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返回

搜索 繁体

歇马山庄

作者 : 孙惠芬

新婚之夜的一场火,烧毁了一对新人的幸福生活,歇马山庄的村民也开始了在改革浪潮冲击下的多彩日子。被新的社会观念所冲击涤荡的表扬表现出更加鲜活、灵敏的状态;新的人限关系、新的人格人性,使人们对社会生活变化的急遽有所震动。

最近更新 2019-11-21

孔雀的叫喊

作者 : 虹影

三峡的女儿,献给母亲即将消失的家乡和小塘的礼物本书以长江三峡大坝水库的建造这一历史事件为背景,描写柳璀在三峡故地的所见所闻,展示在历史的变革与发展的过程中,真善美与假恶丑的激烈斗争,最后,柳璀迷惑了:三峡风景秀美脱俗,人们却折腾出那么多的仇恨……

最近更新 2019-11-21

杀夫

作者 : 李昂

《杀夫》获七十二年联合报中篇小说首奖,发表之时,引起正反两方的极度争议,作者因此广受瞩目。《杀夫》以台湾农村生活为背景,探讨人性的不可捉摸,尤着眼于人与兽之间剃刀边缘的挣扎,写作手法细腻而深刻,无论人物造型或情节结构,均有其独到处,营造出极强的文字感染力。本书德文译本已出版,李昂亦因此书而入世界文坛之林,喜爱小说的读者不可不读。白先勇:杀夫这篇小说非常复杂,写人性的不可捉摸,人兽之间剃刀边缘的情形,写得相当大胆,相当的不留情。写没有开放的农业社会中,中国人的阴暗面,把故事架构在原始性的社会里来研究人兽之间的一线之隔,这是篇突破的作品,打破了中国小说很多禁忌,不留情地把人性最深处挖掘出来。

最近更新 2019-11-21

紫晶月季花

作者 : 残雪

本书是残雪作品系列之一。该系列一共五种,是残雪2003—2013年间的短篇小说全集。本书共13篇,12万字。有《美人》《小潮》《石桌》《雪罗汉》《二麻进城》《都市里的村庄》《红叶》《紫晶月季花》《贫民窟的故事》(系列5篇)等篇目。这些作品是首次整体结集出版。残雪是以短篇小说打开与读者的沟通渠道的,这些奇思异想的篇什,短则几千字,长则一万多字。它们大多描写底层人们对生活充满独特性的体验。细细品味,可以感悟到残雪文字中浓郁的先锋意味和独特的文学情怀。残雪是先锋派作家的权威代表被海外评论家认为是中国最有创造力的作家她是作品在海外被翻译出版最多的中国女作家残雪2003—2013年间短篇小说全集首次整体亮相我的短篇的功能是切入,像一把无柄的剑一样进入地层垂直向下运行。有时候我也想过,也许它们竟然是那种能够诱使人不断猜测下去,却始终到达不了谜底的谜语?那将是何等的糟糕,却又是多么美妙的一件事啊!——残雪

最近更新 2019-11-21

光和影子

作者 : 何立伟

收录了作家何立伟的一些短篇

最近更新 2019-11-21

习惯死亡

作者 : 张贤亮

是一部反映知识分子心态的长篇小说,张贤亮打破以往传统叙事模式,采用意识流的手法讲述一个经历过“文革”的知识分子,若干年后的内心自省。他曾经主动地去寻找过死亡。死亡是一次壮举。由于这种壮举一生中只能进行一次,因而具有绝顶的重要性。那是在劳改农场的一次晚点名之后,他一百听着一、二、三、四……十二、十三、十四……的报数声,一面思索着寻死的方法。目的确定之后,方法是很关键的。没有月亮,天和地都一片漆黑。仿佛有星光,还有队长手中的马灯乱晃。各个组的报数声都隐蛇。这时他觉得有一丝阴森的仇恨和令人心悸的爱意纠缠在一起,从心氏冉冉升起。

最近更新 2019-11-21

穷县

作者 : 何申

暂无简介

最近更新 2019-11-21

灵魂饭

作者 : 余华

余华是因小说享誉方坛的,1998年,意大利已将在国际上具有较高影响力的格林扎纳·卡佛文学奖颁发给这个渐出国门的优秀作家,而这个奖十二年前也曾颁发给1998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萨拉马戈,以及略萨、君特·格拉斯、多丽斯·莱辛、富恩特斯等国际知名作家。当余华被问到如何又迷恋上随笔了,他这样回答:随笔与小说有思维方式上的截然不同,我写随笔是被一种新的思维方式迷恋了,我不常写散文,它在思维方式上与小说没有什么变化。现实生活、对小说和写随笔的就的完全不同的人生经历。开始我完全找不到随笔的语言序,现在已经写得秀快,但是我认为不能再写了,因为我发现我写随笔的同时写小说的欲望在减弱。将随笔的精华结集也足对我三年多写作随笔的总结。读余华随笔,您会感受到他独特的思维方式及文体。他对句子的穿透力达到惊人的程度,以至于现实仅仅存在于句子的力量抵达的空间,含混但是精确,模糊却又透明。因此,在当代各路作家徘徊于新状态、私人写作的路上之时,具有超越被超越、反叛被反叛精神的余华回到了经典。在这个语言铺就的途中,余华再度与内心相遇,这即是余华常说的虚无的写作,因为虚无就是回到真正的内心,亦即朝向内心的写作。

最近更新 2019-11-21

驼子要当红军

作者 : 胡发云

暂无简介

最近更新 2019-11-21

酒徒

作者 : 刘以鬯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香港,商品经济盛行,文艺也高度商业化。一位艺术良心未泯的作家,挣扎于理想与现实的冲突中,不愿典卖自我价值而不能,只好一面煮字疗饥,靠写文字垃圾求取生存,一面自责忏悔,借酒麻醉,沉沦为不能自拔的酒徒……《酒徒》创作于上世纪60年代初,被誉为“中国首部意识流小说”,入选“20世纪现代小说经典名著百强”。2004年引发香港导演王家卫拍摄电影《2046》。2011年由香港导演黄国兆拍摄成电影。

最近更新 2020-12-28

作者 : 郑义

1966年,文化大革命的风暴骤起,青年学生卢丹枫、李红钢高举造反有理的大旗,热血沸腾地参加了红卫兵,投身在这场史无前例的运动中。卢丹枫与李红钢正在热恋着,但变幻莫测、来势迅猛的大革命却把这一对自同一面战旗下冲杀出来的恋人变成了你死我活的敌人,在极左路线影响下,他们各自参加了势不两立的红旗派和井岗山派。继夺权斗争之后的文攻武卫,使武斗逐步升级。身为红旗派作战部长的李红钢被井岗山抓获;丹枫设法放走了红钢,但事后又在谴责自己的不忠;逃生后的李红钢一面布置血洗井岗山的战斗,一面又在为坚守据点的卢丹枫担忧。要革命,还是要爱情,矛盾和痛苦在折磨着这 对青年人。一天黄昏,残酷的武斗开始。井岗山寡不敌众,形势危急。战友们的鲜血激起卢丹枫的仇恨,毅然向对面的李红钢开枪;身负重伤的李红钢仍率众猛冲,攻占了井岗山的高楼上的据点,并在顶层上堆积着尸体中找到了昏迷的卢丹枫。血战之后,在硝烟迷漫之中,恋人重逢,他们都坚定地劝对方投降,最后,绝望了的卢丹枫高举着井岗山的战旗,跳下主楼……卢丹枫死后,李红钢万念俱灰,他退出了组织,当了逍遥派。但是,严酷的斗争并未能放过他。两年后,井岗山掌了权。李红钢作为逼死卢丹枫的反革命凶手,被处以枪决。光阴荏苒,文化大革命已成过去。但血的教训必须记取,这样的历史决不允许重演!

最近更新 2019-11-21

上海之死

作者 : 虹影

是首部中文旅馆小说,写的是一个精彩的谍报故事.1941年秋冬,中国孤独的坚持抗战已四年,欧洲战事到了最紧急关头,上海孤岛却如世外桃源。导演谭呐决定演出浪漫爱情剧《狐步上海》,请客居香港的名演员于堇回沪演出,于堇同意了,却有她自己的几重目的,她住进国际饭店,与盟国,日军,汪伪,以及其他方面的谍报人员展开了一轮争分夺秒的情报战.

最近更新 2019-11-21

人生

作者 : 路遥

原载《收获》1982年第三期,获1981——1982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小说以改革时期陕北高原的城乡生活为时空背景,描写了高中毕业生高加林回到土地又离开土地,再离开土地,再回到土地这样人生的变化过程构成了其故事构架。高加林同农村姑娘刘巧珍,城市姑娘黄亚萍之间的感情纠葛构成了故事发展的矛盾,也正是体现那种艰难选择的悲剧。

最近更新 2019-11-21

我和上帝有个约

作者 : 北村

故事发生在一个被称为樟坂的城市。这个城市的最大特点就是和这个国家的其他城市一个样。也许这会被指责为不负责任的说法,但却是事实。抵达樟坂的时候正值初夏,从火车站走出来一眼见到这个城市的时候,竟有一种故地重游的感觉:和这个国家几乎所有的城市一样,你首先会看到大量由白色瓷砖粘贴外墙的建筑物,它们都是呈现一种盒子的形状,毫无章法地堆砌在一起,仿佛一个醉徒随手码放的积木。火车站外面无一例外是大量的三轮摩托车,这种被称为摩的的简易交通工具,蝗虫一样乱窜,发出隆隆的声音。使人很难想象周边的居民如何入眠。在樟坂个人隐私得不到尊重,但也不会引致太大的争议,因为这里有一种约定俗成的说法:即有关生存权大于其他一切权利的观点。严重的噪声理所当然地被划人生存权的合理代价的范围——这可能只是一个微不足道的问题,还有更重大的问题,比如在樟坂的成功广场是不允许人们长时间逗留的,据说这会影响其他人的逗留,如果发现同一个人在一天内三次进入广场,或者连续在广场滞留半天以上,则有可能视为可疑的人,被维持治安的警察劝离,这是被称为柔性驱离的作业。据说是为了行人的安全。这项规定虽然有诸多让人难以理解的地方,但它一直在樟坂实行

最近更新 2019-11-21

俗世奇人

作者 : 冯骥才

《俗世奇人》共有17篇作品,是作者的文化小说的最后一个系列。文章用天津话以及古典小说的白描入笔,极具有故事性和传奇性,并由日本画家作了精美的插图。旧天津卫本是水陆码头,近百余年来,举凡中华大灾大难,无不首当其冲,因而生出各种怪异人物,既在显耀上层,更在市井民间。这些人物空前绝后,然而都是俗世里的俗人;这些事情匪夷所思,却都是真人真事——在冯老独具的眼里、幽默的笔下,这些俗世奇人个个显的生动有趣,活灵活现。注:以上前九题为作者《俗世奇人》内容,后九题属于《市井人物》内容,且《市井人物》发表在前。一不小心收录在一起了,不过文章每一人物自成篇章,不影响阅读。

最近更新 2019-11-21

银城故事

作者 : 李锐

《银城故事》表现出李锐以往小说创作中的一个既有特点、这就是叙事的浑象性、氤氲性,也既无论大的故事、小的情节,作者在叙述中,一般不说破、不说满、不说完、总要给读者酌留一些想象的余地和填充的空间。

最近更新 2019-11-21

尾页

输入页数

(第19/60页)当前16条/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