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落落
本书收录了落落的全新散文,和旅行中自己拍摄的图片,记录了旅行途中反复听的歌,不断遇见的人,时刻忆起的小时候的家园故事,爱情故事,和曾经发生过的那些所有应该忘记即将忘记而没能忘记的故事,带领读者走进她细腻的内心情感世界。这是一本记录情感的精致的值得收藏的书,内容清新,感人。想要更了解落落的人,不要错过这本书将会带给你的震撼与温暖的感动。
最近更新 2019-11-21
作者 : 林达
《林达系列:扫起落叶好过冬》本书分成五辑:第一辑是美国的历史故事;第二辑是有关法制国家立法规则的故事;第三辑是就一些具体的案例来讲述有关司法过程的故事;第四辑主要通过修道士、苦修院和奥斯威辛集中营的故事诉说不宽容的恶果;第五辑是作者关于读书和见闻的随想。五辑文章的故事性都很强,不仅情节跌宕起伏,内涵亦复深厚,读者于轻松的阅读中不难感觉到思想的力量。
最近更新 2019-11-21
作者 : 苏珊·桑塔格
《同时》是桑坦格的“最后一部”随笔集,她的“最后一本书”。书名取自苏珊·桑坦最后一次演说的标题。内容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以夹叙夹论的方式详细介绍现代欧洲文学种几部被忽略的杰作。第二部分是时事评论。由于桑塔格写作这些评论文章的期间,正是美国外交政策急转弯和世界局势动荡的时期,作者当时对局势的尖锐评估和对布什政府的猛烈抨击现在回顾起来是极具预见性的,而对阿布格莱布监狱囚犯事件的犀利剖析并不只是局限于事件本身,而是秉承作者两部有关摄影专著(《论摄影》和《关于他人的痛苦》)的洞察力、对美国暴力文化提出严厉的批判。但更重要的还不是她简介的准确,而是她在恶劣环境中对知识分子的独立性的坚守。第三部分是演说稿,这些讲稿是桑塔格一生写作与行动的融通、是随笔家,小说家、公共知识分子、行动主义者这些是她从一开始就具备但常常泾渭分明的角色的重叠、浸透和深化。可以说,她的一生在理论上赞扬的、在实践中都做到了:她以她那“内省的能量、热情的求知、自我牺牲的准则和巨大的希望”、以她“从一生深刻而漫长地接触美学所获得的智慧”、以她的“勇气与抵抗”、以她的“道德考量”、而最终使她成为了了“自己的仰慕者”。
最近更新 2020-05-20
作者 : 巴拉克·奥巴马
《奥巴马:光荣与梦想》一书共全面收集了三十篇巴拉克奥巴马的主要演讲,都十分具有代表性。经奥巴马总统授权我们对其进行了一定程度的编辑整理,以便更能彰显出其形象生动的特征,展现出奥巴马总统雄辩的口才。
最近更新 2019-11-21
作者 : 阿兰·德波顿
不受欢迎、缺钱、遭遇挫折、被瞧不起、心碎、困顿的哲学心灵良方,六个哲学家的智能解决六种人生问题!英伦才子阿兰·德波顿了解现实人生的苦难,深深体会到这些苦难引起的伤痛;他认为哲学不应只是躲在象牙塔中的文字游戏,而是帮助人们解决心灵伤痛的良方。因此,他回到伟大哲学家身上,探索这些哲学家的智能,为我们提供舒缓现实生活郁闷的慰藉。针对六个不同的人生问题——不受欢迎、缺钱、遭遇挫折、被认为有缺陷、心碎、困顿——德波顿分别向苏格拉底、伊比鸠鲁、塞内卡、蒙田、叔本华、尼采这六位哲学家取经,希望这些哲学家的个人体验与思想学说能够在我们饱受痛苦时,舒缓我们的症状,甚至根治我们的问题。
最近更新 2019-11-21
作者 : 季羡林
当时只道是寻常——一句非常明白易懂的话,道出了古今中外人人都有的感觉。跟季羡林看花开花落,品世事沧桑。全新选本,季羡林最深情、最感人的文章尽在此书,读者无不动容。故园之情,父母之思,痛悼师友,忆往述怀……朴素的笔调抒写百岁老人一个世纪的悲欢离合。
最近更新 2019-11-21
作者 : 卡夫卡
本书收录了卡夫卡的四次旅游日记:其中1911年1月—2月在北波西米亚地区,1913年9月在维也纳的部分是独自所写。而在1911年8月—9月,1912年6月—7月,卡夫卡与挚友勃罗德约定同行并写同一题材的日记,所以本书不仅有卡夫卡这两次的旅行日记,附录中还包含勃罗德与卡夫卡的平行日记。二位作家从不同的角度描写了在旅行途中所见的自然和人文景观,及各自的看法和感受,二人著作互相点题,互相印证,互相补充,交相辉映,独到之处却又耐人寻味。于今日来看,此书不仅体现了伟大作家的艺术品位和独特见解,更对研究20世纪初期欧洲各地的风土民情有着非常宝贵的参考价值。
最近更新 2019-11-21
作者 : 胡适
胡适,20世纪以来中国最具影响力的知识分子和学术大师之一。其文章,开一代风气之先,影响至今;其治学,严谨,实际,大胆地假设,小心地求证;其为人,自由独立,不满足于现状,敢说老实话,认真地做事,严肃地做人。他的笔下,描绘着理想中的家园,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并用他的灵魂激荡、影响了中华百年……李慎之说:20世纪是鲁迅的,21世纪是胡适的。在这个浮躁的年代里,每个人都需要一位“胡适”先生,发出震撼心灵的呐喊,指导并引领我们寻找日渐远去的思想光芒。
最近更新 2019-11-21
作者 : 沈从文
沈从文等著,卓文主编的这本《允许我让你幸福到热泪盈眶》是以爱情为主题,汇编民国各文学大家笔下关于爱情主题的美文,为读者展现灰色历史中的唯美爱情故事。其中,有的是大家描写自己与伴侣的感情生活,有的是大家描述旁人的爱情故事,还有的是以第一、第二人称全情投入地抒发自己的情意的动人倾诉。“你笑时,是有种比清香还能沁人心脾的东西。”“回来的时候,楼下厨房的大方窗开着,并排地挨着她们母子三个;三张脸都带着天真,微笑地向着我。”“渴望着信来的时候,每一分钟是一个世纪,每一点钟是一个无穷。”或悲情或温馨,一切却只源于想和对方虚度时光。
最近更新 2019-11-21
作者 : 杨念群
历史并不重复,只是押韵而已。——马克·吐温历史给我们的教训就是,人们从来都不知道汲取历史的教训。——黑格尔本书是历史学者杨念群的专栏随笔结集。书名虽为“生活在哪个朝代最郁闷”,作者之意并不在讨论历朝历代之得失,而是由历史延宕开去,杂议藏匿于史书中的历史暗面,以及耳闻目睹之当下种种怪现状。在作者看来,当下社会种种病症,并非晴天霹雳,凭空而来,而回溯历史,有如雾里看花,绝非教科书所灌输的那般简单清晰。历史上称盛世者所在多有,若细究起来,所谓“盛世”,并不等于升斗小民的幸福生活。拿康乾盛世而言,虽曰国力强大,远人来朝,但也是文字狱最盛之时,自上而下全方位的思想规训及控制,终导致文人集体思想自宫,万马齐喑。生活在这样的“盛世”,不免会有些郁闷吧?收到这本小册子里的文字杂七杂八,无法归类,大致不出“览史”“阅世”“观人”等等碎思臆想。在我的记忆里,读史纯为娱己者毕竟是少数,我读史读出的更多是伤心郁闷的往事回放,哪怕史书中满纸记下的都是盛世妖娆、遍地王道,我却极易读出苦涩、嗜血和谋杀。人们总是会热心询问,历史上到底哪个朝代更好或更坏?这个问题实属见仁见智,没有统一答案……史事世事如棋局,观棋常语与观棋不语者也许都会自作聪明,却未必能勘破弈棋之妙,更别想做解说史谜的春秋大梦了。现如今欣逢盛世,心情应该舒畅才对,可我怎么也高兴不起来,于是才有了“生活在哪个朝代最郁闷”的发问。——杨念群
最近更新 2019-11-21
作者 : 张鸣
此书勾勒晚近人物百般脸谱,检讨中国历史的劣根性。军阀有性格:思想家和知识界创造着历史,而军阀、土匪、帮会龙头以及各色乡村能人,也在创造历史。晚近人物脸谱:西太后的明白和服气,都是这老外的,而对中国人,她却墨索里尼,总是有理,镇压改革是对的,开历史倒车也没错,后来改革更是对的。历史的坏脾气:去山中贼易,去心中贼难。成者王侯败者贼,其实帝王也是贼。不确定的道路:如果不算土匪流氓等“第三社会”中人,文人跟监狱的距离想必要比其它人近一点,越是有才华的人,危险似乎就越大。庶民的世界:花业民营了,游冶其间的名士和准名士们也就更自由了。浅斟低唱并肉帛相见之余,给小姐们打分品题成了文人墨客的千古雅事,因此有了“花榜”。
最近更新 2019-11-21
作者 : 鲁迅
本书收录了鲁迅先生1930年到1931年所作的杂文三十七篇,末附《现代电影与有产阶段》译文一篇。作者于1932年8月将版权售予上海合众书店,同年10月初版。1933年8月至第四版后被国民党政府查禁,后由合众书店送交国民党图书审查机关审查,将删除的十六篇,改题为《拾零集》,于1934年10月印行。本版与初版相同。
最近更新 2019-11-21
作者 : 周国平
这不是一本书,而是一个父亲用感情的一砖一瓦垒筑起来的一座坟!周国平是一个哲学家,更是一个父亲,一个爱他的孩子胜过一切哲学的父亲,甚至只要他的孩子活着,随便什么哲学死去都好。作者为女儿妞妞写了一本书。这本书就叫《妞妞》,还有一个副题:一个父亲的札记。妞妞只活到一岁半,而离开我已经快三年了。姐妞活着时喜欢玩书,抓到随便一本书便会快乐地喊叫:妞妞的书!这声音一直在头脑里盘旋,叮嘱作者写出了这本真正属于她——至少是关于她——的书。
最近更新 2019-11-21
作者 : 余秋雨
《借我一生》是余秋雨对中国文化界的告别之作,涉及他和他的家族诸多不为人知的经历,还描绘了记忆中文革时大揭发、大批判的整人模式……从前辈到自己,作者以平实、真实的记忆组成一部文学作品。我历来不赞成处于创造过程中的艺术家太激动,但写这本书,常常泪流不止。《借我一生》是秋雨先生的生命之旅, 是他蔑视灾难、不断突破的精神历程,是以散文笔调贯通成的一部家族史诗。他独创的文体交糅了体验与论述、激情与冷静、宏观与细节等诸多对立性因素,呈现全方位的表现力度。
最近更新 2019-11-21
作者 : 余秋雨
中国历史充斥着金戈铁马,但细细听去,也回荡着胡笳长笛。 只是,后一种声音太柔太轻,常常被人们遗忘。 遗忘了,历史就变得狞厉、粗糙。 这本书要捕捉的,就是曾经让中国人痴迷了两百年之久的昆曲的笛声。 十二年前,我曾向台湾的听众描述过这种笛声。 应《联合报》之邀,在台北中央图书馆发表了一个有关昆曲的演讲。演讲之余,还与我所敬重的著名作家白先勇先生作了一次有关昆曲之美的长篇对谈,发表于《中国时报》。那是我第一次到台湾,《文化苦旅》还没有在那里出版,因此我留给台湾的第一印象是一个昆曲研究者。 十二年间经历了很多事情,我的主要精力投注在对人类各大文明废墟的实地考察上。忘了是在地球的哪一个角落,我得到消息,昆曲被联合国评上了世界文化遗产。这个消息,使我荒凉的心境间增添了一份滋润。我在万里之外,听到了来自苏州的笛声。 不久又听到另一个消息,世界遗产大会将在苏州召开。苏州有这个资格,种种理由中有一项,必与昆曲有关,我想。 回国后我又几度访问苏州。奇怪的是,似乎冥冥中已有安排,每次都遇到白先勇先生。他忙忙碌碌地往来于美国、台湾和苏州之间,只想把昆曲艺术再一次隆重地推向海内外。他向我介绍苏州昆剧团的演员和剧目时,如家人捧持家珍示客,这让我感到惭愧。我们常常与珍宝相邻咫尺而不知相护相守。所谓文化,就在这相护相守间。 近年来,古吴轩着意重振苏州文化的历史荣耀,嘱我谈一谈昆曲艺术。这个建议使我的心情重归平静,慢慢地翻阅以前从事这方面研究时留下的一些文字,终于把十二年前在台湾的演讲和有关篇什整理成册,以襄盛举。文陋心诚,藉以献给美丽的苏州,献给那似远似近的悠扬笛声。
最近更新 2019-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