到了一份手稿。原来,真相竟然是……
最近更新 2019-11-21
作者 : 阿加莎·克里斯蒂
杀人不难(Murder Is Easy / Easy to Kill),又译作:谋杀并不难。在马扬海峡从事警察工作多年的卢克·菲茨威廉终于回到了他的故乡英格兰,在前往伦敦的火车上,他偶遇一位平克顿老小姐,她自称要去苏格兰场报告一起连环杀人案。据她讲,凶手是个不会被怀疑到的人,她是从此人的眼神中察觉了杀机。为了阻止凶手的下一次行动——谋害一位亨伯比医生,她决定报警……卢克对此只是付之一笑,认为这是老太太的胡思乱想,然而接下来发生的两件事改变了他的看法:先是平克顿小姐在赶去报警途中“意外”死于车祸,然后卢克在几天后的报纸上发现一条讣告,死者正是亨伯比医生……为了查明事情的真相,卢克冒充成作家,来到了平克顿小姐居住的村庄。借住在暴发户戈登勋爵家,勋爵的未婚妻布里奇特是卢克朋友的表妹,这个聪明的女孩很快察觉了卢克的真正意图,开始和他一同暗中调查起来,并介绍他认识了韦恩弗利特小姐——一个似乎对杀人案有所怀疑的老小姐。在调查中,卢克发现这个地方最近“意外”频频,也认识了村中的不少人:年轻有为的托马斯医生,对托马斯有意的亨伯比小姐,酷爱养狗的霍顿上校,一本正经的艾博特律师,喜欢装神弄鬼的古玩店老板……他们看起来都很正常,难道其中真的有个杀人狂吗?与此同时,卢克和布里奇特渐渐日久生情,可是调查始终没有头绪,韦恩弗利特小姐好象知道什么,但却对卢克欲言又止。这时,又一起“意外”发生了,卢克觉得恍然大悟:莫非凶手是——?本书是一个典型的阿加莎·克里斯蒂式“小镇凶杀”故事,有相对封闭的环境和为数众多的嫌疑人,凶手也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是一部挑战脑力之。正如书名所说,凶手的杀人方式极为简单有效。
最近更新 2019-11-21
作者 : 阿加莎·克里斯蒂
借镜杀人(They Do It With Mirrors),又译作:庄园迷案,镜子魔术。马普尔小姐探案系列之一。简·马普尔、范·赖多克、卡里·路易丝很久之前,在她们都还是小姑娘的时候一起在佛罗伦萨的寄宿学校里度过了一段青葱的岁月。20多年间,马普尔经常见到赖多克,而赖多克也常常拜访路易丝,赖多克就像他们之间的纽带似的。今天,马普尔又和赖多克见面了,可这次赖多克显然有心事,她谈到了最近的一次对于卡里·路易丝的拜访。她强烈感觉到了一种罪恶正在卡里的那个庄园中蔓延,似乎不幸的事情就快要发生了,因此她恳请对人性有着深刻理解的马普尔去卡里的石门庄园探个究竟。这究竟是赖多克小姐的杞人忧天,还是精准的第六感呢?简·马普尔为了好友,踏上了前往石门庄园的旅程,接下来的事情是那么的不可思议,谋杀真的上演了,一切就好像一出戏剧,一出精心准备的戏剧,每个人都永生难忘的戏剧……
最近更新 2019-11-21
作者 : 阿加莎·克里斯蒂
人性记录(Lord Edgware Dies / Thirteen at Dinner),又译作:埃奇威尔爵士之死,不祥的宴会。“我们每一个人都是一团谜——由矛盾复杂的激情、欲望和态势构成的迷宫……我们自己做出的判断,十有八九是错的。”我们的女主角:电影明星简·威尔金森,是一个绝对以自己为中心的人物,她想做的事情,就没有办不到的。这不,她又委托大侦探波洛为她办一件事,居然是让他去说服她的丈夫——埃奇韦尔男爵,和她离婚!呵呵,他要是不肯离婚,她说,我恐怕会立刻坐上出租车,去把他干掉!连波洛自己都尴尬地说,帮别人摆脱丈夫,可不擅长啊。不过没办法,他还是勉强答应了。波洛把意思传达给男爵,埃奇韦尔男爵立刻答应了离婚,丝毫没有令波洛碰壁。当天晚上,男爵被杀……有人看到简·威尔金森曾在晚上来到男爵府上。但是,简·威尔金森有不在场的证明,当晚,她在别处出席宴会,有数人作证。难道有人杀掉埃奇韦尔男爵,并且想嫁祸到简·威尔金森身上?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第二起谋杀案发生了,而死者竟是……波洛这次要对付的,是什么样的对手呢?以分析人性著称的脑袋,还有那些灰色细胞,能向往常一样精准地发挥吗?
最近更新 2019-11-21
作者 : 阿加莎·克里斯蒂
煦阳岭的疑云(By the Pricking of My Thumbs),又译作:拇指一竖,魔指。儿孙满堂的汤米和塔彭丝夫妇再度出山。汤米和塔彭丝去养老院探望上了年纪的艾达姨妈。养老院里住满了脾气暴戾、行为古怪的老人家。这边艾达姨妈一个劲地唠叨着她的脑筋有多犀利,外面走廊里另一位老人家嚷嚷着她没有喝到当天的牛奶,尽管她刚刚才喝过。“对不起,那是你可怜的孩子吗?”一位老太太突然莫名其妙向塔彭丝发问。这一切不由得让塔彭丝好多感慨。想到自己和汤米也是进了五十快六十的人了,难道不久的将来汤米和自己也要这样糊里糊涂了吗?不久,艾达姨妈去世了,汤米和塔彭丝重返养老院处理她的后事。在遗物中有一幅油画,是同院的兰卡斯特太太不久前赠给艾达姨妈的。塔彭丝十分喜爱这幅画。尤其是画中的粉红小屋、小桥流水,让她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她决定向兰卡斯特太太讨下这幅画来。没想到兰卡斯特太太正是以前问她那个古怪问题的老妇人,并且刚刚离开养老院。当塔彭丝试图按着兰卡斯特太太留下的通讯方法和她的家人联系时,却发现“查无此人”。再查询当初入住养老院时的记录,也是道道死胡同。塔彭丝不禁心生狐疑,这样一位老人家怎么会来来去去踪影全无?还有以前的唐突问题?是出了什么意外;还是家人不善?还有画中河畔的那所粉红色的房子,总是萦绕心头、挥之不去。正逢汤米开会出差,塔彭丝决定独自出游,一方面寻找画中的景物,另一方面看看是不是能顺藤摸瓜打听到有关兰卡斯特太太的音讯。几天后汤米回到家中,方才知道塔彭丝外出了。入夜了,塔彭丝仍没有象她说好的那样返回。可偏偏没有人知道她现在人在哪里。正焦头烂额的时候,艾达姨妈以前的医师约会汤米,并告诉他养老院里一连有好几桩不明死亡,包括那位“牛奶太太”也突然去世了。阿伯特又在艾达姨妈的旧家俱里找到秘密遗嘱,注明养老院有居心叵测的人。情急之下,汤米只好从画家那方面下手,却不料画家早已去世多年……一切如同大海捞针一般没有头绪。教堂的墓地里,一个阴影悄悄在塔彭丝身后举起手臂,重重地向她头上砸去……书中描写的一些老人特征,还有塔彭丝面对年龄日增的心态,读来很细腻。故事的开始,源起于塔彭丝一贯的好奇心和凡事先往坏处想的急性子,更因为她丰富的同情心。这时的汤米和塔彭丝是生活平静的退休族,较之《命运之门》年轻,但多了些对于老龄的惶恐和不适。塔彭丝不想坐着等老,不想面对老到没有能力自己照顾自己的一天。她要出去,她要找到那个没法主宰自己命运的老太太,她要找回自己遗失了的记忆,她要解开心头的迷惑。这些在书中都描写得顺理成章,颇为真切自然,也符合她一贯的人物形象。书中对于英国乡村的描写有另一番笔墨。尤其是塔彭丝一路开车找过来、一点一点破茧抽丝的过程差不多占了全书大半篇幅。读者读着读着不知不觉就被引入情景中。这也是此书的特点之一。至于有关那幅油画的描写安排得自然,当然毋庸质疑,有人会觉得唠叨、多余。但事实就是这样。人人都有那样的时刻,有一番印象,有一丝感觉,说不清,却又不能一下子忘得干净。阿加莎·克里斯蒂的小说中不乏这样被人忽视的、现实生活中的小细节和感受。汤米和塔彭丝的迥异个性,两人之间的深情和默契在逆境中表现得尤为真切。男女主人公的个性、心理发展的步伐一致。两个不甘于安逸的平常人,有些性急、甚至有些单纯,渴望日常生活之外的刺激,极富同情心,充满好奇,不肯轻易放弃,同心协力一起面对生活中的遇到的问题和挑战。他们是这系列的主题,那些故事为他们存在,为了反映他们的成长、成熟和年老的历程。相对阿加莎·克里斯蒂其它的小说,这一系列也就比较注重人物心理、日常琐事方面的笔墨。
最近更新 2019-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