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返回

搜索 繁体

王阳明全集之二(静心录)

作者 : 王阳明

王阳明(1472-1529),名守仁,字伯安,自号阳明子,为明代著名的哲学家。其学上承孟子,中继陆九渊,而形成为风靡时代中后期并与程朱理学分庭抗礼的阳明心学。其学说不仅对我国明、清现代以至近现代的儒学有较大影响,而且波及日本、朝鲜等国,成为东方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今天,正确评述王阳明学说,是中国思想史和中国文化史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新版《王阳明全集》经过认真校勘整理,为海内外学术界深入研究王阳明学提供方便。

最近更新 2019-11-21

庄子

作者 : 庄周

庄子生于战国期间,活在烽火连天,动洫不安的时代,感到绝望窒息。他是宋人,而宋人因是周征服的殷遗民,悲惨的亡国命运,加上多次的战乱,使他有受尽屈辱及体会亡国的「无力感」。方此纷乱之世,孔孟以仁义礼乐救世,墨子以兼爱奔走于诸国间,但在庄子看来,皆劳而无功,更有「愚知相欺,善否相非」之感慨。而一些「巧言偏辩」者,更为庄子所鄙恶。于是他否定争辩的价值,而主张「弃知」以达天下大治。庄子陶醉于性静的生活,「清静无为,无是无非,无善无恶,无生无死」。他的人生哲学是「依乎天理,因其因然。」他认习俗制度有伤于生命的本质,故他强调反朴归真。这种态度是基于他对生命的热爱,而不是纯然一种厌恶的反动。在庄子三十三篇著作中,包括了所谓的「内篇」、「外篇」、「杂篇」。有些是庄子门人的思想,有些是庄学的旁支,当然,也有一部份是纯正的庄子思想。在这些篇章中,内七篇是很重要的著作,因为它代表了庄子个人纯粹的中心思想,虽然绝大多数都是由寓言所连缀而成一个主题的思想,但这却不妨他思想的连贯性。

最近更新 2019-11-21

觉悟之道

作者 : 那烂陀

本书以巴利三藏经典、注疏以及流传于佛教国家,特别是以斯里兰卡的传统为基础,又是一位佛教僧人的微薄努力。本书的第一部分叙述了佛陀的一生,第二部分阐述了巴利语系佛教。本书是由斯里兰卡的上座部佛学大师那烂陀长老所著。长老在斯里兰卡家喻户晓,以其广博的佛学知识和高深的佛法修证而闻名于上座部佛教国家。 本书共分四十四章。以原始经典为基础,真实地介绍了佛陀的一生、结合现代科学和哲学,精辟地论述了上座部佛教的特色,系统地讲解了因果业报、六道轮回、涅盘及菩萨思想,使人耳目一新,其中更有作者自己修证后的真知灼见,是南传上座部佛教学者的必读书。

最近更新 2019-11-21

哲学问题

作者 : 罗素

本书作者、分析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英国哲学家罗素(Bertrand Russell,1872-1970)是当代西方最知名和最有影响的哲学家之一,也是最为中国读者所熟知的西方哲学家之一。他在数理逻辑的研究领域曾作出过开创性的贡献,同时他还是一位社会活动家和政论家。由于他多方面的成就,他一生曾获得过多种荣誉,包括1950年的诺贝尔奖。在哲学上,他的观点大抵早期是属于新实在主义的,晚年逐渐转向逻辑实证主义。本书是他早期的最后著作之一,书中较全面地阐述了他对许多哲学问题的论点,可以代表他早期哲学思想的一个概括性的总结。

最近更新 2019-11-21

王阳明全集之一(知行录)

作者 : 王阳明

王阳明(1472-1529),名守仁,字伯安,自号阳明子,为明代著名的哲学家。其学上承孟子,中继陆九渊,而形成为风靡时代中后期并与程朱理学分庭抗礼的阳明心学。其学说不仅对我国明、清现代以至近现代的儒学有较大影响,而且波及日本、朝鲜等国,成为东方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今天,正确评述王阳明学说,是中国思想史和中国文化史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新版《王阳明全集》经过认真校勘整理,为海内外学术界深入研究王阳明学提供方便。

最近更新 2019-11-21

王阳明全集之三(悟真录)

作者 : 王阳明

王阳明(1472-1529),名守仁,字伯安,自号阳明子,为明代著名的哲学家。其学上承孟子,中继陆九渊,而形成为风靡时代中后期并与程朱理学分庭抗礼的阳明心学。其学说不仅对我国明、清现代以至近现代的儒学有较大影响,而且波及日本、朝鲜等国,成为东方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今天,正确评述王阳明学说,是中国思想史和中国文化史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新版《王阳明全集》经过认真校勘整理,为海内外学术界深入研究王阳明学提供方便。

最近更新 2019-11-21

智慧金块

作者 : 奥修

这是一本很特殊的书。它没有开头,没有结尾,没有目录,没有章节。任何一页都是开头,都是结尾--随时可以拿起,随时可以放下。在我们每一个人的一生中,对知识的渴望,是每个人都经验过的;但对智慧的追求,却是痛苦的。因为你可以花钱去读书,去寻找知识;但你无法花钱去购买智慧。知识是一种外在的东西,智慧是一种内在的东西;知识可以从别人那里取得,智慧只能来自于你自己的存在。也许我们永远无法回答:智慧是什么?而只能追问:如何获得智慧?奥修告诉我们:唯有当你将觉知(悟性)带进任何经验里,才会有智慧的发生。所以智慧只属于个人,知识则可以属于大家。智慧是永恒的,因为它不拥有时空;知识是会变老,因为它不脱离时空。这里想提醒读者,本书不是在谈论智慧,因为知识是可以谈论的,可以传授的;智慧是不可言说的。但本书的每一页却散发着智慧独有的芬芳--这是奥修的智慧,不属于我们、但我们可以分享他带来的智慧芬芳。你不用去捡起这些里闪光,因为属于你的智慧--只沉静在你自己的存在(beAing)里面。这本书很薄、很小,却装下了一个很大、很凝重的人生课题:智慧大门的钥匙在我们每一个人的手上,但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打开这扇大门。是为序。

最近更新 2019-11-21

我的哲学的发展

作者 : 罗素

《我的哲学的发展》(My Philosophical Development)是罗素(1872~1970)写于1959年的一部著作,顾名思义,这本书是罗素自己哲学思想发展的一个回顾。罗素一生写了大量著作,在这些著作中,罗素很重视自己在1914年和怀特海合著的《数学原理》(三卷本)一书的成就。我们知道,罗素通过这本书建立了逻辑主义数学体系,旨在把整个数学归结为逻辑学。罗素在本书中重点叙述了《数学原理》的基本思想。罗素一生的哲学思想屡经变更,但他在本书中表示,他于1912年写的《哲学问题》可以作为他一生的代表作。罗素作为二十世纪的哲学巨匠,其哲学思想给当代的许多哲学家和哲学流派以很大影响,其中受其影响最深的要算维根斯坦哲学以及整个逻辑实证主义学派。罗素曾于1920年来过我国,在北京大学主讲物的分析、心的分析等哲学问题,对旧中国的学术界也有过广泛的影响。《我的哲学的发展》这本书,是罗素本人对自己哲学思想的总结,作为研究罗素哲学思想的第一手材料,有其特殊的价值。译者温锡增先生,劳作多年,译成此书,因健康欠佳,不遑作序,嘱我们代为小引。

最近更新 2019-11-21

近乎佛教徒

作者 : 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

了悟无常,便是佛教徒本书中,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的以最简单的语言来说明佛教最核心的四法印见地,文字看似简单,却包含了深入浅出的层层奥义。下笔行云流水,诙谐幽默又字字珠玑。在轻快的字句后面,充满了引导无明众生脱离轮回的菩萨大悲大愿。 他爽洁而俐落地破除常人对佛教徒的误解:佛教徒等于祥和与非暴力;其实,这并非佛法的核心。对于要成为一位佛教徒,你必须接受佛教的四法印见地:一切和合现象都是无常,一切情绪都是痛苦,一切事物无自性,以及证悟超越概念。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以实证的经验加以分析,体现四见地最精要的部分,对于修行者有什大的助益。有缘读此书的人,都能更清楚地见识到法教的神髓,了悟无常,解脱万千烦恼;原来,佛教徒不只是著僧袍,坐禅,戒荤食与禁欲;而是觉知这四种见地,化解对如幻世事的执着。

最近更新 2019-11-21

偶像的黄昏

作者 : 尼采

本书系尼采注疏集之一种。尼采在《偶像的黄昏》中总功针对的不是充斥着世界的许多偶像,而是人被不公正地和并非为了他们自己的幸福牺牲给他的偶像。其中格言与箭针对的是认识论、道德和心理学之基本准则形式中的偶像,针对的是这些基本准则那长久的效用或者甚至宗教上得到认证的庄严,还有让那些偶像成为不可侵犯的原则,亦即被人不假思索地接受的公利。尼采通过叩问与倾听的方式进行审视,批判,必要的话还进行纠正。在书中,尼采自称狄俄尼索斯最后的门徒以及永恒轮回的老师。

最近更新 2019-11-21

佛说阿弥陀经

作者 : 释迦牟尼

佛说阿弥陀经六字是经题。经题是经文之纲领。经文是经题之广说。欲解经文,先知经题。古云:智者见经题,便知全部义,愚人见经题,亦能得利益可见一部经之经题何等重要。

最近更新 2019-11-21

金刚经说什么

作者 : 南怀瑾

《金刚经》的这一个重点,彻底破除了一切宗教的界限,它与佛教一部大经——《华严经》的宗旨一样,承认一个真理、一个至道,并不认为一切宗教的教化仅限于劝人为善而已。在座的诸位先生女士们,大概也各有不同宗教的信仰,我们今日研究《经刚经》,先把自己观念意识里宗教的界限和形式放在一旁,然后再来研究《金刚经》的要点与精神这样才会得益。

最近更新 2019-11-21

反抗者

作者 : 阿尔贝·加缪

《反抗者》(L'Homme révolté),是法国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阿尔贝·加缪的代表作之一,于1951年出版。在这本旁征博引的散文中,加缪秉承坦率、正直的态度,重新审视了人类历史长河中闪现的反抗精神:历史层面的法国大革命、俄国革命;思想家层面有萨德侯爵、圣茹斯特、尼采、马克思;思潮流派从虚无主义到超现实主义,从无政府主义到自由主义。加缪在《反抗者》中流露出的批判精神最终奠定了本书的经典地位。如果说加缪一生创作和思考的两大主题就是“荒诞”和“反抗”,如果说哲理随笔《西西弗神话》是加缪对于荒诞哲理最集中的阐释,那么《反抗者》就是全面阐释他反抗思想的理论力作。笛卡尔有一个举世闻名的命题:“我思故我在”,把思想提高到人之所以为人、人之所以存在的唯一标志、唯一条件。加缪在《反抗者》中,则提出这样一个命题:“我反抗故我在”,将反抗视为人之所以为人、人之所以存在的标志与条件。是的,既然世界本就是荒诞的,对人的理想、人的愿望、人的呼喊只有冷漠的沉默与恶意的敌对,那么,人如果没有反抗,又何以为人?又与蠕虫何异?既然人生而荒诞,为了不至于自杀,为了在荒诞和绝望中寻出人值得活下去的理由,就必然要进行反抗。也唯有通过反抗这一条出路,才能最终体现出人之为人的尊严和意义。《反抗者》体现出来的精神和勇气,足以与《西西弗神话》前后辉映,足以为加缪“在荒诞中奋起反抗”的一生画上一个完美的句号。

最近更新 2019-11-21

静心:狂喜的艺术

作者 : 奥修

奥修是印度人,曾研习过哲学,当过许多年哲学教授。他生在东方的文化氛围里,又熟谙西方文化,他肉体生命极其有限,只活了50多岁,可他的精神生命却是无限延长的。他的生命的精神形式,就是他的600多本著作。奥修的书都是说出来的,他语调平缓,滔滔不绝,把人类漫长的历史,通过极其通俗的语言讲述出来。因此,只要是活着的人,都能听懂。尤其是他把很多深刻的道理,用通俗简单的故事加以阐述,娓娓道来,富有韵律,使听者心动。在奥修的书卷里,我感受到的是,他力主向生命本真回归。生命其实是简单的、透明的。因此,简单是真,简单是美。

最近更新 2019-11-21

责任的重负·布鲁姆、加缪、阿隆和法国的20世纪

作者 : 托尼·朱特

《责任的重负·布鲁姆、加缪、阿隆和法国的20世纪》是托尼·朱特的代表作之一。在这本书中,他选取了阿尔贝·加缪、莱昂·布鲁姆、雷蒙·阿隆这三位法兰西精神优秀的代表人物,还原他们生活的年代,考察他们的言行与历史纵横嬗变之间的联系,讨论知识分子与思想史的诸多重要议题。托尼·朱特认为,评价知识分子的核心词应是“责任”。这三位道路迥异却共同拥有“勇气与正直”这种道德人格的知识分子,在投入公共生活之后,将个人利益置于公共责任之下,以独立的良知发言,以一致的言行影响现实政治、纠正时代谬误,并不惜为此付出沉重的代价,才有所谓“责任的重负”。他们活在一个不负责任的时代,但更重要的是,“他们经历过,并反对这个不负责任的时代”。可以说,他们不单代表了现代法国的思想和政治文化中独特的、令人憬悟的一种声音,还代表了现代社会和思想中许多优秀的持久的价值——过去是,如今也是。

最近更新 2019-11-21

上帝之死

作者 : 尼采

作为古希腊文化景仰者的尼采,对于现有人类历史抱有极其悲观的想法,在提出对超人的预言后,他宣布了上帝的死亡。在《上帝之死》这本书中对基督教的传统道德观念进行了猛烈的抨击,并对基督教的历史渊源进行剖析,尼采认为根本没有基督教,基督教是伪造和谎言构成的,这种空前的说法曾震撼了整个世界。这是一本让你读起来爱不释手的哲学经典,从中可以领略到伟大思想家那超前且精妙深奥的思想。

最近更新 2020-04-29

尾页

输入页数

(第4/7页)当前16条/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