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萧红
小城三月是萧红的最后一部作品。这位正值青春年华的女作家,在写完这部作品不到半年的时间,就离开人世了。在小城三月中,我们可以真切地聆听到一个东方女性悲惋的哀歌,在这春的悲哀与爱的祈盼中可喟柔肠寸断。使我们更为深切地感受到那个笼罩一切而又窒息着一切的无边夜幕。感受到作者对于人间爱的憧憬和向往,对于人生的追求与思索。作品是以儿童视点叙述了这样一个故事:我的一个叫翠姨的姨悄悄地在心里爱上我了的堂哥。然而,向往着爱的自由的翠姨,却不幸是一位再嫁的寡妇的女儿,而堂哥却是地主家才学出众的公子。他们的爱情,在有数千年传统规范的约束着的愚昧偏僻小镇,只能被不可理喻的冷寂扼杀掉。几乎没有人能意识到翠姨心底的强烈爱情,甚至被她热烈挚爱着的堂哥也不知她缘何悲寂难耐。人们单调而又寂寞地生活着。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似乎生活中本来就没爱只有结婚、闲聊或是忙于其他的礼仪琐事。谁都没有必要向谁诉说什么爱的衷曲。只有我这个略涉世事的孩子惊奇地窥视到了翠姨的一些异常。结果,当人们准备给翠姨和一个又丑又小的男人结婚之际,翠姨却日渐消瘦,悄然病逝家中。然而,更可悲的是,那位堂哥此后提起翠姨,虽常常落泪,却不知翠姨为什么死,大家也都心中纳闷。这是怎样的恋爱啊!执着地爱着一方从来没向被爱的一方吐露心曲。直至爱火将人折磨至死,被爱着的人却不知其生命之火为何而熄。这就是中国女性的东方恋情。在这爱情里,没有心灵的撞击,更没有如红楼梦那样被人拆散的曲折。而是一切都窒息于心底,一切都随着生命之火的泯息而悄然而逝。她的恋爱的秘密就是这样子的,她似乎要把它带到坟墓里去,一直不要说出口,好像天底下没有一个人值得听她的告诉。作者用一个买不到的绒绳鞋做了一个巧妙的暗示,为女主人的悲剧命运埋下了伏笔。天资聪颖,单纯愚昧的翠姨在几度失意,难以买到如意的绒绳鞋时,反复悲叹我的命运不会好的。随着生活的流逝,这个最初可爱的少女对其婚姻和命运日渐恐惧,在心理上笼罩了一层更为可怜的、柔弱的悲凉。尽管翠姨的孤寂,家世较为封闭,但她在我家住的时间,却是一个相对于开明的环境。恰似枯木逢春,给这个乡间少女沉寂的情感世界吹起一片涟漪,也吹进了新绿的生命气息。让她看到了点别样人生的光亮。便不惜一切向着这生命之火慢慢前进。作品中写道:翠姨非常聪明,会弹大正瑟,就是前些年所流行在中国的日本瑟。她还会吹箫或是笛子。我家算是最开通的了。叔叔和哥哥他们都到北京和哈尔滨那些大地方去读书了。开了不少的眼界。回到家,大讲那里都是男孩女孩同学。因此在我家里,一切都是很随意的。逛公园,正月十五看花灯,都是不分男女一起去。因此,在我家里也设了网球场,一天到晚地打网球。可以看出,这个环境带有一定的现代气氛正是在这种气氛的影响下,翠姨不甘于走乡镇女子的婚姻道路和服从于人生的安排。她在认真思索着,执着地探求着。翠姨很喜欢我,因为我在学堂念书,而她没有。她想,什么事我都比她明白。所以她总是有许多事同我商量。看看我的意见如何。她喜欢我的堂哥,也是由于她觉得到底读大学的人好,不野蛮,不会对女人不客气,绝不能像她的妹夫常常打她妹妹翠姨的这一心里活动,其实是对新的生活方式和情感方式以及现代文明的追求。这在翠姨去哈尔滨办嫁妆时,与我哥哥同学接触中可以看出来:翠姨带着哥哥的介绍信,像一个女同学一样被他们召待着。又加上已经学了俄国人的规矩,处处尊重女子,所以翠姨当然受到了他们不少的尊重。请她吃大菜,请她看电影。坐马车的时候,她先上车,下车的时候,人家扶她下来。她的每个动作别人都为她服务,外套一脱就有人接过去了,她刚一表示要穿外套,就给她穿上了。不用说,买嫁妆是最不痛快的。但那几天,她总算是一生中最开心的时候。经过到哈尔滨市去买嫁妆,翠姨就更不愿意出嫁了。她一想到那个又丑又小的男人,她就恐怖。翠姨的心理微妙变化,向我们展示了两种文化。落后的与现代的翠姨的生长环境的乡间民俗,如待人接物、婚仪、行为与我家的网球场,风琴,日本琴等,构成了现代文化气氛,以及哈尔滨校园里男生宿舍的暖气、洋床等,更是将现代文明展现在翠姨的面前。新旧文明,在翠姨的心理产生巨大冲突。形成了心理悲剧。一方面,她从表面上接触了一定的现代文化气氛,并无比向往,对读书人的钦佩,对新文明的渴望。另一方面,她是一个传统的,在旧环境中长大的东方少女。不可能摆脱自己,去追求新的生活。她觉得自己命运不会好的,现在翠姨自己已经订了婚,是一个人的未婚妻。二则她是出嫁的寡妇的女儿,她自己一天把这个背了不知多少遍。她记得清清楚楚。一直到她病故,善解人意的家人知她为何而病,有什么不如意的?陪嫁的东西买的不顺心?什么都问到了,唯独没有问到情感生活。这足以看到那时人们对情感生活的漠视。即使是现代文化的氛围,也是表层的。在深处,仍有着这样或那样的传统习俗和心理。正因为这样,翠姨在这样现代文明氛围的环境中,即对新文明的渴望,却又无法表达或大胆追求自己的理想的爱。强烈的冲突,造成了东方女性的悲剧。春的步履是如此仓促,又是如此的短暂。一切都过去了,只留下悲切的思考给下一个春天。它强烈地呼唤着真正的人生。呼唤着真的情,真的憧憬与真的爱。翠姨的坟头的草籽发芽了,一掀一掀地,和土粘成了一片,坟头里淡淡的青色,常有白色的山羊跑过。这时,城里街头,又装满了春天。暖和的太阳,又转回来了。春天为什么不早一点来,来到我们这城里多住一些日子。然后再慢慢地到另外一个城里去,在另外一个城里也住一些日子但那是不能的了,春天的命运就是这么短。年青的姑娘们,她们正三两成双,坐着马车,去选择衣料去了,因为就要换春装了。她们热心地弄着剪刀,打着衣样,想装成自己心中想得出的那么好,她们白天地忙着。不久,春装换起来了,只是不见载着翠姨的马车来。作者以散文的笔调刻画了春的背景,优美而悲切,使翠姨的悲剧--寂灭的春天,在她身后留给人更多的思索。
最近更新 2019-11-21
作者 : 叶兆言
这也可以称做是一部书写知青这一代人历史的小说。不同的是,知青这一代人的生活在想像中获得了真实性的重构。此前的知青小说,大多与宏大叙事相关。似乎知青这一代生来就是造就和承担历史的。当然这一历史幻觉和知青一代生活的具体情境有关。然而,在叶兆言这里,他改写了有关知青的历史叙事。小说的主角蔡学民——也就是老四或后来的四爷,和他的情人后来的妻子——薛丽妍或者阿妍,从一开始的相互吸引,就和人的情欲有关,他们的生活历程中的欢乐痛苦,也无不与人的情欲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这个情欲似乎和不断书写的至死不逾的爱情和忠诚无关,有关的是人对欲望的无限要求和肆意的放纵。即便在知青时代,放纵的条件极端有限的情况下,情欲之花仍然在悄然开放。老四和谢静文的第一次偷情,以及谢静文拒绝与老四建立爱情和婚姻关系,从一个方面透露了人的情欲的旺盛和蓬勃。禁忌只是表达了时代的意识形态,但对具体的人来说,情欲的要求并不可能得到平息。无论是宗教还是革命,在压抑情欲的同时,也从一个方面膨胀和激励了情欲的冒险想象。
最近更新 2019-11-21
作者 : 马克·海登
马克·海登,作家、插图家与剧作家,著有15本童书,并曾两度荣获英国电视艺术学院(BAFTA)颁奖。 本书是作者的第一本小说,2003年一出版便获得惠布瑞特年度最佳好书奖(Whitbread Book of the Year Award)以及卫报奖。2004年圣诞节登上畅销书排行榜冠军宝座,这是七年来《哈利·波特》首次位居第二。克里斯多弗,十五岁,患有自闭症的数学天才。他的偶像是福尔摩斯,最擅长的科目是数学,喜欢质数、逻辑与事实,讨厌黄色和棕色,无法忍受被人碰触。他独自去过最远的地方是住家附近的小店,一心想去的地方是外太空,因为那里方圆数十万里都不会有人。 他原本孤独而安全的世界一夕之间被一椿命案改变:深夜里,隔壁邻居家的小狗被铁叉刺死。克里斯多弗决定自己来当侦探,然后将调查结果写成一本书。所以这是一本涉及谋杀案的侦探小说只是侦探、凶手、受害者、真相,以及所有的一切都出乎人意料之外。 神经质的文字,异质的书写,少年克里斯多弗诚实到让人不安。他意图解开谋杀案,却意外发现自己家里隐藏的真相。克里斯多弗令人好心疼,只是他的心灵就像他最想去的外太空,遥远,难以触及。 真实的人生有时跟数字一样,复杂,而且一点也不明确。
最近更新 2019-11-21
作者 : 史铁生
我们将默默地凝望,隔着咫尺空间,隔着浩瀚的时间,凝望生命的哀艳与无常、体味历史的丰饶与短暂。他抑或我、不动声色却黯然神伤。他转动轮椅的手柄,轮椅前进、后退、转圈、旋转180度360度720度……像是舞蹈,像是谁新近发明的一种游戏,没有背景,没有土地甚至也没有蓝天,他坐在那儿轻捷地移动,灵巧地旋转,仿佛这游戏他已经玩得娴熟。史铁生,1951年生于北京。1967年毕业于清华附中初中,1969年去延安地区插队落户,1972年因双腿瘫痪回到北京,在街道工厂工作。主要作品有:中短篇小说集《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命若琴弦》等;长篇小说《务虚笔记》;散文、随笔集《我与地坛》、《病隙碎笔》。其中《命若琴弦》曾被导演陈凯歌拍成电影《边走边唱》。
最近更新 2019-11-21
作者 : 张承志
《黑骏马》一出版,就以独特的艺术魅力感染了读者,获得了1981~1982年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小说以辽阔壮美的大草原为背景,以一首古老的民歌《黑骏马》为主线,描写了蒙古族青年白音宝力格的成长历程,描写了他和索米娅的爱情悲剧。小说以舒缓的节奏,优美的笔法,再现了草原民族的风俗人情。歌颂了草原人民善良、朴质、勤劳的美德。《黑骏马》既是这篇小说的题目,也是一首古老的民歌的歌名。这首民歌讲的是一个爱情故事,正像我们这篇小说的故事一样,但作者绝不仅仅是向我们单纯地讲这个故事,而是将笔触深入到草原民族凝重的文化积淀的深层,使作品具有了深厚的历史纵深感和深刻的现实感。主人公白音宝力格是一个追求文明进步的蒙古青年,他的追求体现了蒙古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奶奶和索米娅即是勤劳、善良、纯朴的蒙古人民的象征。但她们对一些传统愚昧的认识和认命式的接受,又可见传统的积淀深深地烙印在她们身上,古老的草原文化中对创造与生命的喜悦这一古老的意识与现代文明在这里发生了冲撞。主人公面对这强烈的冲撞,感到苦闷、徘徊、失望。他愤然出走。9年以后,经过现代文明的陶冶后。他内心还时刻被黑骏马这首沉郁、优美的古老民族牵引着,时常产生自己也说不清的萌动。是什么呢?作者在文中有这样一段话:我渐渐感到,那些过于激昂和辽远的尾音,那此世难缝的感伤,那古朴的悲剧故事;还有,那深沉而挚切的爱情,都不过是一些倚托或框架。或者说,都只是那灵性赖以音乐化的色彩和调子,而那古歌内在的真正灵魂却要隐蔽得多,复杂得多。就是它,世世代代地给我们的祖先和我们以铭心的感受,却又永远不让我们有彻底体味它的可能。主人公似乎感受到这些正是其民族文化的底蕴、深层的民族文化的积淀,它就是草原的古老生活。主人公清醒地认识到了这一点,但他在感情的深处,还深深眷恋着这片土地,因为那是生他养他的土地;他还深深地爱着这片土地,因为那是他的根。作品最后写到:我滚鞍下马,猛地把身体扑进青青的茂密草丛之中,我悄悄地亲吻着这苦涩的草地,亲吻着这片留下了我和索米娅的斑斑足迹和炽热爱情,这出现过我永远不忘的美丽红霞和伸展着我的亲人们生活的大草原。作品作为典型的中国心态小说,在谋篇构局上,不以时空界限为囿,而以人物意识流动力线。(同时又注意情节发展的内在逻辑性),循着人物的心理流动和思想发展的轨迹展现出各种情节,使作品呈现跳动的、但又丝连不断的整体效果,增强了艺术感染力。作者以散文式的笔法描摹壮美、绚丽的大草原风光,使作品既有浓郁的草原气息和雄浑深沉的音乐美的效果。读来回肠荡气,具有强烈的艺术效果。
最近更新 2019-11-21
作者 : 萧丽红
《千江有水千江月》是台湾当代经典小说,三十年来感动了海峡两岸无数青年男女。 文中以细腻淡雅的笔调刻绘了少女贞观与青年大信的爱情……六十年代初期,台南渔港萧姓大户人家,祖孙三代二十几口,过着边村古镇以中原和闽南文化习俗为背景的非无辛酸却大体恬纯的生活。青年一代中有表兄妹者(台北的大信和傍依舅家的少女贞观)一见倾心,数载往还,只因传统文化的浸沉,安于在文采风流的高境界中优游自赏,连雨中合用一伞也觉得是不寻常事。大信入伍派住澎湖,海天相隔,后来竟为了一种当事者与读者都不甚了然的理由对贞观疏冷了,她也一怒而毁情书,还信物,遂不相见。贞观情丝难断,深自悔咎,痴待无着,颠倒失据;大信则不告而别,去英留学。 小说终场时,贞观入山就其大妗修心的尼庵寻了几日幽,似乎有所领悟……作者的叙述充满了台湾民俗的瑰丽与趣味,而贞观与大信古典又含蓄的恋情;为这个时代逐渐失去的纯然恋歌,悠悠地低吟了一遍……
最近更新 2019-11-21
作者 : 孙建业 高满堂
讲述的是从清末到九一八事变爆发前,一户山东人家为生活所迫而离乡背井闯关东的故事,以主人公朱开山的复杂、坎坷的一生为线索,其中穿插了朱开山的三个性格迥异、命运不同的儿子在关东路上遇到的种种磨难和考验,力求真实还原那段悲怆、苍凉、恢弘、悲壮的民族血泪史。书中将再现当年闯关东人放排、伐木、淘金、采矿等大场面,场景横跨半个中国。而在细节上,作者延续了其擅长的在平淡人生中贯串人性关怀的思路,亲情、爱情与故土情的纠结深入人心,对国事、家事、家乡事的担当感人至深。
最近更新 2019-11-21
作者 : 艾米
《山楂树之恋》是以本书主人公静秋在1977年写的一个类似回忆录的东西为基础写成的,叙事是艾米加上去的,对话大多是静秋原文中的。1977年是中国在文革后恢复高考制度的第一年,静秋那时已经顶职参加了工作,在L省K市八中附小教书,她也报了名,准备参加高考。她那时的生活已经比顶职前不知好了多少倍了,这次又有幸能报名参加高考,这使她想起老三曾经用来安慰她的那些话,说她会从农村招回来的,说天生我材必有用。可惜的是,当老三的预言一个接一个开始成为现实的时候,老三却成了一个美丽的梦想。睹景思人,静秋开始写回忆录,以纪念她跟老三一起度过的那段时光。后来她把老三的故事写成一个三万字左右的小说,寄给了《L省文艺》。她那时甚至不知道投稿应该写在格子纸上,就用一般的横条信纸写了,寄了出去。那篇小说被退了回来,编辑评价说:文笔细腻,风格清新……但人物缺乏斗争性……,叫她按编辑的意见改写后再寄回《L省文艺》。静秋没有改写,一是因为忙于应考,二来她写那篇小说是为了纪念老三,如果按编辑要求改动,老三就不成其为老三了,即便发表了,也没有意义了。后来,卢新华的《伤痕》发表,中国文坛进入伤痕文学时期。艾米的父亲开玩笑说,可惜《L省文艺》的编辑胆子太小,不然静秋的那篇小说可以代替《伤痕》,被写进中国文学史了。十年后,静秋离开K市到L省的省会去读书,再后来她妹妹出国,妈妈和哥哥相继移民,家里的东西都扔掉了。那篇退稿也早已不知扔到哪里去了,但这篇写在一个日记本里的回忆录被她妈妈保存下来,带到了加拿大。艾米在参与写完《致命的温柔》后,就经常收到网友的悄悄话或跟贴,建议写写静秋的故事。那时艾米还不知道静秋的这段故事,只知道另外几段,于是经常威胁静秋,说要把她的故事写出来,但她都没有同意。 今年春节时,静秋带她的女儿Sara到艾米家来玩,带来了那个日记本,让艾米挑一些写出来,纪念三十年前的那段故事。 于是就有了《山楂树之恋》。
最近更新 2019-11-21
作者 : 刘小枫
十年前(1996年)北京三联书店刊行《这一代人的怕和爱》,世纪已经翻了一页。这次重新续集,添上了近十年来的部分文字,无论新文旧文,都满纸陈旧感。我们这一代的历史感觉,对编者来说,就像怀里揣着的一张纸色已然发黄的老照片。时代进步、感觉进步、学术进步,编者的感觉却滞留在七十年代中期到八十年代中期的那个十年——那十年里,编者们几个人老在想,现代中国的前辈学人们想了些什么、为什么这样想;西方现代的思想者们想了些什么、为什么那样想……想来想去。不过想的是,编者们自己该做些什么、如何想。我们这一代早就消散——也该消散了。编者也想从这些没有任何济世效用的痴想中走出来,却始终迈不动步子……三年前曾自题:欲居人生无穷意,不敢妄自逐风流——三十年过去了,无论文字还是生活感觉,依旧如此稚气,一心只争朝夕。
最近更新 2019-11-21
作者 : 余华
柳生赴京赶考,行走在一条黄色大道上。他身穿一件青色布衣,下截打着密褶,头戴一顶褪色小帽,腰束一条青丝织带。恍若一棵暗翠的树木行走在黄色大道上。此刻正是阳春时节,极目望去,一处是桃柳争妍,一处是桑麻遍野。竹篱茅舍四散开去,错落有致遥遥相望。丽日悬高空,万道金光如丝在织机上,齐刷刷奔下来。柳生在道上行走了半日,其间只遇上两个衙门当差气昂昂擦肩而过,几个武生模样的人扬鞭摧马急驰而去,马蹄扬起的尘土遮住了前面的景致,柳生眼前一片纷纷扬扬的混乱。
最近更新 2019-11-21
作者 : 徐贵祥
该作品获奖经历:该书曾获第3届人民文学奖、第六届茅盾文学奖、第10届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艺奖、第8届全国五个一工程奖。作品:作品以抗日战争为主要背景,刻画了梁必达、陈墨涵、朱预道等抗日军人形象,展示了一帧雄阔壮烈的民族战争画卷。乡村青年梁必达等人因逃避日军追杀到凹凸山投奔国民党,阴差阳错闯进了八路军的根据地,从此就走向了战争和政治,并在与张普景等人的斗争中,逐步由一个不自觉的乡村好汉成长为一名足智多谋的指挥员,最终修炼成为一名高级将领。 作家:徐贵祥,现为解放军出版社总编室主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近年来,徐贵祥以其较为直接的战争感受,创作了一批以军营和战争生活为基调的作品,中篇小说《潇洒行军》和《弹道无痕》分获《昆仑》和《解放军文艺》1991年至1992年优秀作品奖。 简评:这是徐贵祥的第二部长篇小说,力图从更新的角度诠释战争与政治、政治与权力、权力与人格的关系,把目光聚焦于战争中人的成长的曲折复杂的过程。 抓住了在战争和政治中各种关系的激烈碰撞和微妙变化,从一个乡村青年误入革命阵营写起,正视他在革命之初的种种非革命的动机和非革命的行为,艺术地再现英雄成长历史。在战争叙事和营造战争氛围上,采取的是虚实隐约的写法。在表现民族战争和塑造中国战争人物形象方面,所做的尝试是开创性的和具有建设意义的。
最近更新 2019-11-21
作者 : 柳建伟
第六届茅盾文学奖作品。《时代三部曲》是青年作家柳建伟历时十三载,精心创作的全景式描画当代中国现实生活的长篇小说力作,包括《北方城郭》、《突出重围》和《英雄时代》。三部作品分别描绘了当代中国的政治生活场景、军事生活场景和经济生活场景,就像一幅清明上河图,对上到京都、下至乡村的广阔的社会生活进行了深入的刻画。作品结构庞大,情节曲折,塑造了众多极具典型意味的人物,具有强烈的现实精神和忧患意识,形成了沉郁厚重的艺术风格。这是柳建伟最新推出来的长篇小说,作者以敏锐的目光,多元的视角,前瞻的姿态,写了我们命该遇到这样的时代的一群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人物,这些人物在我们这个时代都具有英雄的特征,他们在中国处于转型的社会格局中,所面对的,所困惑的,所追求的,都是不同以往的全新的命题。史天雄、陆承伟、王传志等人物在权力与利益,伦理与规则之间表现出来的争斗、摩擦、摩合,一幕一幕的就好似在我们时代的窗口上演,一幕一幕的给人或悲喜或悲的振撼。 小说中,陆承业和王传志两个人物形象刻画得很成功,他们都是大型国有企业的头号人物,但当他们从计划经济时代的八面威风过渡到市场经济的变变幻莫策中时,他们的英雄主义遇到了致命的重创,一个因决策导致企业濒于倒闭,一个因管理而每况愈下。小说在一个沉重的基调下,把国企改革怎样面对改革?怎样面对私有?等一个个巨大的时代主题,真实而生动地推到了我们读者面前,启人深思。还不止于些,作者在这些事件背后,水到渠成,将这样一个宏远的时代背景下人性的许多许多东西生动地彰显出来了,让我们看到了他们作为英雄,内心也有的,和小人物一样的感情的一面。
最近更新 2019-11-21
作者 : 闾丘露薇
本书是凤凰卫视著名女记者闾丘露薇继《我已出发》后最新写就的作品。每个人从呱呱落地起就面临着一系列人生命题,诸如我们应该接受怎样的教育,怎样面对婚姻问题,如何选择职业,怎样把握职场机遇、规避风险,怎样面对压力和困难,怎样对待名利,怎样做人等等,而闾丘在本书中就是以她的经历现身说法回答上述命题。对于现在年轻一代,本书可作为今他们应对一系列人生命题的教科书,他们可以从闾丘身上借鉴许多有益的经验和教训,获得启发,少走一些弯路。
最近更新 2019-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