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柏杨
常常被问起一个问题:读历史,人能够从中取得教训吗?我在1998年7月台北远流出版公司出版的《柏杨曰》第一集序中曾说:历史的教训,因为人类的健忘和野心家的篡改,而微乎其微……现在我补充:原因是经验无法传承,事非经过不知难。这是上帝创造人类开的一项最大的玩笑。尽管人性古今一致、中外不分,可是每一个人的生存基因中都同样有非常顽强的自我毁灭因子,既无法从历史借镜,也很不容易自我克制。世界文明能向前迈进一步,才会有这么艰巨的工程,这里面牵涉到大自然的生态环境、牵涉到国民性与文化的累积,更决定于一个族群政策与制度的抉择。文明的更上层楼,是一个民族救危存亡的里程碑。历史的功能如果纯粹从以上的角度来衡量,不但可读性大减,连值不值得书写都令人质疑。事实上,历史的借镜固然微弱,但,人类的历史实在是世界进化的卷标,让你知道我们从怎么样的原点出发,历经的路程以及终将要奔赴的方向。如果没有历史,人类的生存就茫茫无所归依,所有生存中的颠簸、匍匐、挣扎、奋斗都是汹涌波涛中的一叶扁舟,没有舵手,也没有彼岸。从这个角度认知,历史的功能就不同于使用手册,它不可能告诉你如何开机、如何操作、如何修复、如何换新零件……但,却是整个世界的文明生产制作不可或缺的原创力。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有绵长丰富的历史,在整个世界文明发展的进程中,她不只是汪洋大海中的一叶扁舟,简直是一艘惊动四海的航空母舰。人类能不能振衰起弊,和中国历史能不能创造新猷息息相关。可是,中国历史上封建制度太长,暴君暴行接连不断。人民唯一能期待的就是遇到明君以德化民,这实在是天大的骗术。可怜,我们善良的人民几千年来都眼巴巴地在被剐、被杀、被黥、被刖、被磔……之余,叩首仰望明君由天而降。我用《柏杨曰》来读历史、提出我对传统历史不同角度的分析和批判,除了锻练自己诚实面对自己国家的历史之外,也要设法使读历史的人摆脱以往士大夫附庸权贵,为执掌大权的皇帝老爷张目、护短,甚至为他们的酷虐暴行提供最没有良心的合理化理论的习行。我仍然要说我的史观,未必能掌握历史的全貌,而我摆脱传统文化的包袱,不为君王唱赞美歌,而只为苍生、为一个人的立场和尊严,说人话,从以人为本的角度来重新审视历史。
最近更新 2019-11-21
作者 : 连横
《台湾通史》为台湾史学家连横所著,是台湾历史上第一部按通史体例撰修的史书。连横积数十年之力,游历大江南北搜集史料,仿照司马迁《史记》的体例,写成此书。 此书时间从隋朝大业元年至清光绪21年(1895年),横跨1290年。全书有纪四、志二十四、传六十,从最早到达台湾的开拓者,到清中后期抵抗日本侵略的志士将领,凡有关台湾的政治、军事、经济、物产、风俗、人物等等,均有论列,是写台湾的第一书。 作为一本严谨的史学大书,《台湾通史》最大特点是史料详尽,典据精深,宁取无弃。不论是旧书中有的岛内开垦拓荒的史实,还是没有记载的外交兵祸,乃至岛内动植矿物等的种类及分布情况、稻米糖茶等诸种作物乃至食用方法,或据资料详细系统地载录下来,或依耳闻目睹据实列述,苦心经营,内容扎实,使《台湾通史》成为文献大宗。此书突出民贵民生的史观。传统写著史书注重兵、刑、礼、乐,而通史则对岛内人民生活,特别是攸关国民生计的官方奏疏一律详细载录,以供后人借鉴。所以它是一本以民为本的史书,光凭这一史学观就使其脱颖而出。再次,郑成功驱逐荷兰殖民者以及其后率领大陆同胞迁台拓台的事迹,以往史书以岛夷海寇视之而一笔代过,通史则重新矫正定位;对台湾人民介乎以卵击石、艰贞抵御日侮的历史详情,更是重笔彩墨,致意再三。全书既体现了台湾与祖国大陆在政治、经济、法律、典仪、文化、宗教等方面一脉相传的历史渊源,又突出了台湾的地方特色,安排有序,相得益彰。此书虽然为史,但文辞朴实壮美,读之或如涓涓漫流,或如骇浪凛然,流连其中,具有很高的审美享受。
最近更新 2019-11-21
作者 : 连横
《台湾通史》一书始终为海内外中华儿女所熟习,益信名山之业可以不朽,乃远过于任何政权结构。有关《通史》一书之才、学、笔、识及其精神、旨意,卷首先贤辈诸序已详言之,此处不拟再赘。这本充满民族意识的史书,在被殖民的土地上初版,在脱离殖民的战后再版,在国府迁台的五十年间不断重印,而今又在两岸走向交流和解、共存共荣的转捩点上于中国大陆出版发行。如果说,史书是一面镜子,那么这一部历史著作,曾经明澈地照鉴民族屈辱历史的结束,也照鉴国土分裂的事实。但愿今后当两岸的中国人都在共同阅读《台湾通史》的时候,它能深刻启发两岸的中国人丰富其情怀、发挥其智慧,为中华民族找到一条更永续发展、幸福美好的道路。
最近更新 2019-11-21
作者 : 唐德刚
《晚清七十年》这部著作,原是海外史学家、胡适先生的高足唐德刚教授用英文写成的中国近代史的一个导论篇,后经不断增删和改写而成一部中国近代史著作。本书由于作者观照历史的角度非同一般的历史学家,也因其极富个性和魅力的语言而在海外有极大影响;也正是因作者的历史观点与一般的历史学家晚清观点大不相同,《晚清七十年》在中国大陆迟迟未得出版。本版为国内首版,全书由中国社会文化转型综论、太平天国、甲午与戊戌变法、义和团与八国联军、袁世凯、孙文与辛亥革命五部分构成,并附有数十幅相关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原始照片,极富历史震撼和可读性。
最近更新 2019-11-21
作者 : 唐德刚
《晚清七十年》这部著作,原是海外史学家、胡适先生的高足唐德刚教授用英文写成的中国近代史的一个导论篇,后经不断增删和改写而成一部中国近代史著作。本书由于作者观照历史的角度非同一般的历史学家,也因其极富个性和魅力的语言而在海外有极大影响;也正是因作者的历史观点与一般的历史学家晚清观点大不相同,《晚清七十年》在中国大陆迟迟未得出版。本版为国内首版,全书由中国社会文化转型综论、太平天国、甲午与戊戌变法、义和团与八国联军、袁世凯、孙文与辛亥革命五部分构成,并附有数十幅相关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原始照片,极富历史震撼和可读性。
最近更新 2019-11-21
作者 : 唐德刚
《晚清七十年》这部著作,原是海外史学家、胡适先生的高足唐德刚教授用英文写成的中国近代史的一个导论篇,后经不断增删和改写而成一部中国近代史著作。本书由于作者观照历史的角度非同一般的历史学家,也因其极富个性和魅力的语言而在海外有极大影响;也正是因作者的历史观点与一般的历史学家晚清观点大不相同,《晚清七十年》在中国大陆迟迟未得出版。本版为国内首版,全书由中国社会文化转型综论、太平天国、甲午与戊戌变法、义和团与八国联军、袁世凯、孙文与辛亥革命五部分构成,并附有数十幅相关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原始照片,极富历史震撼和可读性。
最近更新 2019-11-21
作者 : 林汉达 曹余章
《上下五千年》是林汉达教授与曹余章先生给少年读者写的一本介绍中国历史的读物。做一个中国人,应该了解一点中国的历史。我们的祖国是一个伟大的国家。中华民族是一个有悠久、灿烂文化的民族。了解祖国的过去,才能更加热爱祖国的现在和将来。在我国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发生过许多有意义的事件,涌现出许多优秀的人物,把这些历史事件和人物介绍给少年读者,可以开阔他们的眼界,启发他们的智慧,培养他们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热情。尽管时代不同了,但是历史上许多故事,从各个不同角度,对我们都有一定的教育和借鉴作用。《上下五千年》是一套故事化的历史读物。在这套书中,作者选择重要和著名的人物和事件,根据史籍材料,加以组织和剪裁,用通俗的现代语言写出来,不加铺叙和描写,基本上没有虚构。这样,在情节的生动性方面,不能不受到史料的限制;而对读者了解历史,提供的材料是比较可靠的,有根据的。用故事化形式来讲述历史,有它的局限性。通过故事,读者只能了解某一历史事件或某一人物活动的片断;有的故事,可能只反映事件的现象,至于它的经济、政治的背景(特别是经济背景)以及它和思想文化发展的关系,不大可能用故事形式来详细论述。因此,《上下五千年》可以作为一种学习历史的辅助读物,不能代替历史教科书。
最近更新 2019-11-21
作者 : 林汉达 曹余章
《上下五千年》是林汉达教授与曹余章先生给少年读者写的一本介绍中国历史的读物。做一个中国人,应该了解一点中国的历史。我们的祖国是一个伟大的国家。中华民族是一个有悠久、灿烂文化的民族。了解祖国的过去,才能更加热爱祖国的现在和将来。在我国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发生过许多有意义的事件,涌现出许多优秀的人物,把这些历史事件和人物介绍给少年读者,可以开阔他们的眼界,启发他们的智慧,培养他们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热情。尽管时代不同了,但是历史上许多故事,从各个不同角度,对我们都有一定的教育和借鉴作用。《上下五千年》是一套故事化的历史读物。在这套书中,作者选择重要和著名的人物和事件,根据史籍材料,加以组织和剪裁,用通俗的现代语言写出来,不加铺叙和描写,基本上没有虚构。这样,在情节的生动性方面,不能不受到史料的限制;而对读者了解历史,提供的材料是比较可靠的,有根据的。用故事化形式来讲述历史,有它的局限性。通过故事,读者只能了解某一历史事件或某一人物活动的片断;有的故事,可能只反映事件的现象,至于它的经济、政治的背景(特别是经济背景)以及它和思想文化发展的关系,不大可能用故事形式来详细论述。因此,《上下五千年》可以作为一种学习历史的辅助读物,不能代替历史教科书。
最近更新 2019-11-21
作者 : 黄仁宇
中国历史典籍浩如烟海,常使初学者不得其门而入。作者倡导“大历史”(macro-history),主张利用归纳法将现有史料高度压缩,先构成一个简明而前后连贯的纳领,然后在与欧美史比较的基础上加以研究。本书从技术的角度分析中国历史的进程,着眼于现代型的经济体制如何为传统社会所不容,以及是何契机使其在中国土地上落脚。为什么称为“中国大历史”?中国过去150年内经过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革命,从一个闭关自守中世纪的国家蜕变而为一个现代国家,影响到10亿人口的思想信仰、婚姻教育与衣食住行,其情形不容许我们用寻常尺度衡量。
最近更新 2020-03-10
作者 : 方俞
国内首部全景展示东北亚千年战争史的力作龙兴之地,得东北而逐天下;虎狼辈出,揽猛士而定山河!这是一个历史发烧友的全景解读,带你领略东北亚充满杀伐的前世今生,重温中国人最自豪的光荣与梦想。多角度呈现群雄争霸的东北亚,深层次解读持续千年的战争史本书以丰富的史料、雄浑的笔调、新颖的观点,生动再现了中国历代王朝和地方割据势力与高句丽、鲜卑、乌桓等周边少数民族政权在东北亚地区争夺霸权的宏伟画卷,讲述了那一段段荡气回肠的尘封往事。这是一部能够让人热血沸腾、血脉赍张的东北亚争霸史,本书从战国一直讲到南北朝,故事跌宕起伏,战争残酷激烈,是每一个关心东北亚的人都不容错过的经典。
最近更新 2020-12-01
作者 : 易中天
朱元璋成功实现了王朝私有化,在他架设的舞台上,政治剧终于被演成了家庭伦理剧。在这出悲喜剧中,聪明如严嵩也是受害者,清廉如海瑞只好当摆设,帝王师与实干家张居正,只侥幸逃过开棺戮尸的下场。在第22卷"中华史"中,易中天先生尝试回答:这一切是为什么。他用一以贯之的严谨态度,更上层楼的生动笔触,尊重人性之复杂,拒绝"昏君""奸臣"之简单化标签,还历史人物一个公道,并且尝试回应那个更为庞大的问题:大明衰于何时,亡于谁手?在明代皇帝中,嘉靖是最长袖善舞的。他既能够保证大权在握,又不像朱元璋和明成祖那样辛苦,倒霉的便只有他的臣僚和帝国。首辅走马灯般更替,直到严嵩上台。终其一生,严嵩都只是宠臣而非权臣。他虽然害人不浅,却终归被嘉靖皇帝坑了。几经沉浮的海瑞更反映出一个怪现象:谁都知道海瑞是清廉的,但几乎谁都要孤立他。孤独的海瑞甚至不能辞职,只能当作活化石供在南京,作为帝国推崇道德的招牌。张居正则更为复杂,他趁着皇帝年幼,抓紧推行改革,到头来却以差点被开棺戮尸收场。可以肯定的是,作为教育者,他是失败的;作为改革者,也是失败的。万历帝三十三岁以后就不再视朝,躲在深宫悄无声息。阁臣爱见不见,奏章爱批不批,他到底干了什么呢?大明是否如后人所说,亡于万历而非崇祯?
最近更新 2020-12-24
作者 : 赵冬梅
从来没有哪个朝代像宋朝这样饱受争议,有人说它积贫积弱,有人说它文明辉煌。北京大学赵冬梅教授认为,从1063年英宗即位,到1086年哲宗初司马光离世,二十四年间,宋朝政治由盛转衰,堪称“大宋之变”。本书以司马光的后半生为线索,推演英宗、神宗、哲宗三朝政坛风云,深入濮议之争、王安石变法、司马相业等历史细节,以人物为经,以事件为纬,充分展现韩琦、王安石、司马光、苏轼等文人政治家在历史大变局中的抗争与博弈,再现共治时代末期知识分子的荣光与屈辱。以抽丝剥茧的分析推理,典雅流畅的语言,探究大宋之变的错综因果和历史真相,揭示朝代兴衰、帝国统治的深层根源。
最近更新 2021-03-03
作者 : 李晓杰
我国古代的行政区划起源于何时,众说纷纭,占主导的意见认为,行政区划始于大禹时代:《尚书‧禹贡》将中国划分为九州岛: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雍州。随着朝代更迭,疆域变迁,行政区划也不断变化。秦汉设郡县,唐分道,元置省,一朝有一朝的状况,一朝有一朝的对策,区划总归要为现实政治服务。
最近更新 2021-03-21
作者 : 张晓虹
传说,神农曾有“十城十仞,汤池百步”;另一位传说中的人物黄帝,也曾“为五楼十二楼”;大禹的父亲鲧则有“做城郭”的故事流传。这些记载或传说表达了同一个意思:在中华共同体形成初期,城就相伴而生了。中国的城市发展走过了漫长的历史,城市与人们的生活互相辉映,编织出灿烂的、独具特色的中华文化。
最近更新 2021-03-22
作者 : 傅林祥
交通的发展,为国家内部各个区域间、各个民族间的物质与文化的交流提供了必要的基础,也为各个国家与地区间的交流提供了基础。比如,战国时期士的游说之风兴盛,《庄子•胠箧》形容为:“足迹接乎诸侯之境,车轨结乎千里之外”;明朝水陆交通繁荣,商人经商、仕宦旅游之风兴盛。同样,中国与世界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也受当时交通条件的制约。如丝绸之路的开通,为印度佛教传入中国创造了条件;新航路的开辟,使得火铳、传教士、西学在明末进入中国。
最近更新 2021-0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