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返回

搜索 繁体

谈心

作者 : 三毛

三毛文集-谈心

最近更新 2019-11-21

读书随笔

作者 : 叶灵凤

叶灵凤是画家、作家、也是藏书家。他是从美术学校出来的,似乎还没有登上画坛就转入了文坛,还来不及真正做一个画家就已经成为作家,老的说法,是画名为文名所掩了。三十年代后期他就不再画画。许多认识他的人都没有见过他的画,除了早年的一二封面设计,他手头也许还藏有当年的一二作品,却总是秘不示人,虽然他这样做并不是悔其少作。作为作家,他很早就写小说,但后来,至少是进入四十年代以后,也就几乎不再写小说,却不是搁笔不写文章,不仅写,还写得很勤,写的多是散文、随笔,而其中绝大多数是读书随笔。这因为他首先是一位真正的爱书家和藏书家,喜欢书也喜欢读书;又因为更是一位作家,这就注定要有大量的读书随笔生产出来了。爱书家,这一般很少听到的称呼在他笔底下却常常可以看到,猜想他更愿意被人称为爱书家而不是藏书家。他早年在上海虽藏书万卷,抗日战争中都散失了。定居香港后他又从无到有地买书、藏书,估计不应该少于上海这个上卷之数,但他身后家人把藏书送给香港中文大学,整理后说是六千多册,这个下卷的数字倒是有些出人意外的。论时间,这下卷的时间是长多了。遗书未上万,遗文却过百万。在他一九七五年离开人世的时候,仅仅是遗留下读书随笔之类的文字,就不少于一百万言,包括已出书和未出书的。

最近更新 2019-11-21

学问人生

作者 : 季羡林

本书集选文的标准本着不选择翻译作品和散文杂文类文章,也不选一般的序言和跋语,而是着力展示季老的学术研究的深度和广度,精选地长期研究的印度古代语言吐火罗文、印度古代历史和文学、印度佛教史、中国佛教史、中亚佛教史、糖史等精彩篇什,以及涉及众多新兴学科的中印文化流史、中西文化之差异和共性、美学和中国古代文化理论、德国及西方文学、比较文学及民间文学的论著,尤其是选入了相当数量的新著,使《季羡林学术精粹》更有理论新意和考辨价值。季羡林先生研究的具本学科领域如印度佛教语言学,应该说是比较冷门的专业。在这方面已经有我部学术传记阐释其思想,在本书序言中我不再述,而仅仅想阐明全球化中东文学思想文化研究的意义,以及中国知识分子学术创新的价值。我想,这也是季羡林先生晚年最终的考重点之所在。

最近更新 2019-11-21

以前的事

作者 : 史铁生

我常看那个轮椅上的人,和轮椅下他的影子,心说我怎么会是他呢?怎么会和他一块坐在了这儿?我仔细看他,看他究竟有什么倒霉的特点,或还将有什么不幸的征兆,想看看他终于怎样去死,赴死之途莫非还有绝路?那日何日?我记得忽然我有了一种放弃的心情,仿佛我已经消失,已经不在,唯一缕轻魂在园中游荡,刹那间清风朗月,如沐慈悲。于是乎我听见了那恒久而辽阔的安静。本书集中收录了史铁生的回忆性散文。久病的史铁生在寂寞的轮椅中一次次回忆的往事,由他一贯沉稳而有力量的语言娓娓道来,呈现在读者面前。这些往事有的温暖,有的苦涩,而往往从日常的事情上升到令人心情为之爽净的玄思。我们能从这些文字中看到命运是怎样无常地折磨一个凡人,而这个人及他周围的人怎样不懈地和命运抗争,从而变得不同凡响。

最近更新 2019-11-21

温柔啊温柔

作者 : 六六

六六的作品《双面胶》问世以来,受到各大强势媒体的关注,北京新京报、上海新民晚报、西安华商报等20家媒体竞相连载,在读者中影响广泛。很多读者在追问作者本人的实际生活,也有十几家媒体就这个问题采访六六,这本随笔集在某种意义上就是回答了这样的问题。真实展现了作家六六的生活工作和情况。全书分为三个篇章:第一篇我家卡拉是小资:六六以母亲的口吻记录了猫猫卡拉的生活,母性的光辉不逊于任何一位真正的母亲;第二篇最喜小儿无赖:作为新加坡国际幼儿园的老师,六六如数家珍地讲述了那些让人笑到喷饭的小豆豆;第三篇酒后的男人很可爱:外刚内柔六六,让锅碗瓢盆的叮当声响显得如此的智慧与幽默。

最近更新 2019-11-21

大山里的人生

作者 : 沈从文

拿起我这支笔来,想写点我在这地面上二十年所过的日子,所见的人物,所听的声音,所嗅的气味,也就是说我真真实实所受的人生教育,首先提到一个我从那儿生长的边疆僻地小城时,实在不知道怎样来着手就较方便些。我应当照城市中人的口吻来说,这真是一个古怪地方!只由于两百年前满人治理中国土地时,为镇抚与虐杀残余苗族,派遣了一队戍卒屯丁驻扎,方有了城堡与居民。这古怪地方的成立与一切过去,有一部《苗防备览》记载了些官方文件,但那只是一部枯燥无味的官书。我想把我一篇作品里所简单描绘过的那个小城,介绍到这里来。这虽然只是一个轮廓,但那地方一切情景,却浮凸起来,仿佛可用手去摸触。

最近更新 2019-11-21

非常品红楼

作者 : 苏芩

《非常品红楼》以当代视野解析经典名著,袭承传统而不被常规所固囿,将时尚性与古典韵味完美地结合起来。作者以庖丁解牛式的缜密剖析,分析了宝玉宝钗缘何金玉成空?黛玉的最终命运为何跟刘姥姥有关?凤姐缘何长期疯狂敛财?宝钗为何有着畸形的女性禁欲观?鸳鸯拒婚背后存在怎样的政治因素?袭人作为底层小人物有着怎样不为人知的奋斗经历?贾宝玉为何会身犯杀头重罪?……本书力图拨开人际关系中的层层迷雾,勾勒出不同性格在人情、世事、利益中交织出的不同命运之路。

最近更新 2019-11-21

心与禅

作者 : 李叔同

李叔同,弘一大师,1918年入杭州虎跑定慧寺出家。李叔同是二十文章惊海内的大师,集诗词、书画、篆刻、音乐、戏剧、文学于一身,在多个领域,开文化艺术之先河。他是第一个向中国传播西方音乐的先驱者,所创作的《送别歌》,传唱不衰,成为经典名曲。同时,他也是中国第一个开创裸体写生的教师。卓越的艺术造诣,先后培养出了名画家丰子恺、音乐家刘质平等一些文化名人。

最近更新 2019-11-21

机场里的小旅行

作者 : 阿兰·德波顿

机场原本只是旅行中的过渡性空间,发生的不过是“出发”与“抵达”,但在阿兰·德波顿的眼中,却成为了一个综合各种文化面貌的博物馆。2009年夏天,阿兰·德波顿获邀担任英国希斯罗国际机场的“首位驻站作家”。他可以结识来自全球各地的旅客,访谈形形色色的人物,包括安检人员、飞行员、首席执行官,乃至机场牧师;他还可以在出境大厅、入境大厅、机场限制区和机场酒店随意进出,德波顿以他独特的视角探索着机场这个熟悉又神秘的“非场所”,观察着其中的奇妙与庸俗之处,以及旅客与员工的互动。一周后,根据他的所见所闻,以他融合了风趣和智慧的一贯笔触,写出了这部非凡的跨界文化创意之作,探讨旅行、工作、人际关系以及日常生活的本质。让我们知道,待在机场里,可能比我们以为的更具启发性。

最近更新 2023-11-23

就这样日益丰盈

作者 : 阿来

这是茅盾文学奖获得者阿来的第一本随笔集,向读者全面展示了小说以外的阿来,展示经藏、汉、西三种文化熏染的阿来。另配有12页阿来的生活写真照片。

最近更新 2019-11-21

真想和你,再长大一次

作者 : 张嘉佳 沈熹微

记忆里的那些苦与甜,笑与悲,都与成长有关。纵然过程艰辛,波折难免,依旧会怀念——如果能够,如果可以,真想,再长大一次。这是一本关于成长的故事集,这是一本撰写生活点滴的心情手札,这是一本记录曾经、过去、回忆的纪念册这是一本描述我们未来经历的畅想集,女报时尚创刊15周年献礼,联合大鱼文学倾力打造,最直抵人心的完美合集,最令我们动容的真实记忆。在每一个故事里,都可以看到曾经或者未来的你,而我所能做到的,就是把所有最好的,都给你。

最近更新 2019-11-21

男女有别

作者 : 渡边淳一

为什么男性不宜留长发?为什么女人比男人更长寿?什么样的男人不受欢迎?什么样的女人才是结婚理想型?追求爱情,要勇于“当备胎”?!为获真爱,要勇于“广撒网”?!......颠覆两性传统认知,爱让青春无限延长文学大师渡边淳一叫你活到老,爱到老

最近更新 2019-11-21

毛姆读书随笔

作者 : 毛姆

《毛姆读书随笔》是毛姆的读书心得和体会,里面有他开列的书单和他对欧美作家的评点和梳理,是一本不错的阅读指导书。毛姆是一个伟大的作家,同时也是一个读者。他站在一个读者的角度打量文学与人生,就有了这本书中的文字。本书汇集了毛姆对欧美文学作品的评点和梳理,以及对于哲学、文坛掌故、文学创作经验的论述,这一切都给人以高屋建瓴之感,是了解西方文学的不错途径。读完他的书,可再一次激起我们阅读的欲望。爱读书且享受阅读的人是幸福的。

最近更新 2019-11-21

如何处理仇人的骨灰

作者 : 钟伟民

有他在的地方,就有江湖;他动一动笔,就有争斗爱他的视他为瑰宝,恨他的却除不掉他专栏随笔十年精选,生活中的必读之书*15岁才小学毕业还没考上中学*17岁成为金庸的中文秘书、董桥的得力助手*18岁开始在文学界获奖无数*2次大闹香港文坛,史称“第一次钟伟民现象”和“第二次钟伟民现象”*张小娴在成名作《面包树上的女人》中特意借用他的诗*小说《雪狼湖》不仅精彩,还被改编成张学友主演的音乐剧,已成经典*小说《花渡》更是和龙应台的《亲爱的安德烈》同获首届“香港书奖”*《如何处理仇人的骨灰》仅书名就红遍全国,也是他最富争议的一部文集他的诗歌曾曾屡次获得香港最高奖项,他的小说已经成为经典,但钟伟民最让人拍案叫好的还是他的专栏文章。霸气外露的他天天写,激进的报纸天天登,一晃十年,就这样写了3600篇!这些文章大到骂特首,小到损明星,包罗万象,唯独没有假仁假义和虚伪文艺。写久了,出名了,他的文章人人看,成了各色人等茶余饭后的重要话题。香港的出版社曾将钟伟民的3600余篇专栏文章整理,精选了600余篇,名为“狼心系列”。这个系列出版了6本,出版后都立刻冲上了各大畅销榜!其中,第二本《如何处理仇人的骨灰》因其“强大的书名”,立刻就被传到了大陆,成为了一部“奇书”。读过的人都说好,没读过的都在找。钟伟民现在定居澳门,已过天命之年的他极少再问江湖事,玩石、贩石度日,过得甚是逍遥。编辑苦求,他才应下,准许推出《如何处理仇人的骨灰》的大陆版,这也是钟伟民专栏文章第一次介绍给大陆读者。出版社不想原封不动引进港版的内容,而是精选了钟伟民的整个“狼心系列”,近400页的内容,超过150篇的犀利文章,精美开本,并请顶级设计师SOMA设计封面,让读者一次性看过瘾。钟伟民在引言中说到:“……《如何处理仇人的骨灰》的书名流进了大陆,凶残如我的读者,个个要看这本书。这下好了,像一个刽子手未出场,吃饭的家什却做了预展,到真见了我用文火煮文人,做起细剐的活儿,能喝一声彩,赏几个铜板就万幸了。”

最近更新 2019-11-21

厚黑新语

作者 : 森村诚一

中国学者李宗吾,在1917年写成轰动一时的奇书-《厚黑学》,70年后,日本著名推理小说家森村诚一举办《厚黑学讲座》亦引起极大轰动。此书的主旨是给那些自觉被上司剥夺了尊严,而又必须捧好饭碗的上班族,提供一个有力的自卫武器。此书详析摸鱼与拉帮结派之秘诀,操纵上司之秘诀,恶人读了没有长进,好人能知所防范。

最近更新 2019-11-21

三剑楼随笔

作者 : 梁羽生

《三剑楼随笔》由查良镛(金庸)、陈文统(梁羽生)、陈凡(百剑堂主)合著。在本书所收的七十余篇随笔中,或谈文史掌故、名人逸事,或评琴棋书画、诗词联谜,或论神话武侠、剧影歌舞,总之,古今中外,无所不谈,而篇篇自成格局,每多神来之笔,此书曾被喻为“新武侠派的历史见证”。四十年前,香港《大公报》的三位青年编辑查良镛(金庸)、陈文统(梁羽生)、陈凡(百剑堂主)同写武侠小说,人称文坛三剑客。1956年10月,他们突发奇想:在《大公报》副刊上开设专栏《三剑楼随笔》,三人合写,每人每日一篇,以展现三剑客交会互放的光芒,他们潇洒,隽永的散文彩笔,为三剑楼增辉添色,给新武侠留下一段历史见证。仅隔一日,金庸就首先为这系列写了第一篇随笔。随后在间有跳期的情形下,梁羽生、金庸和百剑堂主三人以不定循环次序,每日一题不限范围地分开刊载的形式各抒己见,直到一九五七年一月三十曰方无疾而终。专栏持续三个多月,共得文八十四篇(每篇之后,均有作者手书签名;篇数中未计入最后一篇由百剑堂主写的结语),每人各写二十八篇。以《三剑楼随笔》为名的单行本,在一九五七年五月由由香港的文宗出版社出版。与副刊有差异的是:篇目次序略有不同,标题偶有改动;百剑堂主删去自认已失去价值的一篇;若干读者来函收为附录;各篇之末改手书签名为“百”、“羽”、“庸”字样等。其后,还有流通极为有限的台湾风云时代出版公司一九八八年推出的影印本,和上海学林出版社一九九七年的版本,但里面都未加出版说明,也未交代百剑堂主是谁。

最近更新 2019-11-21

尾页

输入页数

(第33/44页)当前16条/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