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中天(1947年2月8日—),湖南长沙人,中国知名作家、学者、教育家,厦门大学教授,第八届中国作家富豪榜致敬作家。他长期从事文学、艺术、美学、心理学、人类学、历史学等研究,著有《美学思想论稿》、《艺术人类学》等著作。撰写出版了“易中天随笔体学术著作·中国文化系列”四种: 《闲话的中国人》、《中国的男人和女人》、《读城记》和《品人续录》 。2005年央视《百家讲坛》“开坛论道”的学者,2006年在央视“百家讲坛”主讲《汉代风云人物》、《易中天品三国》。
易中天的全部作品集
《易中天中华史:汉武的帝国》作者是易中天。他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他礼遇知识分子,用法律震慑豪强,厌恶贵族,偏爱草根。他定下的官吏制度沿用上千年,皇权达到巅峰。他的军队攻无不克,匈奴人丢盔弃甲逃亡大漠。他的政府制霸西域诸国,丝绸之路畅通无阻。他最开放,也极霸道。他说,犯我大汉者,虽远必诛。他是汉武大帝,他的国首度成为全球第一帝国!
朱元璋称帝没多久,就掀翻了传统政治的桌子,通过一系列组合拳,重建了帝国的制度,改变了中华的航向。朱棣从侄子手中篡取皇位,并将国都迁往边地北京,他的制度设计,更是奠定了整个明朝的个性和特色。朱明王朝,是彻头彻尾的朱姓王朝:皇帝们恣意任性;大臣们沦为家奴;文字狱和太监擅权层出不穷;锦衣卫和东西厂无孔不入。而在皇权的边缘,南国富庶,人物风流。繁华的城镇里经济活跃,并催生了多样而新颖的市井文化。从庙堂到江湖,大明精彩。
如何治国?如何做人?孔子说:仁。孟子说:义。墨子说:公平正义。杨朱说:我一毛不拔。庄子说:我的人生与你无关。老子说: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荀子说:与其怨天尤人,不如奋发图强。韩非子说:仁和人都是靠不住的,霸道才是真王道!人性善还是恶?王要仁慈还是法治?社会公平能够实现吗?儒、道、墨、法,先秦诸子三百年大辩论,请看中华民族群星璀璨的时代!
《易中天中华史:女皇武则天》作者是易中天。临终前,八十一岁的女皇帝赦免了情敌和政敌,换上石榴裙,留下无字碑。一代女皇武则天,一生风起云涌前所未见,到底是什么造就了她和她的时代?一个女子的能量在历史中究竟能有多强?那个时代的实际样貌又是怎样的?女皇武则天也有她的弱点和不安吗?解答这些疑问,感受那段历史,请阅读《易中天中华史:女皇武则天》。中华民族到了关键的时刻。在这个关键时刻,我们有必要重新审视历史。审视世界文明中的中华文明,找到中华文明中的共同价值,明白未来世界中的责任担当,也才能看清文明的意志,找到中华的位置。这就是《易中天中华史》的任务。至于结论,也许会有,也许没有。但即便没有,探寻和反思本身,也是一件非常值得去做而且充满乐趣的事情,诸位难道没有兴趣吗?从木材商的女儿变成昭仪宫人,从寂寞深宫度日到感业寺伴青灯古佛,武媚娘的传奇却刚刚开始。宫斗、布局、上位,洛阳变成神都,大唐让位大周,一代女皇,从未有过,也不会再有。
汉室倾颓,战乱连绵;群雄逐鹿,天下三分。这段由于《三国演义》的妙笔生花而家喻户晓的历史,本性究竟如何?它背后的深刻意义和支配力量是什么?为什么大一统的中华帝国史,会有三个汉民族政权的“第三者插足”?曹操、孙权、刘备和诸葛亮身上,分别体现出怎样的风采和精神?在本书中,并没有什么忠义与奸邪的斗争,只有尽可能接近真实的历史。
品读中国书系之三。本书的写作,除恩格斯的《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是最重要的指导性参考书外,许多研究这一问题的著作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其中最主要的有:福柯《性史》,莫里斯《裸猿》,唐娜希尔《人类性爱史话》,费孝通《生育制度》,刘达临《中国古代性文化》,闽家胤主编《阳刚与阴柔的变奏》,吴诗池、李秀治《中国人的婚姻观与婚俗》,姜绪源《中国妻妾》,孔庆东《青楼文化》,其中尤以刘达临先生的《中国古代性文化》资料最为翔实,极具参考意义。此外,还引用了周国平《守望的距离》和杨东平《城市季风》两书部分观点。限于本书体例,参考引用部分不能一一注明,只能依照国际惯例,开列书目在此,并致谢忱。本书主要是写给普通读者而非专家看的,许多观点都未能深入展开论证。读者如有兴趣深究,请参看拙著《艺术人类学》(上海文艺出版社1992年版)和《闲话中国人》(华龄出版社1996年版)。本书除对中国人的两性状态和两性关系进行了描述和剖析外,第三章还对人类和中国人两性关系的历史用作者自己的眼光作了回顾和检讨,第九章则对男女关系以及爱情、婚姻、家庭、人性等问题发表了作者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因为仅仅只是作者自己的回顾和检讨,作者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所以并不强求读者同意。知我罪我,一任诸君。
《易中天中华史:王安石变法》作者是易中天。面对大宋王朝的重重危机,新即位的年轻皇帝宋神宗打算革除弊政,重振国威。他需要一场革新,更需要一个帮手。才华横溢的王安石登上了变法舞台,他网罗改革派人才,成立推动变法的相关机构,一系列新法迅速展开。不料改革愿望虽好,执行起来却弊端不断。反对派群起而攻,王安石两度罢相,坚决要求守护祖宗家法的司马光执政,尽废新法。理智的苏东坡新旧两边都不讨好,几乎因乌台诗案而丧命。一群聪明正直的政治家,最终却让变法沦为一场拉锯混战,大宋王朝的命运也因此被改变。
公元610年堪称非比寻常。就在这一年,再赴江都的隋炀帝开通了江南河,自京口至余杭全长八百里。与此同时,伊斯兰教的伟大先知穆罕默德得到了天启,而一位名叫希拉克略的人则成为拜占庭的皇帝。此后的世界,便是拜占庭、阿拉伯和隋唐帝国叱咤风云的舞台。三大帝国创造了影响世界的文明,而这文明还都与宗教有关。那么五大宗教中,为何基督教、伊斯兰教和佛教成为世界宗教?离家出走的佛教,又如何改变基因成为禅宗?禅宗丰富了中华智慧,却为何同时也让我们错失良机?了解基督教、伊斯兰教和佛教的历史,领略中华文明华彩乐章,请阅读“易中天中华史”新卷《易中天中华史14·禅宗兴起》。自从隋炀帝打通南北大运河,穆罕默德在麦加得到天启,世界就进入了洗牌的时代。洗牌风起云涌地延续了好几个世纪,从阿拉伯人建立世界大帝国,日耳曼蛮族成为欧洲新主人,直到成吉思汗的蒙古旋风横扫欧亚大陆,奥斯曼土耳其成为伊斯兰世界的主宰,拜占庭作为千年帝国落下帷幕。而基督教、伊斯兰教和佛教则成为三大世界宗教。这就是文明的走向。在这浪潮激荡的岁月,中华文明一方面与世界保持着若即若离的联系,并将佛教中国化为禅宗,另方面则按照自身的趋势走向巅峰。灿烂辉煌的唐宋,正是世界文明圈的时代。学者易中天,颠覆传统史学著作的写作方法,以优美诗意的语言、独特创新的全球视角,将用五年时间写作五部共三十六卷巨著《易中天中华史》第一部《中华根》,第二部《第一帝国》,第三部《世界文明圈》,第四部《跌宕时代》,第五部《大变局》。跟随《易中天中华史》,我们将进行一场历史寻根之旅,体验夏的质朴、商的绚烂、周的儒雅、汉的强悍、唐的四海为家八方来朝,品味宋的纤细、元的空灵,直至明的世俗,清的官腔。由此解开诸多历史的疑惑:夏商周是王朝吗?先秦诸子都是谁?魏晋风度长什么样?盛唐之音你听见过吗?当旅程结束时,我们或将明白:什么是中华根、中华梦、中华魂。
我们总是习惯于把王朝的兴衰、事业的成败、历史的更替和事情的对错都归结为个人的原因,归结为某个领袖人物和主导人物个人品质的优劣好坏。与此同时,历史人物也都按照一种简单的善恶二元化论而无一例外地脸谱化了,中国历史则变成了一个大戏台。但我们从来就不知道舞台上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白脸和白鼻子,也不知道红脸和黑脸的什么时候才能出现,因为我们不知道编剧和导演是谁。我们只能寄希望于运气和等待,却不肯承认每一次善报,往往也差不多意味着下一次恶运的来临。三国是一个风云变幻,沧海横流,英雄辈出,令人神往的时代,不知多少盖世英雄在那里大显身手,叱咤风云,正可谓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曹操就是其中一位影响历史进程的重要人物。他生前威震天下,他死后骂名最多,有人说他是英雄,有人说他是奸雄。在历史的记载中,为什么他的所作所为总是自相矛盾,众说纷纭?曹操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在他前期有着什么样的功过得失?易中天教授将从平民角度为您解读。
《易中天中华史:国家》作者是易中天。为什么文明的标志是国家?为什么世界各国的体制五花八门?从部落到国家,是历史的岔路口。世界各民族开始分道扬镳,朝着认准的方向往前走。罗马共和、希腊城邦民主,西周受命于天。《易中天中华史:国家》回到历史现场,探寻国家的起源和机密。
《易中天中华史:两汉两罗马》作者是易中天。大汉与罗马曾双雄并峙,几乎同时成为世界性文明,又先后陷入分裂状态。然而,中华在短暂分裂之后重归一统,罗马却走上了不归之路。一个有着当时最优越制度的国家为什么会灭亡?一个没有宗教信仰的民族却为什么能维系文明数千年不中断?没有中断的文明为什么会逐渐失去世界性?消亡了的文明又为什么能重生,并成为西方现代文明的源头之一?本书将从世界、历史、制度、信仰和信念五个方面展开讨论,试图解开这些奥秘。
《易中天中华史12·南朝,北朝》是易中天中华史第十二卷(第二部《第一帝国》终结篇),它上承秦汉、下启隋唐,书写了中华史上最动人的一段乱世。北方五胡乱华,却最终全盘汉化。北魏孝文帝为争正统,强逼鲜卑大臣们在朝堂上只能说汉话,胆敢违命,撤职查办!严令宫中女人只能穿汉服,本族的夹领小袖一律废除……北方这座大熔炉,见证了民族融合的力度。南方王朝更迭,宋齐梁陈,个个短命……南方这块试验田,验证了士族的没落。易中天中华史《易中天中华史12·南朝,北朝》,依据权威可靠的历史文献,以经典的易中天式解读,使南北朝历史从此变得条理清晰、轻松好读,让你两小时读懂四百年乱世风云。刘渊明明是匈奴天子,却定国号为汉,把刘邦、刘备奉为列祖列宗,选择了“借壳上市”。石勒不过是个被人贩卖的奴隶,却封王称帝,成功实现“逆袭”。苻坚一统北方,踌躇满志,淝水一战,落得风声鹤唳、草木皆兵。剃光头、留辫子,原始野蛮的鲜卑拓跋部,悄然在北方崛起,“胡无百年国运”的神话从此被打破。拓跋改为元姓、独孤改为刘姓、步六孤改为陆姓……不讲鲜卑语讲汉语,不穿鲜卑服穿汉服,是什么让孝文帝下定全盘汉化的决心?宋武帝刘裕的九个儿子,四十多个孙子,几乎都死于非命。十五岁的齐和帝不愿意吞金自杀,要来好酒喝得大醉,任由梁武帝派来的杀手把自己送上西天。梁武帝没事儿就闹出家,四次舍身同泰寺,逼得大臣们花了四个亿为他赎身。亡国之君陈后主,在隋军打进城的时候自作聪明地躲在井里,不料对手要“落井下石”,被一根绳子拉了上来,也喜剧性地结束了一个时代。
朱元璋称帝没多久,就掀翻了传统政治的桌子,通过一系列组合拳,重建了帝国的制度,改变了中华的航向。朱棣从侄子手中篡取皇位,并将国都迁往边地北京,他的制度设计,更是奠定了整个明朝的个性和特色。朱明王朝,是彻头彻尾的朱姓王朝:皇帝们恣意任性;大臣们沦为家奴;文字狱和太监擅权层出不穷;锦衣卫和东西厂无孔不入。而在皇权的边缘,南国富庶,人物风流。繁华的城镇里经济活跃,并催生了多样而新颖的市井文化。从庙堂到江湖,大明精彩。
靖康耻,风波狱;临安风,崖山雨。命运多舛、半壁江山的南宋,却成为世界上第一个亿级人口的大帝国。海外贸易覆盖欧亚非,程朱理学影响元明清,词的境界和韵味更是臻于,苦难而风流的时代一言难尽。
管仲实行军政一体,重装升级了齐国的战斗力,齐桓公就此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商鞅变法,手腕铁血,一天处决囚犯七百多人,使秦国从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战国最大的赌棍苏秦,伙同张仪合纵连横,将七个国家的命运握在掌心……五百年间,圣贤们辩论真理,国君们争夺霸权。从春秋到战国,是中国历史上群星辉映的浪漫时代。
易中天反思秦汉之后的帝国制度:“从秦灭六国到辛亥革命,中华文明70%的历史都是惆怅,而惆怅,是因为在乎。”中西历史的进程,是一个“交相胜”的过程。有时候我们比人家好,有时候人家比我们强。麻烦仅仅在于,人家比我们强,是在近现代。我们的风光靓丽,却已成明日黄花。这才让人惆怅。惆怅,就是失落、怅惘、迷茫,即”怅然若失”,因为我们原本不该这样。这就必须反思秦汉以后的帝国制度,甚至反思帝国之前的邦国制度。但顺藤摸瓜,由近及远,还得从帝国说起。何况我们的成败得失,包括汉唐盛世之辉煌,鸦片战争之惨痛,也确实跟它息息相关。事实上,一种制度能够实行两千多年之久,又居然会在一夜之间轰然倒塌,必定是有利有弊。没有利,就不会存在;没有弊,就无须革命。所以,帝国必须终结,也一定会终结。终结之后,留下的就是惆怅,还有教训。《帝国的惆怅》以人性为视角,以故事说人物,以人物说历史,以历史说文化,以文化说人性,解读中国传统社会政治、帝国制度与人性之间的关系,反思中国传统社会政治和帝国制度。
秦最终夺取了天下,只能归结为秦国有当时最管用的制度,或者说,他们把这个新制度建设得最彻底。这就是初具规模的中央集权制。这是一个帝国制度不断成熟、完善的过程,它表现为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秦创郡县制,汉因之;隋创科举制,唐因之;宋创文官制(文臣将兵制),明因之;明创阁臣制,清因之。世界上没有免费的的午餐。伦理治国或者说独尊儒术的原则维护了帝国制度,却让我们民族付出了巨大的代价。皇帝对官员常有一种复杂的心理。一方面,他离不开官员;另一方面,他又近乎本能地认为帝国的事情会坏在这帮家伙手里。奇怪,帝国的产权怎么会成为问题呢?“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这不是很清楚吗?公元1911年,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王朝——大清,在内外交困中灭亡了。随同它一起被埋葬的,还有整个帝国制度。易中天先生的《帝国的终结》,就是他对于中国历史的一种解读方式,或者说是对于中华帝国从形成、发展到终结的历史的一种独特理解。读者诸君如果静下心来,细细品味,便不难发现,他对于“封建”本意的理解,对于“天下为公”的“公天下”的理解,都有一些独到的看法,显现了对历史与现实的睿智与敏感。
200多年前,蛮荒大陆上的一群乡巴佬齐聚费城,为了制定世界上第一部宪法吵得不可开交。在3个多月的时间里,阴云与曙光同在,妥协与原则共存,谁都没有想到,最后磕磕绊绊通过的《联邦宪法》,日后会成为美国人的世俗《圣经》,影响遍及世界。现在看来,事情可能好就好在当时大家都没有什么宏伟理想和绝对主张。理想是有的,但不宏伟;主张也是有的,但不绝对。不宏伟,就能务实;不绝对,就好商量。制宪代表的原则也很简单——以法治国,三权分立,保护公民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惟其简单,才是底线;也惟其简单,才可坚守。底线弄复杂了,就弄不清,也守不住。其实,一旦守住简单的底线,加上务实的态度,许多事情都好办了。有些事情说复杂也复杂,说简单也简单。美国人的底线就很简单,只不过“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这样几个字。即便展开来,也不过这样一些内容:不得立法建立宗教或禁止宗教信仰自由;不得立法剥夺言论自由和出版自由;不得立法剥夺人民和平集会、向政府请愿、表达不满和要求申冤的权利。然而这样简单的几个字,却是他们的生命线和命根子。在他们看来,如果宪法不能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他们就宁愿不要宪法,也不要什么美利坚合众国。所以,简单的东西未必简单。而且,惟其简单,才是真理;也惟其简单,才可坚持。真理从来就不是什么天花乱坠或者高深莫测的东西。它应该是人人都能明白、人人都能掌握的。
他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他礼遇知识分子,用法律震慑豪强,厌恶贵族,偏爱草根。他定下的官吏制度沿用上千年,皇权达到巅峰。他的军队攻无不克,匈奴人丢盔弃甲逃亡大漠。他的政府制霸西域诸国,丝绸之路畅通无阻。他最开放,也极霸道。他说,犯我大汉者,虽远必诛。他是汉武大帝,他的国首度成为全球第一帝国!
一部关于中华文明的百科全书。为您讲述三千七百年以来,我们的命运和选择。一部轻松好读、引人入胜、波澜壮阔、气势恢弘的中华史诗。迄今为止唯一一部从全球视角为中华文明立传的经典巨著。易中天将历史聚焦于中华民族的命运和选择的关键拐点。翻开本书,您将清晰地明白什么是中华根、中华魂,知道中华文化的根在哪里、魂在哪里。为什么文明的标志是国家?为什么世界各国的体制五花八门?从部落到国家,是历史的岔路口。世界各民族开始分道扬镳,朝着认准的方向往前走。罗马共和、希腊城邦民主,西周受命于天。《易中天中华史2·国家》回到历史现场,探寻国家的起源和机密。
《易中天中华史:奠基者》作者是易中天。以人为本、以德治国的理念三千年前就有吗?为什么说周人是中华文明的奠基者?翻开本书,探索中华的文化系统起点,中国人的智慧本源。本书与《易中天中华史:祖先》(史前文化系统)《易中天中华史:国家》(世界文明系统)共同构建了中华历史的坐标。
大汉与罗马曾双雄并峙,几乎同时成为世界性文明,又先后陷入分裂状态。然而,中华在短暂分裂之后重归一统,罗马却走上了不归之路。一个有着当时最优越制度的国家为什么会灭亡?一个没有宗教信仰的民族却为什么能维系文明数千年不中断?没有中断的文明为什么会逐渐失去世界性?消亡了的文明又为什么能重生,并成为西方现代文明的源头之一?本书将从世界、历史、制度、信仰和信念五个方面展开讨论,试图解开这些奥秘。
爱美,清谈,酗酒,嗑药,男人女性化,这是怎样的风度?漂亮又丑陋,清高又贪婪,潇洒又势利,高雅又庸俗,真实又虚伪,这是怎样的时代?江山易主,中原逐鹿,衣冠南渡,五胡入华,这是怎样的变故?畸形的独立,病态的自由,虚无的真实,脆弱的美,这是怎样的追求?中华的历史为什么注定有此一劫?魏晋在历史上的地位究竟如何?这些难解之谜留给我们的启迪又是什么?
《易中天中华史:百家争鸣》作者是易中天。如何治国?如何做人?孔子说:仁。孟子说:义。墨子说:公平正义。杨朱说:我一毛不拔。庄子说:我的人生与你无关。老子说: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荀子说:与其怨天尤人,不如奋发图强。韩非子说:仁和人都是靠不住的,霸道才是真王道!人性善还是恶?王要仁慈还是法治?社会公平能够实现吗?儒、道、墨、法,先秦诸子三百年大辩论,请看中华民族群星璀璨的时代!
《易中天中华史:青春志》作者是易中天。比荆轲更悲壮的刺客,事成之后毁容、剖腹,只为保护雇主与家人。比希腊的海伦更多情的美人,春秋诸国为她燃起特洛伊战争之火。那样的男人和那样的女人,真性情、真血性,只生活在我们民族的青春期东周。《易中天中华史:青春志》和您一起探寻,我们民族青春期东周时的人之初,性本爽。易中天最新历史巨著!讲述3700年以来我们的命运和选择。和您一起探寻我们民族的青春期东周,那时的男子义气血性、女人浪漫多情,青春期的中国人长生不老!
看清自己,必定先要追根寻源。神话和传说,都是民族的童年记忆,无不隐含着某种文化的秘密和梦想。神的历史就是人的历史,是人类自我认识的心灵史。只要抹去神秘的色彩,我们就能打开迷宫,依稀看见一些真实的东西。《易中天中华史1·祖先》和您一起探寻中华文明的源头,发现我们祖先——女娲、夏娃、伏羲、炎黄、尧舜的本来面目。
《易中天中华史:秦并天下》作者是易中天。商鞅变法,秦愤而崛起,秦始皇灭六国,并天下,建立君主专制大一统国家。他勤政。每天看完一百二十斤竹简奏章才去休息。他谨慎。殿上绝不允许有人携带武器,以至于荆轲来刺杀他,所有人只能干瞪眼他狐疑。每天变换住处,谁要是暴露行踪就是死罪。他残忍。对李斯的批评传出宫外,因查不出是谁泄密,便将在场的人都杀掉。设防如此,该坐稳江山了吧?然而,秦的苛政却亲手把自己送上断头台,大秦巨轮仅仅十五年就沉没了。楚汉相争,刘邦称帝,沿用秦朝制度。大秦没死,秦始皇首创的帝国制主宰中华历史两千一百三十二年。
面对大宋王朝的重重危机,新即位的年轻皇帝宋神宗打算革除弊政,重振国威。他需要一场革新,更需要一个帮手。才华横溢的王安石登上了变法舞台,他网罗改革派人才,成立推动变法的相关机构,一系列新法迅速展开。不料改革愿望虽好,执行起来却弊端不断。反对派群起而攻,王安石两度罢相,坚决要求守护祖宗家法的司马光执政,尽废新法。理智的苏东坡新旧两边都不讨好,几乎因“乌台诗案”而丧命。一群聪明正直的政治家,最终却让变法沦为一场拉锯混战,大宋王朝的命运也因此被改变。学者易中天,颠覆传统史学著作的写作方法,以优美诗意的语言、独特创新的全球视角,将用五年时间写作六部共三十二卷巨著《易中天中华史》:第一部《先秦》,第二部《秦汉魏晋南北朝》,第三部《隋唐》,第四部《宋元》,第五部《明清》,第六部《近现代》。跟随《易中天中华史》,我们将进行一场历史寻根之旅,体验夏的质朴、商的绚烂、周的儒雅、汉的强悍、唐的四海为家八方来朝,品味宋的纤细、元的空灵,直至明的世俗,清的官腔。由此解开诸多历史的疑惑:夏商周是王朝吗?先秦诸子都是谁?魏晋风度长什么样?盛唐之音你听见过吗?当旅程结束时,我们或将明白:什么是中华根、中华梦、中华魂。王安石变法是影响北宋王朝,甚至影响中国历史走向的一件大事。事件的核心人物,宋神宗、王安石、司马光等,都是既聪明又正直的政治家,人品无可挑剔,执政的出发点也是为国为民。革除旧政还是维护祖宗家法,推倒重来还是尽废新法。声势浩大的变法最终却沦为一场拉锯混战,变什么法?法怎么变?为什么新旧两派对立如此激烈?这场拉锯战又对大宋的命运产生了哪些影响?解答这些疑问,体会那段历史,请阅读《易中天中华史18·王安石变法》。中华民族到了关键的时刻。在这个关键时刻,我们有必要重新审视历史。审视“世界文明中的中华文明”,找到“中华文明中的共同价值”,明白“未来世界中的责任担当”,也才能看清文明的意志,找到中华的位置。这就是《易中天中华史》的任务。至于结论,也许会有,也许没有。但即便没有,探寻和反思本身,也是一件非常值得去做而且充满乐趣的事情,诸位难道没有兴趣吗?
《易中天中华史:三国纪》作者是易中天。汉室倾颓,战乱纷飞;群雄逐鹿,天下三分。所谓三国,其实是汉晋之间的一段历史小插曲,由于《三国演义》的妙笔生花而家喻户晓。可惜小说所讲述的历史,是既被整容更被变性的。还其本来面目,正是《三国纪》的任务。那么,这段历史的本性如何?它背后的深刻意义和支配力量是什么?为什么大一统的中华帝国史,会有三个汉民族政权的第三者插足曹操、孙权、刘备和诸葛亮身上,分别体现出怎样的风采和精神?在本书中,并没有什么忠义与奸邪的斗争,只有尽可能接近真实的历史。
《铁血蒙元》是“易中天中华史”系列的最新卷,讲述蒙古帝国和大元王朝的故事,并从全局视角分析中华历史的挑战、机遇与命运。“一代天骄”成吉思汗横空出世,蒙古铁骑在短短几十年间席卷欧亚大陆。 他们从何而来?是天选之子还是昙花一现的搅局者?世界文明格局重新洗牌,中华历史的车轮又将驶向何方?学者易中天,颠覆传统史学著作的写作方法,以优美诗意的语言、独特创新的全球视角,将用五年时间写作六部共三十二卷巨著《易中天中华史》:第一部《先秦》,第二部《秦汉魏晋南北朝》,第三部《隋唐》,第四部《宋元》,第五部《明清》,第六部《近现代》,现已出版前二十卷。
《易中天中华史:从春秋到战国》作者是易中天。春秋战国时代,大国争霸,小国争胜;大国吞并,小国图存。强者存,弱者亡。这个血与火相涤荡的历史时期,保持着原始的野性和活力。周桓王与郑庄公的长葛之战,标志着旧的制度和秩序都已经难以维持,终将土崩瓦解,王权时代结束,霸权时代的帷幕拉开。公子小白与管仲狭路相逢,被射中衣带勾,却没曾想到未来的自己将在管仲霸术的辅佐下,成为春秋第一霸主齐桓公。声色犬马的楚庄王,三年之间,不理朝政,不出军令,一味骄奢淫逸,然而三年不鸣,一鸣惊人,他以静制动蓄势而发,收心之后的头一年,他就联合秦国和巴国灭了庸。三年后,又联合郑国侵陈侵宋,后来更命令郑国痛打背楚降晋的宋国。夫差亡国,勾践灭吴,在诸侯争霸兼并的刀光剑影中,五侯争霸,诸子峰起,异彩纷呈。
《易中天中华史:南朝,北朝》作者是易中天。原来有的没了,这才有了政治上的一国两朝。南朝和北朝都认自己为中华帝国,称对方为魏虏或岛夷,正所谓一个中华,各自表述。原来没的有了,这才有了文化上的南方北方。从此,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并驾齐驱,隋唐开创的新中华将诞生在两河之间,一直延续至今。这就是魏晋南北朝影响后世的根本所在。因此我的说法也许很不专业,却很有文化。文化远比专业重要。至少对我来说,是宁可不专业,也不能没文化的。当然,这已是题外话。易中天
《易中天中华史:隋唐定局》作者是易中天。《隋唐定局》是易中天中华史系列的第十三卷,揭开隋唐这个空前盛世的历史真相:隋炀帝开通了南北大运河,三征高句丽,北巡突厥,修建洛阳城为什么立下了丰功伟业却只能遗臭万年?甚至炀帝被杀时,连他的妻子萧皇后都袖手旁观,也不像某位红颜知己那样从夫而死,只是跟宫女一起用床板做了副棺材,默默地为相伴了三十五年的夫君料理后事。唐太宗融合胡汉,开创贞观之治,却并非世人所认为的完美无缺杀兄弟;逼亲爹;篡改历史,夸大其词科举和三省六部,都是隋唐政治制度的新发明。骑马巡街探访名花的新科进士,逐渐成为帝国官僚集团的主力军;这个集团支撑的三省六部制,开创了唐宋元明清的新政治。大唐上流社会的人们,流连忘返于作为国际贸易中心的长安西市,纸醉金迷于胡人开设的高档会所,那里不但有好听的龟兹乐,好喝的葡萄酒,更有如花似玉的胡姬充当陪酒女郎。隋唐这个混血王朝,兼挟中华文化的优势,以开放包容的姿态面对世界,造就了一个伟大的世界性帝国。
《易中天中华史:安史之乱》作者是易中天。安史之乱后,只能梦回盛世大唐。华清池没了杨贵妃的身影,唐明皇也不再指挥《霓裳羽衣曲》,摇晃的帝国勉强支撑,宦官专权、朝臣内讧、胡人添堵、藩镇割据。私盐贩子出身的黄巢,又用农民大起义踹了唐王朝一脚。公元907年,二百八十九岁的帝国终究咽了气。安史之乱为何会发生?平叛的过程为何如此漫长?为什么强大的唐帝国会从此由盛转衰?解答这些疑问,体会那段历史,请阅读《易中天中华史第十六卷:安史之乱》。
《易中天中华史:禅宗兴起》作者是易中天。自从隋炀帝打通南北大运河,穆罕默德在麦加得到天启,世界就进入了洗牌的时代。洗牌风起云涌地延续了好几个世纪,从阿拉伯人建立世界大帝国,日耳曼蛮族成为欧洲新主人,直到成吉思汗的蒙古旋风横扫欧亚大陆,奥斯曼土耳其成为伊斯兰世界的主宰,拜占庭作为千年帝国落下帷幕。而基督教、伊斯兰教和佛教则成为三大世界宗教。这就是文明的走向。在这浪潮激荡的岁月,中华文明一方面与世界保持着若即若离的联系,并将佛教中国化为禅宗,另方面则按照自身的趋势走向巅峰。灿烂辉煌的唐宋,正是世界文明圈的时代。
朱元璋成功实现了王朝私有化,在他架设的舞台上,政治剧终于被演成了家庭伦理剧。在这出悲喜剧中,聪明如严嵩也是受害者,清廉如海瑞只好当摆设,帝王师与实干家张居正,只侥幸逃过开棺戮尸的下场。在第22卷"中华史"中,易中天先生尝试回答:这一切是为什么。他用一以贯之的严谨态度,更上层楼的生动笔触,尊重人性之复杂,拒绝"昏君""奸臣"之简单化标签,还历史人物一个公道,并且尝试回应那个更为庞大的问题:大明衰于何时,亡于谁手?在明代皇帝中,嘉靖是最长袖善舞的。他既能够保证大权在握,又不像朱元璋和明成祖那样辛苦,倒霉的便只有他的臣僚和帝国。首辅走马灯般更替,直到严嵩上台。终其一生,严嵩都只是宠臣而非权臣。他虽然害人不浅,却终归被嘉靖皇帝坑了。几经沉浮的海瑞更反映出一个怪现象:谁都知道海瑞是清廉的,但几乎谁都要孤立他。孤独的海瑞甚至不能辞职,只能当作活化石供在南京,作为帝国推崇道德的招牌。张居正则更为复杂,他趁着皇帝年幼,抓紧推行改革,到头来却以差点被开棺戮尸收场。可以肯定的是,作为教育者,他是失败的;作为改革者,也是失败的。万历帝三十三岁以后就不再视朝,躲在深宫悄无声息。阁臣爱见不见,奏章爱批不批,他到底干了什么呢?大明是否如后人所说,亡于万历而非崇祯?
《易中天中华史:祖先》作者是易中天。看清自己,必定先要追根寻源。神话和传说,都是民族的童年记忆,无不隐含着某种文化的秘密和梦想。神的历史就是人的历史,是人类自我认识的心灵史。只要抹去神秘的色彩,我们就能打开迷宫,依稀看见一些真实的东西。《易中天中华史:祖先》和您一起探寻中华文明的源头,发现我们祖先女娲、夏娃、伏羲、炎黄、尧舜的本来面目。
品读中国书系之一。我们总是习惯于把王朝的兴衰、事业的成败、历史的更替和事情的对错都归结为个人的原因,归结为某个领袖人物或主导人物个人品质的优劣好坏。与此同时,历史人物也都按照一种简单的善恶二元化论而无一例外地脸谱化了,中国历史则变成了一个大戏台。但我们从来就不知道舞台上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白脸和白鼻子,也不知道红脸的和黑脸的什么时候才能出现,因为我们不知道编剧和导演是谁。我们只能寄希望于运气和等待,却不肯承认每一次的“善报”,往往也差不多意味着下一次“恶运”的来临。
品读中国书系之二。在洋洋30万言的新版《读城记》中,作者突出特征地写了北京的城、上海的滩、广州的市、厦门的岛、成都的府、武汉的镇、深圳的特区,并由其历史沿革、风土人情、建筑文物等来探寻这七座城市的内涵与实质。七城市中深圳是个例外。深圳没有历史,没有方言。和余秋雨阐述的深圳城市文化的观点不同。城市精神生活的关键在于文化氛围、文化品位。窃以为,城市文化的凸显源于二:一是城市人的生存方式。生存方式既有赖于历史环境奠定基础,又靠改革发展拓展新的空间。整体有时不等于个体之和。正是这种不容易的差异性,才形成了一个城市特有的习俗和迥然的况味。二是城市特色、方言俚语、心理积淀、别样的建筑,构成了人与城的文化氛围和品位。所以,著者谓“北京”大气醇和、上海“开阔雅致”、广州“生猛鲜活”、厦门“美丽温馨”、成都“悠闲洒脱”、武汉“豪爽硬朗”、深圳“青春气息”,此一家之言,恐怕连七城市的居民也难以苟同,但这种破译城市的方式也不失为一格。南京市区和南京风景区限建、停建高楼,恐怕主要是防止破坏其特有的风格。苏州亦然,满大街很少看到玻璃幕墙的方方正正的现代高楼,差不多一律飞檐挑角,游客会说,“这才是苏州!”高楼似乎属于上海,什么样的高楼上海好像都能容纳,夜之上海更是“天上的街市”,海派嘛!有道是:风格即人。没有自我,便没有风格,这一点恐怕毋庸争议。从这个意义上说,保护城市历史文化遗产即彰显城市个性。个性即魅力,如苏州园林奇石、西安秦俑碑林、北京长城帝陵、哈尔滨俄式建筑、绍兴名人故居……殊方异类自然使人心向往之,足未至而游兴生焉。城市是一个地域空间,更是人的空间。作为人的聚集地的城市,严格地说,城市外在特色毕竟是城市魅力的表征,而城市中的人,才是城市之魂。
品读中国书系之四。饮食、穿衣、单位、家庭、人情、面子……是人们生活中最基本的内容。惟其是最基本的,人们对这些时时处处可见的现象,也就习以为常,乃至麻木不仁了;极少有人去深究为什么是这样,它与中国文化是怎样的关系?《闲话中国人》的作者易中天,却独具匠心,在对中西文化的研究中,从中国几千年文化的积淀里,对这些生活现象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从具体到抽象,从抽象到具体,努力发掘着文化的内核,给予理论的阐述,指出这一切之所以是“这一个”而不是“那一个”,在于中国文化的内核是“群体意识”。它由近及远,于细致中阐发了中国文化的要旨。该书特点之一,是用“闲笔”来写“正书”。这是研究中国文化的著作,但却不像一般专著那么抽象,那么理论化,那么枯燥。全书讲述老百姓(当然不只是老百姓)的事情,态度闲适,读起来轻松愉快,而又深刻地切中要害,令人常有“还真是那么回事”的感慨。该书特点之二,是深入浅出。在对林林总总的生活现象进行剖析时,或诠释字词,或引经据典,从本义到广义,从现象到本质,像与你聊天般地娓娓道来,揭示出这些现象深刻的社会性。该书特点之三,是文笔流畅,语言生动。既是“闲话”,就不能做“官样文章”。作者往往用生活习惯用语叙述生活习惯,风趣幽默。该书特点之四,是结构上环环紧扣。从饮食到服饰,从单位到家庭,从面子到人情到友谊,把各个似乎是不相关的方面,从一引申到二,从二引申到三,看完这一章还想接着看下一章。一语概之,《闲话中国人》一书宛如一壶馨香扑鼻的碧螺春,细细品来,回味无穷,爱好传统文化的朋友不可不读。
本书是央视10频道百家讲坛播出的易中天的《先秦诸子百家争鸣》节目的原稿,书稿比讲坛节目内容更丰富,有许多电视节目里是没有的精彩论述。和以往不同的是,对正在"百家讲坛"热播的《先秦诸子百家争鸣》来说,"是先有书,后有电视节目。因为讲诸子百家不容易,学理性太强,所以要写完了再有信心去讲。"易中天说。易中天以儒家为线索贯穿《先秦诸子百家争鸣》一书,"我这里并没有尊孔之意,更没想过要独尊儒术,这本书最后的结论反而是要反对'独尊一家'。本书第一章至第三章部分为实体书版文字内容,第四章至第六章为百家讲坛讲稿版文字内容,网络上暂无这三章的实体书版内容,讲稿版相对实体书版实质内容上相差并不多,但是是按讲坛形式列出(画外音、正文、flash等),特此注明。
凤鸣岐山,武王伐纣。以弱胜强,一战而胜。居安思危的周公们,凭着天才的政治智慧,以四大制度安天下。以人为本,以德治国,以礼立秩序,以乐致和谐。他们并不知道,他们并不知道,此后三千多年,全球华人的精神和气质就此奠定。《易中天中华史3·奠基者》和您一起探寻,究竟是谁敲响了中华文明的定音鼓。
《易中天中华史4·青春志》将和您一起了解我们民族的青春期——东周时期。去看看那些杀身成仁的刺客,追求真爱的美人,义无反顾的战士,忠贞不二的人臣,力挽狂澜的使节,以及人情味十足的鬼神。刺客们为了那句: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选择了杀身成仁。其中就有这样一个比荆轲更悲壮的刺客——聂政,他因感念严仲子的看中和赏识而出山,事成之后,惨烈的割掉了自己的面皮,又挖掉了自己的眼睛,最后甚至剖腹挑出肠子,只为掐断了线索、隐藏身份,不连累自己的雇主和亲人,作为一个“刺客”,他的“活”实在干的漂亮。那时候的男人和女人,无论是刺客、情人、战士,还是人臣、使节,都真性情、真血性,讲义气,重承诺,行之有礼,言之有情,进退有方。就是他们为中华民族的“精神气质”定下了基调。
本书为《易中天中华史》第一部《中华根》的总序。是什么在引导着我们的步伐,又是什么在顽强地支持和维系着中华这古老的文明?文明有意志,决定了未来全球的天下大势与何去何从,以及谁将是“带头大哥”。中国人到了最关键的时刻,看清世界格局,找到中华的位置。《易中天中华史·文明的意志与中华的位置》易中天最具影响力和价值的作品,让你更透彻理解《易中天中华史》,是打开我们的命运和选择之门最好的钥匙。
中华民族到了最关键的时刻。在这个关键时刻,我们有必要重新审视自己的历史。比方说,为什么在史前时代,我们跟世界各民族走着相同的道路,一到文明时代就分道扬镳了呢?走上独特道路的中华,为什么会在其他古代和古典文明陨落之后或之时,反倒如日中天登峰造极,然后又盛极而衰却衰而不竭呢?是什么在导引着我们的步伐,又是什么在顽强地支持和维系着这古老的文明?如果我们的道路命中注定有如黄河九曲十八弯,那么,大海在哪里,又是什么样?所有这些,都可以归结为一句话——三千七百年以来,我们的命运和选择。审视“世界文明中的中华文明”,找到“中华文明中的共同价值”,明白“未来世界中的责任担当”,也才能看清文明的意志,找到中华的位置。这就是《易中天中华史》的任务。至于最后的结论,也许会有,也许没有。但即便没有,探寻和反思本身,也是一件非常值得去做而且充满乐趣的事情,诸位难道没有兴趣吗?★当今中国知名度最高、影响力最大的学者易中天,颠覆传统史学著作的写作方法,以优美诗意的语言、独特创新的全球视角,将用五到六年时间,以每季度两卷的速度,写作36卷巨著《易中天中华史》。★跟随36卷《易中天中华史》,我们将进行一场历史寻根之旅,体验夏的质朴、商的绚烂、周的儒雅、汉的强悍、唐的四海为家八方来朝,品味宋的纤细、元的空灵,直至明的世俗,清的官腔。由此解开诸多历史的疑惑:夏商周是王朝吗?先秦诸子都是谁?魏晋风度长什么样?盛唐之音你听见过吗?当旅程结束时,我们或将明白:什么是中华根、中华梦、中华魂。★《易中天中华史》前六卷《易中天中华史1·祖先》《易中天中华史2·国家》《易中天中华史3·奠基者》《易中天中华史4·青春志》《易中天中华史5·从春秋到战国》《易中天中华史6·百家争鸣》上市后备受读者欢迎,再度掀起“全民读史”风潮,在各大网店历史频道热卖榜上囊括前几名,已经成为本年度口碑第一的历史畅销书系列。★第七卷《易中天中华史7·秦并天下》,大秦只活了十五岁,秦始皇首创的“帝国制”却主宰中华历史两千一百三十二年。商鞅变法,秦愤而崛起,秦始皇灭六国,并天下,建立君主专制大一统国家。他勤政。每天看完一百二十斤竹简奏章才去休息。他谨慎。殿上绝不允许有人携带武器,以至于荆轲来刺杀他,所有人只能干瞪眼他狐疑。每天变换住处,谁要是暴露行踪就是死罪。他残忍。对李斯的批评传出宫外,因查不出是谁泄密,便将在场的人都杀掉。设防如此,该坐稳江山了吧?然而,秦的苛政却亲手把自己送上断头台,大秦巨轮仅仅十五年就沉没了。楚汉相争,刘邦称帝,沿用秦朝制度。大秦没死,秦始皇首创的“帝国制”主宰中华历史两千一百三十二年。
《易中天中华史13·隋唐定局》是易中天中华史系列的第十三卷,揭开隋唐这个空前盛世的历史真相:隋炀帝开通了南北大运河,三征高句丽,北巡突厥,修建洛阳城……为什么立下了丰功伟业却只能遗臭万年?甚至炀帝被杀时,连他的妻子萧皇后都袖手旁观,也不像某位红颜知己那样从夫而死,只是跟宫女一起用床板做了副棺材,默默地为相伴了三十五年的夫君料理后事。唐太宗融合胡汉,开创贞观之治,却并非世人所认为的完美无缺——杀兄弟;逼亲爹;篡改历史,夸大其词……科举和三省六部,都是隋唐政治制度的新发明。骑马巡街探访名花的新科进士,逐渐成为帝国官僚集团的主力军;这个集团支撑的三省六部制,开创了唐宋元明清的新政治。大唐上流社会的人们,流连忘返于作为国际贸易中心的长安西市,纸醉金迷于胡人开设的高档会所,那里不但有好听的龟兹乐,好喝的葡萄酒,更有如花似玉的胡姬充当陪酒女郎。隋唐这个混血王朝,兼挟中华文化的优势,以开放包容的姿态面对世界,造就了一个伟大的世界性帝国。
临终前,八十一岁的女皇帝赦免了情敌和政敌,换上石榴裙,留下无字碑。一代女皇武则天,一生风起云涌前所未见,到底是什么造就了她和她的时代?一个女子的能量在历史中究竟能有多强?那个时代的实际样貌又是怎样的?女皇武则天也有她的弱点和不安吗?解答这些疑问,感受那段历史,请阅读《易 中天中华史:女皇武则天》。中华民族到了关键的时刻。在这个关键时刻,我们有必要重新审视历史。审视“世界文明中的中华文明”,找到“中华文明中的共同价值”,明白“未来世界中的责任担当”,也才能看清文明的意志,找到中华的位置。这就是《易中天中华史》的任务。至于结论,也许会有,也许没有。但即便没有,探寻和反思本身,也是一件非常值得去做而且充满乐趣的事情,诸位难道没有兴趣吗?从木材商的女儿变成昭仪宫人,从寂寞深宫度日到感业寺伴青灯古佛,武媚娘的传奇却刚刚开始。宫斗、布局、上位,洛阳变成神都,大唐让位大周,一代女皇,从未有过,也不会再有。学者易中天,颠覆传统史学著作的写作方法,以优美诗意的语言、独特创新的全球视角,将用五年时间写作五部共三十六卷巨著《易中天中华史》:第一部《中华根》(先秦),第二部《第一帝国》(秦汉魏晋南北朝),第三部《隋唐宋元》,第四部《明清》,第五部《近现代》,现已出版前十五卷。跟随《易中天中华史》,我们将进行一场历史寻根之旅,体验夏的质朴、商的绚烂、周的儒雅、汉的强悍、唐的四海为家八方来朝,品味宋的纤细、元的空灵,直至明的世俗,清的官腔。由此解开诸多历史的疑惑:夏商周是王朝吗?先秦诸子都是谁?魏晋风度长什么样?盛唐之音你听见过吗?当旅程结束时,我们或将明白:什么是中华根、中华梦、中华魂。
安史之乱后,只能梦回盛世大唐。华清池没了杨贵妃的身影,唐明皇也不再指挥《霓裳羽衣曲》,摇晃的帝国勉强支撑,宦官专权、朝臣内讧、胡人添堵、藩镇割据。私盐贩子出身的黄巢,又用农民大起义踹了唐王朝一脚。公元907年,二百八十九岁的帝国终究咽了气。安史之乱为何会发生?平叛的过程为何如此漫长?为什么强大的唐帝国会从此由盛转衰?解答这些疑问,体会那段历史,请阅读《易中天中华史16·安史之乱》。
大宋?比得上大唐吗?生活是新的,政府和军队也是新的。经济是新的,形势和战略也是新的。大宋,是全新的。从五代之乱到清明上河,历史风云经历了怎样的变幻?“改革”会是解决问题的良方吗?改革又该如何进行、怎样发生?解答这些疑问,感受那段历史,请阅读《易中天中华史17·大宋革新》。中华民族到了关键的时刻。在这个关键时刻,我们有必要重新审视历史。审视“世界文明中的中华文明”,找到“中华文明中的共同价值”,明白“未来世界中的责任担当”,也才能看清文明的意志,找到中华的位置。这就是《易中天中华史》的任务。至于结论,也许会有,也许没有。但即便没有,探寻和反思本身,也是一件非常值得去做而且充满乐趣的事情,诸位难道没有兴趣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