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二毛
《舌尖上的中国》美食顾问、诗人+厨师二毛,讲述“一个时代的吃相”。野夫、孔二狗、刘春、封新城、李健、张元、牟森诚意推荐自古以来,美食很大一部分是靠名人、靠文人墨客、靠民间推动的,这一点在民国时代表现得更为突出。吃吃喝喝绝不是生活中的一件小事,这是一个美食绚烂的时代, 它直接影响了现在的“美食地图”。作者将传奇般的古法技艺拂去尘埃,诗化翻炒出几近失传的美味,飘香出最入味的民国风情。《民国吃家》是一部关于美食的故国风情录,它从美食写到食事,从食事写到人生,名人的饮食情趣,食物的典故内涵,人与食的缱绻深情,久远的历史风貌,亘古未变的生活气息。在作者看来,吃吃喝喝绝不是生活中的一件小事——在民国,慈禧的清炖鸭子脱下鸭皮游上了袁世凯的餐桌;在民国,胡适用东兴楼的酱爆鸭丁嫩滑酱香了鲁迅一生的才华;在民国,谭延闿的祖庵鱼翅在南京的上空鲜亮腴滑地飞翔;在民国,张大千用恋爱的火候软炸着扳指儿香酥脆嫩了十八岁的仕女……二毛的美食随笔,是一个诗人加厨师的杰作,因此迥异于一般的外道中人。从《妈妈的柴火灶》到《民国吃家》,就仿佛他已经从江湖菜跃进到了公馆菜,变换的已经不仅仅是菜谱,也不是添油加醋之类的技法;而是在深入历史的堂奥,在盘飧薄酒的一脉余香中,辨寻历史新的解读门径。一个时代远逝了,酒阑灯炧之后,衣香鬓影化为遍地烟尘。而就在这样弥漫的俗尘之中,我们这些怀旧的饕餮之徒们,犹能在这个早已推杯换盏的世界,嗅到那些残醉余芳……——野夫
最近更新 2019-11-21
作者 : 简媜
本书乃作者首次披露之札记手稿,于生命与生活、自然与现实、个我与群体、人情与文事之间寻牖探户,作者情思警敏,理路晰然,能于饭书饮水洞见生命底基,寻常草花窥视天堂之钥,治炼生活转为创作母体,解析人事提挈生命哲学。作者自喻本书为心灵工程日夜动工之辙痕,实则,乃逆溯其创作理想不可忽视的第一手线索。
最近更新 2019-11-21
作者 : 艾米
本书介绍了当渴求着“魂牵梦萦”爱情的老三在西村坪遇见静秋之后,他的世界“一下子明亮起来”,他的“生活从此有了意义”,他被她的美貌震慑得“心口发痛”,她在文学上的灵性使他“佩服得五体投地”,他遇见了一个文学上跟他有共同语言的“古希腊式美少女”,文才与美貌“奇迹般地结合在一个人身上”,于是他感慨“认识你,是命运对我的恩赐!”《认识你,是命运对我的恩赐》可以称为《山楂树之恋》一书的配套读物,喜爱《山楂树之恋》一书的读者必备书籍。在本书中,《山楂树之恋》告别“史上最干净的爱情故事”,从老三的独白“认识你,是命运对我的恩赐”入手解读《山楂树之恋》一书背后的故事。作者艾米亦感动于国内热烈的山楂树现象,为读者讲述了更多的关于山楂树的故事。同时,对于国内关于山楂树的误读,艾米也提笔给予点评。
最近更新 2019-11-21
作者 : 唐鲁孙
“他这道天下第一菜,是先把鸡汤煮成浓汁,虾仁番茄爆火略炒,加入鸡汁轻芡,油炸锅巴一盘,趁热浇上勾过芡的鸡汁番茄虾仁,油润吐刚,声爆轻雷,列鼎而食,色、香、味、声,四者悉备,既中看又中吃。”本书是唐鲁孙美食文章结集,自号“馋人”的唐鲁孙先生,游遍大江南北,遍尝中华美味,本书便是他“吃文化”与“吃艺术”之集萃。书中所及大菜小点、御宴街摊,不仅有在行的品评高论,更有精到的烹技描述。作者丰厚的文化底蕴及其殷殷怀旧之情洇显纸面。民以食为天,吃是文化、是学问、也是艺术。本书对南北口味烹调有极细致的描写,看得你流口水……
最近更新 2019-11-21
作者 : 蒋方舟
一场游戏以后,我又跳回了生活。没有跌宕的情节没有华丽的修饰,没有冷冽的旁观者,还剩下什么呢,生活本身罢了。没有神乎其神的功夫,没有细腻的情思,没有一智的言辞还剩下谁呢,我自己罢了。
最近更新 2019-11-21
作者 : 费孝通
从《脚步,是文化的刻度:费孝通文化随笔》中,读者可以了解费孝通如何通过“人人可以看到的事”,表达自己对厚重的中国文化的理解和思考;可以感受作者对亲友、师长一往情深的思念。可以领会一个社会学家眼里观察到的,对社会生活多姿多彩的描述。作者长期从事社会学、人类学研究,常常能从生活细节中发现闪光点,选篇范围从青少年时代到老年时代,内容丰富,文字质朴。
最近更新 2019-11-21
作者 : 三毛
她曾经是,雨季中忧郁的少女,撒哈拉沙漠里快乐的小妇人,然后又成为一个守望在台湾岛上的忧伤寡妇。她爱流浪,爱沙漠,爱美丽和浪漫,爱那个平原大野的男人。经历了四十八年大起大落,大悲大喜,轰轰烈烈,生死歌哭,在离千万爱她的人而去之前,她说:‘我已经度过了异常丰富的一生。’
最近更新 2019-11-21
作者 : 三毛
三毛一生短暂,但经历不凡。在三毛还是二毛的时候,辍学的她一度自闭、叛逆,游学西班牙、德国、美国后,渐渐成长为独立自信的青年;一九七四年,三毛与荷西在撒哈拉沙漠结婚,白手成家,她的文学创作生涯从此开启;移居加纳利群岛后,三毛的生活渐趋安定,她的创作也达到了高峰;一九七九年,荷西意外去世,三毛的心灵受到巨大创伤,人生陷入低谷;返台后,三毛再度出走,游历中南美洲,开始新的生活。
最近更新 2019-11-21
作者 : 周国平
我仿佛结识了一个个不同的朝圣者,他们在各自的朝圣路上。是的,世上有多少个朝圣者,就有多少条朝圣路。每一条朝圣的路都是每一个朝圣者自己走出来的,不必相同,也不可能相同。然而,只要你自己也是一个朝圣者,你就不会觉得这是一个缺陷,反而是一个鼓舞。你会发现,每个人正是靠自己的孤独的追求加入人类的精神传统的,而只要你的确走在自己的朝圣路上,你其实并不孤独。
最近更新 2019-11-21
作者 : 唐鲁孙
“现在杨花滚滚,在内地又是吃肥蚶时候了。回想当年在上海几家酒店赌老酒吃醉蚶情景,历历如在目前,可是屈指算来,已经是半世纪以前的事了。”自号“馋人”的唐鲁孙先生,游遍大江南北,遍尝中华美味,本书是他“吃文化”与“吃艺术”之散文集萃,是集掌故、饮食于一体之“大杂烩”。
最近更新 2019-11-21
作者 : 东野圭吾
懒散、迷糊、毒舌、固执、怕寂寞、爱撒娇……史上最刁钻刻薄也最可爱的东野圭吾本色登场——纯真的追梦旅行书 神奇的与猫对谈录如果说春上村树的作品中充满了爵士乐,那么东野圭吾在《梦回都灵》中则充分宣泄了自己对雪地运动的狂热迷恋:家里的猫变成了一个年轻小伙,他逼着这小伙去学跳台滑雪,并一路杀到都灵,参加冬奥会,拿个金牌,向自己报恩。可是,这只擅长跳跃的猫小伙很不想去,于是“顶着乱蓬蓬的头发”的东野大叔耍出了各种诡计:以美女队员诱惑、以奥运金牌诱惑,还掏肺掏肺地倾诉身为资深滑雪迷的各种委屈……在这部充满了个人生活的小说风的自我记录中,东野圭吾以一种近乎撒娇的方式,展示了他所热爱或者厌恶的某些生活形态,他的爱憎分明、特立独行、矛盾优柔以及不可思议的固执,都在幽默自嘲的文字中真率地表露出来。
最近更新 2023-11-24
作者 : 鲁迅
我从《学灯》上看见驳吴宓君《新文化运动之反应》〔2〕这一篇文章之后,才去寻《中华新报》〔3〕来看他的原文。 那是一篇浩浩洋洋的长文,该有一万多字罢,——而且还有作者吴宓君的照相。记者又在论前介绍说,泾阳吴宓君美国哈佛大学硕士现为国立东南大学西洋文学教授君既精通西方文学得其神髓而国学复涵养甚深近主撰学衡杂志以提倡实学为任时论崇之。
最近更新 2019-11-21
作者 : 周国平
大学校园里一直流传着“男生不可不读王小波,女生不可不读周国平”之说,周国平的散文以情理并茂、哲理和诗情交融著称,二十余年来长销不衰,滋养了数代年轻人的心灵。这一套《周国平散文经典》精选了作者最优秀的散文作品,按照主题分为四卷,周国平称其为“历年来编选得最好的”版本。每个人都只有一个人生,她是一个对我们从一而终的女子。我们不妨尽自己的力量引导她,充实她,但是,不管她终于成个什么样子,我们好歹得爱她。
最近更新 2019-11-21
作者 : 又吉直树
史上最畅销的芥川奖获奖者又吉直树的随笔集——写给东京的一封情书,但永远得不到它的回眸日剧《火花》的创作原点,又吉直树的另类个人传记以东京为背景,直指正在大城市打拼的现代年轻人的生活和内心在幻想与现实的交错之间,发现东京的残酷与温柔“我期望,这个世界不要欺骗年轻人。别把他们当食物吞掉。”《东京百景》由100篇小短文串联而成,又吉直树记录了他18岁从大阪到东京为艺人梦想打拼的十年经历,十年间他走过东京的大小角落,与之相关的记忆与心绪点缀其中。《东京百景》带有浓厚的又吉个人色彩,因又吉崇拜的作家太宰治前有《东京八景》之作,故取了“东京百景”的名字。☆☆比起某时某地的风景,又吉将写作的重心放在了其当时的具体心境上。《东京百景》里充满了各种搞笑与辛酸的生活片段,如井之头公园里追着要拯救他并认为“又吉直树”已经死去的外国传教士以及在池塘边呆坐并建议又吉去当牛郎的老婆婆;面对原宿的汹涌人潮和时髦面孔,自嘲“面对原宿,我永远是个乡下人”;在东京的中央立川北口感受大城市少见的寂静,在仙川街头玩同后辈艺人玩吸取路人灵魂的游戏;炎炎夏日收到收到妈妈半年前寄出的邮包,里面的信上写着“晚上冷了,注意取暖”等。☆☆大城市年轻人的都市温柔残酷物语,又吉那种私人情绪恰恰戳中了当下年轻人生活状态的很多点,如背井离乡默默在一线城市为梦想为生活打拼的苦涩与温柔,城市的无限可能与个人的无处藏身,“希望有所成就的自己”与“碌碌无为的自己”,过剩的自我意识与迎合世俗之间的拉锯等,提供陪伴与慰藉。☆☆在《东京百景》中,能看到很多《火花》中的场景、桥段、人物。台场和晴海夜空绽开的绚烂花火,吉祥寺口琴小街热闹的居酒屋,太宰治留下著名照片的银座老铺酒吧Lupin,武藏野的黄昏和夕阳;整夜整夜在咖啡店写段子,在便利店打工维持生计;在剧场面对寥寥无几毫无反应的观众努力表演;吐槽前辈的土黄色裤子,转眼在前辈家里看到同样颜色的裤子又羞愧难当;与发小和女性朋友的交往经历等等,地点与人物虚实交织。《火花》中的种种场景细节和原型都能在《东京百景》里找到影子,《东京百景》可以说是又吉直树《火花》的原点,也是又吉直树的一部另类个人传记。☆☆又吉的笔触简单真挚又颇为细腻,这些小短文已经初步展示了其后来在搞笑和读书写作上展现出来的过人天赋,但成名前的日子总是残酷挣扎的,独自一人背井离乡的经历在又吉笔下亦真亦幻,其敏感纤细的性格在书中展露无疑,读来令人感动心酸又好笑,且颇有共鸣。
最近更新 2021-07-06
作者 : 石康
本书是青年作家石康的一部最新随笔结集。文集分为我自己、关于北京、社会、男人、女人及男女、杂项等;文集中的文字折射了作者关于生活、社会及文学的思考。本书继承了作者和笔轻松诙谐的一贯风格,具有十分鲜明的可读性和愉悦性。
最近更新 2019-11-21
作者 : 李宗吾
我于民国元年,曾写一文曰《厚黑学》,此后陆陆续续写了些文字,十六年汇刻一册,名曰《宗吾臆谈》,中有一文,曰《解决社会问题之我见》。十七年扩大之为一单行本,曰《社会问题之商榷》。近年复有些新感想,乃将历年所作文字,拆散之,连同新感想,用随笔体裁,融合写之,名曰《厚黑丛话》。自民国二十四年八月一日起,每日写一二段,在成都《华西日报》发表,以约有二万字为一卷,每两卷印一单行本,现已写满六卷。我本是闲着无事,随意写来消遣,究竟写若干长,写至何时止,我也无一定计划,如心中高兴,就长期写去,如不高兴,随时都可终止。惟文辞过于散漫,阅者未免生厌,而一般人所最喜欢者,是听我讲厚黑学,因将二十三年北平所印《厚黑学》单行本,略有点窜,重行付印,用供众览。 许多人劝我把《宗吾臆谈》和《社会问题之商榷》重印,我觉得二书有许多地方,应该补充,叫我一一修改,又觉麻烦,因于丛话中,信笔写去,读者只读丛话,即无须再读二书,因二书的说法和应该补充之点,业已融化丛话中了。 十六年刊《宗吾臆谈》,李君澄波,周君雁翔,曾作有序。十七年刊《社会问题之商榷》,吴君毓江,郝君德,姚君勤如,杨君仔耘,均作有序。一并刊列卷首,聊作《厚黑丛话提要》,俾读者知道丛话内容之大概,苟无暇晷,即无须再读丛话。 《宗吾臆谈》和《社会问题之商榷》,业已各检二本,寄存四川图书馆,因忆自非家中尚有数本,撮取来一并邮寄南京、北平及其他图书馆存储,借表现在所写《厚黑丛话》与昔年思想仍属一贯也。
最近更新 2019-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