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山崎Nao-cola
山崎Nao-cola——天才女作家 网名:微碳酸日记 1978年生,现居日本琦玉县,国学院大学部日本文学科毕业。 2004年以《不要嘲笑别人的恋爱》荣获第41届文艺奖、直木奖提名奖。我渴望情爱,却没有人可以拥抱。那种感觉仿佛置身沙漠中央一样空虚。我的心穿了一个洞,一个也许女人可以填补的洞。 19岁的男孩,爱上了39岁的女人。两人相遇在一所美术专业学校,男孩是学生,女人是老师。在一次同学的聚会中,有些醉意的女人,在回家的路上突然向男孩表白……表面上他们是师生,私底下他们是恋人。眼看着恋情就要被女人年长13岁的丈夫揭发,女人该何去何从?男孩又该如何结束这段没有结局的爱? 结束的时候,会想起开始。爱情是什么时候悄悄画上句号的呢?直到今天,我还是不知道。男孩无奈的告白,证实了爱情的发生、存续的时刻,永远无法预料;而失去的感觉,大家都一样。 因此,请你,请你不要嘲笑我们的恋爱。 小说在日本出版后,引起广泛的关注,3个月狂销100,000册.
最近更新 2019-11-21
作者 : 列夫·托尔斯泰
托尔斯泰卷秩浩繁的长篇小说。场面浩大,人物繁多,被称为世界上最伟大的小说,成就非凡。《战争与和平》问世至今,一直被人称为世界上最伟大的小说。这部卷帙浩繁的巨著以史诗般广阔与雄浑的气势,生动地描写了1805至1820年俄国社会的重大历史事件和各个生活领域:近千个人物,无数的场景,国家和私人生活的一切可能的领域,历史,战争,人间一切惨剧,各种情欲,人生各个阶段,从婴儿降临人间的啼声到气息奄奄的老人的感情最后迸发,人所能感受到的一切欢乐和痛苦,各种可能的内心思绪,从窃取自己同伴的钱币的小偷的感觉,到英雄主义的最崇高的冲动和领悟透彻的沉思— —在这幅画里都应有尽有。(斯特拉霍夫语)作家对生活的大面积涵盖和整体把握,对个别现象与事物整体、个人命运与周围世界的内在联系的充分揭示,使这部小说具有极大的思想和艺术容量。这是托尔斯泰创作的第一部卷秩浩繁的长篇小说。作者把战争与和平,前线与后方、国内与国外、军队与社会、上层与下层连结起来,既全面反映了时代风貌,又为各式各样的典型人物创造了极广阔的典型环境。
最近更新 2019-11-21
作者 : 土屋隆夫
《死者不会控诉》作者是土屋隆夫。本文取材于已故的城川刚一的手稿。由于下面将要叙述到的原因,这份手稿当时只经一位在职司法官员过目后,便一直被埋没至今。恐怕连城川刚一夫人也未必清楚那桩案件的真相。不久前,我从与那桩案件有关的某氏那里,得以一览这本手稿。读完掩卷,不禁沉入无限怆然凄楚之中。这样的案件难道不是空前绝后吗?在所谓“法律的尊严”的名义下,人的一切情念,竟然遭到如此巧妙、而又如此残忍的蹂躏!我冒昧地将手稿略加润饰,公诸于世。读者读至终卷,也许就会懂得我这样做的用意了。时间要追溯到昭和十X年的岁月。那正是多灾多难的帝国主义的阴霾笼罩着整个日本国土的时候。
最近更新 2020-04-14
作者 : 松本清张
《脸》作者是松本清张。《春雪》开拍了。如果是话剧的话,可以满不在乎地演下来,可一拍电影,竟是这样沉不住气。原因我自己明白;《白杨座》演出的对象只是市内的为数不多的观众,而电影却是面向全国范围内无数的观众。不知道谁要看。我一想到电影拍好,首次上映的日子即将临近时,就觉得好象那片不祥的乌云漫延开来,心中感到不安。在别人看来,或许会误认为是一种艺术的恐怖。
最近更新 2020-04-14
作者 : 塞林格
《哈普沃兹16,1924》作者是塞林格。我先做个尽可能简单明了的介绍吧:首先,我叫布迪·格拉斯,在我生命中的很多年──极有可能是整整46年──我感觉自己为了过滤掉我那已故的大哥西摩·格拉斯短暂、静默的一生的光泽,我感觉自己变得僵化、略微有些古怪,而且有时还不可自拔。他自杀而死,自愿结束了生命,那是在1948年,他31岁。
最近更新 2020-04-14
作者 : 米·布尔加科夫
《吗啡》作者是米·布尔加科夫。这,可是早就为聪明人所看出的——幸福犹如健康:它在时,你并不会对它留意。可是,待到年华逝去,你便会对那幸福留恋不已,啊,你定会留恋不已!
最近更新 2020-04-14
作者 : 大谷羊太郎
《打错的传真》作者是大谷羊太郎。他常常去赌博的场所,即使在工作天也会请假去。值得庆幸的是,因为不受公司上班的束缚,所以日子过得很悠闲。可是,近来他玩得太厉害,赌博一直输钱,甚至欠上了债务。7月13日傍晚,前泽在自己单身生活的住宅里横躺着,心不在焉地看着电视。债权人每天逼着他还债,欠款深深地刻进他的头脑,以致看着电视,也静不下心来。放在房间角落里的传真机发出呼叫声。眼下对他来说,传真机几乎从未用在工作上。他心想,也许又是赌友发来的联络,便起身向传真机走去。
最近更新 2020-04-14
作者 : 村山早纪
我们不应该失去这样能创造奇迹的书店。这本书里,有书店和书的未来。——《图书馆战争》、《阪急电车》作者有川浩这本书让我开始相信别人,也相信自己,我也像书中的角色一样能给予别人勇气和希望,在角落里成为点亮世界的微光。无论你有多么沉重的悲痛和沮丧,我想这本书都能帮你推动实现理想的力量。——日本读者如果以后要我只推荐一本关于书店的小说,那我一定会选择这本。——豆瓣网友数不清的温暖瞬间与令人泪目的感动构成了一个让孩子不再哭泣的世界。书中对人性的描写虽然美好到不太真实,但阅读时觉得周围流淌着温柔而充满力量的气流,就像男主角抚摸着幼猫的手掌。——豆瓣网友“这不是适合这个时代的书店,却是这个地方最后一家书店。我不想放弃,我想将宝贵的顾客,以及宝贵的书店托付给你。你可以让这家书店起死回生吗?”处于人生低谷的爱书青年月原一整,遇到了这家奄奄一息的樱风堂书店。这是偏远小镇上只有一家的书店,四周被樱花树所环绕,已经为小镇服务了上百年时间。然而因为店主病重,书店或许很快就要被关掉了。就在此时,年迈的老人向月原提出了建议:“接手我的书店吧。”心怀重整书店的信念,月原踏出了第一步,而他自己也在被书店所拯救着。一家家书店就像黑夜中的一盏盏灯火,哪怕再微弱,当他们同时因一本书而亮起,便能点燃奇迹,那是书店的奇迹,也是人生的奇迹。
最近更新 2020-05-11
作者 : 托妮·莫里森
★大都会就是他们梦寐以求的样子:奢靡,温暖,吓人,到处都是和蔼可亲的陌生人。可她不是大都会的对手,它渗出的音乐每天都在发出恳求和挑战:“来吧,来作恶吧。”★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托妮•莫里森酝酿十年的作品,充满诱惑、令人震惊,是现代小说中最迷人的篇章。 ——《芝加哥太阳报》★这一切一切的悲剧——选择爱人,冒险去爱,然后失去、一无所有,对他们全都无足轻重。——托妮•莫里森乔与妻子维奥莱特从南方乡下来到大都会谋生。他们热烈地爱着彼此,以及这麦加般的城市圣地。但是二十年后,两人的感情和梦想已在大都会中迷失。乔遇见了十八岁的女孩多卡丝,同样入骨的孤独,让他们彼此找到了慰籍。新鲜的爱情令乔忧伤又甜蜜,为了维持这种感觉,他开枪打死了她……《爵士乐》借鉴爵士乐即兴演奏的方式推动故事进展。这部杰作已成为美国文学史上的不朽名篇。
最近更新 2020-06-15
作者 : V·S·奈保尔
殖民者走了。国家独立了。萨林姆千里迢迢跑来到大河湾上的小镇,在这里呼吸的每一口空气和接触到的每一颗尘埃上,都似乎散发着梦想和未来的芬芳。好像全世界的人都朝这里奔来,都像那满河的水葫芦朝小镇漫卷而来。水葫芦开着紫色的花,默默无语。但眨眼之间,萨林姆发现繁荣里总透着无边仓皇,无论他怎么挣扎,他永远是一个两手空空的异乡人,他已经完全失去了可以回去的地方。只有水葫芦依旧在黑色的大河上默默无语。
最近更新 2022-06-14
作者 : 奥尔加·托卡尔丘克
2018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托卡尔丘克最新被译为中文的长篇小说;从波兰语直接翻译;同名电影《糜骨之壤》曾获2017年柏林国际电影节亚佛雷德鲍尔奖(银熊奖)。-----本书入选2019年布克国际奖短名单 | 2019年美国国家图书奖长名单 | 2020年国际都柏林文学奖短名单。-----《时代》《经济学人》《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纽约客》《卫报》《芝加哥论坛报》盛赞---“宇宙中有一个地方,还没有毁灭,那里的世界还没有颠倒,伊甸园仍然存在。”----主人公雅尼娜是一位精通占星术、喜欢威廉•布莱克的诗歌,并热衷动物保护的老妇人,她幽居在波兰边境被大雪覆盖的山林里。雅尼娜给自己认识的每一个人都会取个奇怪的外号,他们是“大脚”“鬼怪”“好消息”,她养的狗则被称为“小姑娘们”。突然有一天,邻居“大脚”被一块小鹿骨头卡住喉咙,死在家里,此后凶案接二连三发生……小说贯穿着令人毛骨悚然的幽默感,以及关于人、自然、动物的尖锐思考。----一个曲折的、充满想象力的、超越类型化的故事。(《糜骨之壤》)既是犯罪悬疑小说,又是童话,更是一场关于一些物种为什么要凌驾于另一些物种之上的哲学探讨。——《时代》杂志托卡尔丘克是过去25年间在欧洲脱颖而出的为数不多的小说家之一。——《经济学人》杂志一曲给大自然的颂歌;一首给威廉•布莱克的赞美诗;托卡尔丘克是否超越了布莱克?——美国国家公共电台这不是一部通常意义上的犯罪小说——因为托卡尔丘克不是一位平常意义上的作家。借由她非凡的才华、智识和她的这些“思想小说”,她提出并思考着关于生态环境的政治的种种问题。托卡尔丘克反复地提出这些问题,并呼吁我们采取行动。——《赫芬顿邮报》
最近更新 2022-08-23
作者 : 奇戈希·奥比奥玛
“所有时代写给男人最好的书。”——英国GQ杂志。每当我想起我们的故事,想到从那个早晨开始,我们这从未分离过的一家人分开了,我真希望——即便过了二十年也是如此——希望他不曾离开,不曾收到那封调动通知。在那个通知到来之前,一切井然有序:父亲每天早晨出门上班,在露天市场摆摊卖生鲜食品的母亲照料我和我的五个兄弟姐妹。而我们就 跟阿库雷大多数人家的孩子一样,得去上学。万事都顺其自然。我们很少去想过去的事……我将成为飞行员,或者是尼日利亚总统,或者是个大富翁,买得起直升飞机——因为未来在我们手中。未来是一块空白的画布,一切都有可能。然而,父亲调去约拉这件事改变了这一切:时间、季节和过去变得重要了,我们对过去的渴望甚至超过了当下和未来。媲美《追风筝的人》,一个令人伤痛却终获救赎的故事。入围布克奖短名单,《纽约时报》编辑选书;被美国国家公共电台、加拿大广播公司、《纽约时报》《观察家报》《经济学人》《华尔街日报》《金融时报》、英国GQ杂志等17家媒体评选为“年度最佳图书”。媒体评论:这本小说只能用“令人敬畏”来形容。它散发出生命的活力,负载着死亡的重量,不论是文字风格还是故事的原始力量,都让人目眩神迷。很少有小说真正具备神话的力量,《钓鱼的男孩》绝对是这样一本书。一部壮丽的杰作。——埃莉诺·卡顿(《发光体》作者、史上最年轻布克奖得主)这个令人伤痛然而终获救赎的故事有一种清晰可见的优美,其直指人心的叙述力量简直令我无法呼吸……我读了一遍又一遍,尽管对其中犹如《圣经》故事一般的情节和人物已稔熟于胸,但每每行至令人惊叹的结尾处,我总是潸然泪下。——埃琳娜·拉宾(《钓鱼的男孩》英国版编辑)《钓鱼的男孩》显然有其政治隐喻,却并不过度……对神秘与残杀、蚀人心骨的恐惧,以及非洲生命色调的探究质地饱满,硕果累累,尤为凸显的是,他在这个极富人性的非洲故事中展现出来的营造戏剧张力的才华……奇戈希·奥比奥玛无疑是钦努阿·阿契贝的接班人。——《纽约时报》令人惊艳的处女作……我常常感觉自己有如在读马尔克斯那本《一桩事先张扬的凶杀案》。——BBC广播4台最令人沮丧的是,作者只写了这一本,一旦读完就再也没有了。——《芝加哥先驱报》这个故事把我整个吞进去又吐出来。令人头晕目眩,呼吸紧张。——Book Riots
最近更新 2022-09-29
作者 : 朱利安·巴恩斯
2011年布克奖获奖作一本真正聪明又令人宽慰的书连续半年稳居多国畅销榜单入选23家主流媒体年度好书《纽约时报书评》:巴恩斯是艾米斯—麦克尤恩—希金斯同代作家中,在最具创新精神的作家。当记忆欺骗了你,谁才能解读你的人生?陆建德长文导读 深度解读记忆之谜上世纪六十年代,高中生托尼有两个好友,三人爱读书也热衷于谈论性,常聚在一起调侃戏谑。后来博学睿智的艾德里安也加入了他们,他的加入让这个小圈子发生了悄然的改变。成年后的托尼结婚又离婚,退休后他的生活平静无扰。然而,一份旧日女友母亲的遗嘱改变了他生活的轨迹,迫使他回首探寻当年的谜团。他发现,曾经笃信的回忆变得疑窦丛生,曾经温良无害的自己变得面目模糊。
最近更新 2019-11-21
作者 : 凯文·鲍尔斯
一抬头,约翰就会看到默夫。一有汽车经过,他就害怕。虽然已经几个月没握枪了,但他的双手总是不自觉地摆出握枪的姿势。天真的陌生人把他当成大英雄,但他却感觉自己正在逐渐消失。在伊拉克服役一年后回到家,过去的回忆时时萦绕他的脑际:尸体在清冽的晨风中燃烧;阳光透过树枝倾泻下来;子弹激起片片尘雾;池塘泛起的涟漪宛如拨动的琴弦。他曾对一位母亲承诺,会把她年轻的儿子平安地带回家……凯文·鲍尔斯既是退伍老兵,也是诗人。他在书中描绘了深厚的战友情谊和战后无边的失落感,读来令人动容。《黄鸟》是描写伊拉克战争的经典之作,这部作品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战争本身的残酷无情、战争对人造成的巨大创伤,但同样讴歌了爱、勇气和不屈的斗志。作者细致入微地描述了人物心理,尤其是家人之间看不见的战争。《黄鸟》是我们这个时代最真实、最震撼和最令人难忘的小说之一。
最近更新 2019-11-21
作者 : 诺曼·梅勒
沙漠道尔,一座仙人掌丛生的西部荒原小镇。生活在这里的人,有热情豪放的酒吧老板娘、年轻英俊的花花公子、美丽动人的女演员以及声望颇高的知名导演。年轻的飞行员瑟吉厄斯,慕名来到沙漠道尔。不久,他的生平被改编成英雄事迹,在小镇广为流传,得到了大导演的赏识,制片人的垂青,也获得知名女演员的青睐。他很快融入小镇生活,尽情狂欢,享受情欲之乐,并竭力在真切实在的太阳、仙人掌、群山以及爱的鲜绿枝叶中寻求慰藉。一年后,瑟吉厄斯的积蓄所剩无几,想继续在沙漠道尔生活,继续享受女演员的温情和生活的奢靡,他必须让自己童年悲惨的经历成为电影编造和炒作的素材。在享乐与尊严之间,瑟吉厄斯该如何抉择?
最近更新 2019-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