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返回

搜索 繁体

落日孤城

作者 : 张和平

千障里,长烟落日孤城闭。万里衡阳雁,到此不复飞。这是一场实力悬殊的大决战,这是一场血肉横飞的大搏杀;这是一曲气壮山河的人间悲歌,这是一首感召后人的宏伟史诗;这是一场先扬后抑、令人扼腕叹息的悲喜剧,这是一部反映正面战场国军为国家为民族前赴后继、浴血疆场的近似纪实的长篇小说。古城衡阳,又称雁城,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早在三国时期,结义三兄弟就曾大战于此;明末清初,吴三桂还曾与清军大战并建都于此;清末民初,各派新旧军阀也经常拉锯混战于此。1944年年中,已是强弩之末的日军拼凑十余万残兵败将,居然只用数月时间就风卷残云般打败国军数十万大军,如愿打通了华北至越南的大陆交通线,甚至攻打贵州,威逼国民政府陪都重庆。迁都之议再起。全国震惊,世界震惊!但是,尽管国军一泻千里。然国军陆军第十军一万余将士却在文化名城——衡阳创造了奇迹,经过浴血奋战,像钉子一样将敌寇阻止在衡阳盆地整整47天,为后方各军和西南腹地各省做好迎战准备,保存国脉与民魂赢得了宝贵的时间。衡阳之战赢得了国内外广泛赞誉,时称“东方的莫斯科保卫战”!方先觉率领第十军进行的衡阳保卫战,被日方称为“中日八年作战中,唯一苦难而值得纪念的攻城之战”。衡阳保卫战是日本战史记载唯一的一次日军伤亡超过守军的战例,可见其抵抗是多么顽强。连敌寇也不得不发出哀叹:这是自进入支那以来遇到的最为顽强有效的抵抗。有这样的军队,要建立大东亚共荣圈何其难也!

最近更新 2019-11-21

抗日战争

作者 : 王树增

《抗日战争 》王树增战争系列作品登顶之作!七十年,第一部属于全民族的《抗日战争》《抗日战争》以三卷的恢宏篇幅记述了发生在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抗日战争。作品以战争的每一次事件和每一场战役为纵贯,以第二世界大战的国际视角全面真实地揭示了中华民族在近代历史中第一次全民同仇敌忾、浴血山河所赢得的伟大的反侵略战争的胜利。《抗日战争》是一次全新写作,全新阅读战争的体验,对抗日战争全新定位和见识的巨著。从史料收集和研读开始,《抗日战争》写作长达六年之久。由于战场广阔,参战人数众多,抗日战争亲历者遍布各地。尽管如此,王树增还是尽可能地查阅文献、踏勘战场、采集、比对、甄别,力求真实。经过海量阅读和精心酝酿,最后完成了这部大书。《抗日战争》站在全民族抗战的立场上,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大背景下,以重大战役战斗为轴,以重大历史事件及相关人物为经纬,突出反映并全景式地记叙1937—1945年这八年抗战中的主要战役战斗。对敌我双方统帅部的战役企图、计划,兵力部署,作战行动和战役经过,都做了详尽的记叙,特别是对战役战斗结局及其经验教训,能从军事学术的高度给以分析、总结与点评。这部作品以波澜壮阔的文学叙述向最广大的读者解读中日之间为什么会发生如此持久的战争。记录了中华民族在山河破碎、艰难困苦、牺牲巨大的历史现实下如何同仇敌浴血奋战,最终赢得了这场伟大的民族战争。对于这场残酷的战争所揭示的历史经验和教训,对于广大读者认识战争的本质在实践民族复兴伟业的今日中国,都有着巨大的认知意义和价值。全面讲述抗日战争历史,是历史的需要,也是现实的可能。随着社会日益开放,对外交流通畅,两岸对历史的态度日趋一致,尘封已久的秘密文书档案也纷纷解密。有太多读者希望全面了解抗日战争的历史,有太多他们的父辈曾亲身经历的战争需要重新讲述。此时回首上世纪的抗日战争,创作一部符合历史真实的巨著,便既是应当的,也是可能的了。王树增的“战争系列”一直在努力达到这一目标,这也是他的“战争写作”的价值所在。正是基于此,王树增完成了他“战争系列”最为宏阔的一部作品——《抗日战争》。

最近更新 2019-11-21

狗日的战争1

作者 : 冰河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河南板子村的农民老旦,被国军抓了壮丁,稀里糊涂地去抗日;残酷的战争,将怯懦恐惧的老旦,一夜之间变成凶狠残暴的杀人机器,在战场上一战成名。武汉会战、长沙会战、常德保卫战,大仗、硬仗、狠仗一路打过来,伤痕遍体,成为抗日英雄。1945年,日军投降,次年国共内战爆发。在淮海战役中,老旦被解放军俘虏,改造成了一名解放军战士,倒戈杀向昔日战友,在兄弟相残的痛苦中立下赫赫战功。1949年,新中国成立,老旦荣归故里,没过上几天安生日子,抗美援朝战争打响,他告别妻儿,再次应征入伍,在异国战场继续他的杀戮生涯。漫长的战争硝烟终于散尽,老旦带着残缺之躯幸存下来,而真正的折磨才刚刚开始:一场一场的历史浩劫接踵而至,老旦裹挟其中,找不到敌人,也找不到战友,最终被揪上了批斗台,在迷茫不解中迎来了比战争更加残酷的宿命……翻开《狗日的战争》,在波澜壮阔的中国现代史进程中,了解一个老兵传奇而卑微的一生。

最近更新 2019-11-21

第一野战军

作者 : 许福芦

解放战争期间,中共为适应大规模作战的需要,将一直以来打游击战 的小股部队,改编成比较正规的大规模作战集群,其中经常担任战略级作 战任务的,有四大主力(四大野战军)。第一野战军是由抗日战争末期晋绥解放区和陕甘宁解放区的八路军和地方武装发展起来的,在彭德怀、王震、杨得志、许光达等虎将的指挥下,在陕西、甘肃、宁夏经历九大战役,最后解放新疆。以牺牲1.8万人的代价,歼敌51万。

最近更新 2019-11-21

昆仑纵队

作者 : 东生

《昆仑纵队》一书描写了1947年到1948年,胡宗南率领30万国民党部队对我西北解放区大举进攻。驻扎在延安的中央军委决定放弃延安城,转战陕北。为了保密,中央军委化名“昆仑纵队”,最终毛主席、周副主席、任弼时率领昆仑纵队打败蒋介石解放了全中国。作者简介:东生,男,原名李问沂,高级记者,中国作家协会会员,1929年中秋节生于安徽省天长县。1940年在新四军二师淮南联中预备班;1944年在《淮南日报》当印刷工人;1945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6年在华东军政大学学习,后从山东赴延安,先后在新华社、中共中央宣传部任文书、校对、秘书等职。1951年在北京俄文专科学校毕业后,在国际新闻局《人民中国》(俄文版)任编辑;1953--1958年在莫斯科大学新闻系学习,后为《中国青年报》首任驻苏联记者;1961--1975年 任胡乔木秘书,在中央办公厅五七学校锻炼,后任新华社上海分社记者和党组副书记,《人民日报》记者;1984--1986年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副所长,兼任中国新闻出版社社长,中国3S研究会秘书长和党组副书记、中国《桥》杂志社第一副社长;1987年任中国记协书记处书记,兼任中国公共关系协会常务副主席,中国公共关系公司总经理。1991年离休,参加《胡乔木回忆毛泽东》编写组,继续从事文艺创作和社会活动,担任中面之友研究基金会常务副主席兼秘书长,《中国之友》杂志社社长,北京百年风云文化艺术中心理事会常务副主席兼秘书长等。半年多世纪以来,写作和发表大量新闻、通讯、报告文学、电影剧本、长篇小说、话剧剧本等,总计约数百万字,代表作有《看愚公怎样移山》、《无产者》、《昆仑纵队》、《巍巍昆仑》、《九户如一家》、《命运之神》《祖国和我在一起》、《中央秘密文库》、《东生通讯选》等。

最近更新 2019-11-21

士兵

作者 : 兰晓龙

他来自农村,他生性层懦,他经常让人失望,他直接影响连队的荣誉,但他有着一种本能的直扑,和潜藏着一种超人的智慧与耐力,一经发挥,即可战胜自己,同时战胜他人。他有过无比的骄傲,也有过无比的孤独。因为杀死了一个人,他曾想离开部队,可他发现自己又只能是一名军人,就连父亲的入狱也动摇不了。在一场世界军人的生死角逐中,他几经危难,却从不放弃……他是当代中国军人最真实的士兵形象,他叫许三多,《士兵》里的一名二级士官……这是一场世界军人的死亡角逐,中国士兵许三多,在突击中失散、负伤,昏迷在地,他想他可能要死了。他怕死。因为走到今天,对他来说太不容易。他是一位来自农村的士兵,生性怯懦而本份,去招兵的班长史今不想要他,但被他父亲给灌醉了。到了新兵连他怎么都学不好。村长的儿子成才与他同时入伍,因为出色分在了全团最前锋的钢七连,而且很快成了优秀的狙击手;许三多却去了一个偏远荒僻的草原看守输油管道。那里并不艰苦,但却极为枯燥,除了站岗,班里的士兵没有人有太大的理想,就连手里的枪也是空的,从来不配子弹...

最近更新 2019-11-21

第二野战军

作者 : 王玉彬

解放战争期间,中共为适应大规模作战的需要,将一直以来打游击战的小股部队,改编成比较正规的大规模作战集群,其中经常担任战略级作战任务的,有四大主力(四大野战军)。第二野战军由刘、邓率领。刘伯承是极富传奇色彩的中国军事家,而邓小平运筹帷幄,最终成为影响中国命运的一代领袖。二人珠联璧合,从太行山到大别山,从鲁西南到淮海大战,最后进军西南,登喜马拉雅之颠。以3.7万人的牺牲,歼兵200万,俘虏160万。

最近更新 2019-11-21

解放军横扫千军的40大战役

作者 : 姚有志 李庆山

中国人民解放军在3年多的解放战争中,是靠着勇敢顽强、不怕牺牲、不怕疲劳、连续作战的精神,由弱变强、由小变大、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在战争中,解放军使用的大部分武器,依然是红军时期的小米加步枪,一部分是在土地革命战争和抗日战争中从敌人手中缴获的武器,而国民党军使用的主要是美式装备和100万投降日军交出的大批现代化武器,包括900多架轰炸机和战斗机,100多艘军舰,数以万计的大炮、坦克等。解放军在战初仅有野战部队61万人,地方军66万余人,国民党军则有430万人,敌我双方兵力对比为3.4:1。解放军就是凭着这样的力量,在800多次主要战役战斗中,共歼敌807万余人,解放了除台、澎、金、马等岛屿以外的全部国土。本书选择并记叙了解放军在3年多中国人民解放战争中所进行的具有代表性的40个重大战役,展现了人民解放军在全国各个战场上对主要以美式装备武装起来的强大的国民党军队,为共和国的前途和命运而展开的生死大搏杀。通过这40个大战役,比较全面地反映了人民解放军在战争中由少变多、由弱变强的发展历程,以排山倒海、摧枯拉朽之势夺取胜利的英雄气概,在城市、据点、山头、村寨、江河湖海前仆后继、顽强拼杀的壮烈情景,在第二条战线上斗智斗勇、策敌倒戈的精彩片断,特别是比较生动地刻画了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在世界上最小的司令部里导演了震惊世界的战略大决战的高超智慧,前线将帅服从全局、果断决策、灵活指挥、身先士卒的动人情景……

最近更新 2019-11-21

冷血悍将

作者 : 汤姆·克兰西

《冷血悍将》以七十年代的越战为背景,描写美国海军特种约翰·凯利,即后来的中央情报局特工约翰·克拉克,孤身穿梭北美南越,勇斗跨国贩毒集团,拯救羁押在越南丛林深处的美国战俘。一九七○年,海豹突击队队员约翰·凯利退役后,从越南归国经营海上爆破作业。由于怀孕的妻子在交通事故中罹难,凯利身心遭遇严重打击,一度生活与世隔绝。六个月后,他邂逅并爱上美貌女子帕梅拉,不料她与贩毒集团和色情组织有牵连。凯利试图调查同女友有联系的贩毒团伙,却遭遇袭击身负重伤,女友受尽凌辱并被杀害。凯利大难不死,随即开始了一场歼灭贩毒凶犯的个人战争。同时,他又以“约翰·克拉克”的身份加入中情局,承担起从越南人手中解救美国战俘的使命。

最近更新 2020-06-06

第三野战军

作者 : 柳江南 罗英才 胡兆才

解放战争期间,中共为适应大规模作战的需要,将一直以来打游击战的小股部队,改编成比较正规的大规模作战集群,其中经常担任战略级作战任务的,有四大主力(四大野战军)。第三野战军是编制最庞大的威猛之师,在陈毅、粟裕、谭震林等名将带领下,经历了长江、上海、厦门、长山列岛、舟山群岛等水战,牺牲11万人,歼敌245万。

最近更新 2019-11-21

决战昌都:解放战争档案

作者 : 林可行

失去西藏中国四川的腹地就会暴露无疑,如果没有青藏高原的遮挡,长江三角洲等中国最富饶的地区不会是一片荒漠……

最近更新 2019-11-21

克里姆林宫的枢机主教

作者 : 汤姆·克兰西

《克里姆林宫的枢机主教》是《猎杀“红十月”号》的续篇,汤姆·克兰西“杰克·瑞安”系列的又一力作。故事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美苏两国争夺星球大战计划和高科技武器优势的背景下,围绕步步紧逼的追捕和骇人听闻的审讯,以及政治阴谋、情报刺探等内容展开。当苏联发展能够在太空轨道中摧毁宇宙空间站的激光武器时,美国中央情报局遂特别动用“枢机主教”来收集“亮星”工程的绝密情报。“枢机主教”潜伏在克里姆林宫已长达三十余年,从未遭到苏联反间谍机构的怀疑,不料此次马失前蹄,落入克格勃之手。为实施营救计划,杰克•瑞安只身深入虎穴,亮出“红十月”号这一杀手锏,逼使克格勃主席救出“枢机主教”叛逃。与此同时,对苏联怀有国仇家恨的阿富汗游击队在美国的支持下,袭击“亮星”工程的实验基地;克格勃渗透进美国研制激光武器系统的“运茶快船”工程,绑架负责该项目的工程师……中情局和克格勃围绕激光武器与导弹防御系统展开了一场惊心动魄的间谍战。从阿富汗山区到新墨西哥高原,从华盛顿到莫斯科,世界和平就掌握在克里姆林宫的“枢机主教”手中。

最近更新 2020-06-03

大决战·辽沈战役

作者 : 袁庭栋

该书反映的是解放战争的主体——三大战役中的辽沈战役情况。辽沈战役从1948年9月12日在北平至沈阳的铁路线,即北宁线上打响,首要目标是切断国民党向东北地区运送军队和武器弹药的运输线,形成我东北野战军对国民党军队关门打狗的局面。结束的时间以1948年11月1日我东北野战军进驻沈阳为标志。历时52天的辽沈战役,是中国共产党缔造和领导的人民军队自南昌起义诞生以来所打的第一次大战役。它打出了规模,打出了威风,打出了信心,打出了经验,打出了为以后的两大战役服务的重要基地。该次战役,不仅战胜了国民党军队陆海空三军的协同作战,消灭了当时国民党军队五大主力中的两大主力共47万军队,解放了整个东北,使得全中国战场上国共双方的军力对比发生了决定性变化。

最近更新 2019-11-21

尾页

输入页数

(第1/7页)当前16条/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