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来,当代中年作家,藏族,1959年出生于四川西北部阿坝藏区的马尔康县,俗称“四土”,即四个土司统辖之地。毕业于马尔康师范学院,现任成都《科幻世界》杂志主编,1982年开始诗歌创作,80年代中后期转向小说创作。主要作品有诗集《棱磨河》,小说集《旧年的血迹》、《月光下的银匠》,长篇小说《尘埃落定》,长篇散文《大地的阶梯》。 阿来凭借长篇小说《尘埃落定》成为第五届茅盾文学奖得主,可谓众望所归。
阿来的全部作品集
本书为“阿来最新中篇小说系列”之一,收录了《孽缘》和《鱼》两部中篇小说。《孽缘》:就在这天早上,草上的霜针还没有被阳光融化。那只临产的母羊叫声凄厉。舅舅叫我转过脸去。母羊的叫声变了,低沉而叉深长。群羊在早上料峭的寒风中和我一起轻轻颤抖。待我转过脸时,看见母羊正在替刚刚落地的羊羔舔净身上的血污……我必须在这里揭示出在一种带着强烈的喜剧性色彩的生存状况下的泛人类的悲哀,人性的悲哀,生命本能与生命追求的崇高品格之间相互冲突的悲哀。《鱼》:那个长久观鱼的婴儿的眼睛也会变得和鱼眼一模一样……叔叔低头察看哭声突然止息的孩子,看到夺科的眼睛像鱼眼一样鼓灾,感到眼前水光荡漾,不禁又一阵心悸,手中像不经意间摸住了蛇一样冰凉的鱼……
一个声势显赫的康巴藏族土司,在酒后和汉族太太生了一个傻瓜儿子。这个人人都认定的傻子与现实生活格格不入,却有着超时代的预感和举止,成为土司制度兴衰的见证人。小说故事精彩曲折动人,以饱含激情的笔墨,超然物外的审视目光,展现了浓郁的民族风情和土司制度的浪漫神秘。
从雍正八年(1730)到光绪二十二年(1896),清朝政府七次用兵征讨一个只有县级建制的弹丸之地,而后西部军阀、国民党军队、西藏地方军队乃至英国等外部势力,都以不同的方式介入这个地方,搅得风生水起——这就是瞻对。瞻对(今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新龙县)地处康巴。康巴人向来强悍,而瞻对人在康巴人中更以强悍著称。当地人以此自豪:瞻对就是一块铁疙瘩!阿来积五年之力重磅新作,引爆大众舆论关注,入选中国图书势力榜文学类年度十大好书、新浪中国好书榜、《中华读书报》年度十佳图书、凤凰好书榜100本好书、深圳读书月2014年度十大好书,朱维群称赞:这实际上是政治教科书——这就是《瞻对》。《瞻对》以瞻对两百余年的历史为载体,将一个民风强悍、号称铁疙瘩的部落进行历史钩沉,讲述了一段独特而神秘的藏地传奇,同时也展现了汉藏交汇之地藏民独特的生存境况,并借此传达了作者对川属藏族文化的现代反思。这是一段坎坷的民族融合史,一个传奇部落的前世今生,是继《尘埃落定》《空山》《格萨尔王》之后的藏地史诗。你不是在阅读历史,而是在阅读现实。
《机村史诗》(六部曲)是用花瓣式架构编织的关于一座藏族村庄的当代编年史,由六部相对独立又彼此衔联的小长篇、六则关于新事物的故事和六则描写与新社会相适应或不相适应的人物的故事组成。恢弘的时代背景,细微的人物与事件,共同构建了一幅立体式的藏族乡村图景。茅盾文学奖得主——阿来继《尘埃落定》之后 又一部长篇巨著花瓣式的立体结构 藏族山村的变迁史为作者赢得“第七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杰出作家奖”《机村史诗》第三部《达瑟与达戈》讲述了达瑟与达戈,两个年轻人,一对好朋友,却有着别样的人生。一个是蜗居树屋、不断思索的愚人,一个是为爱情甘做傻瓜的精明人。他们像冰与火,利箭与猎枪,大树与堡垒,映射出复杂丰富的人性特质。
《语自在》是阿来的一本生活哲思散文。阿来具有多重身份,作家、藏族人、环保主义者,摄影爱好者等等,藏地的成长经历使其被藏族文化熏陶,具有了强烈的宗教观和禅思精神,对大自然的热爱又使其用心在观察体悟自然生命的状态,文人的口笔使其能将所察所想所思付诸文字带给读者。阿来的小说深邃而厚重,散文却写得灵动活泼。神秘独特的风景、文化等赋予藏地更多魅力,只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许多古老的美丽的事物一去不复返。阿来的散文带读者走进充满魅力的古老时代,又带读者面对充满机械和科技味道却丧失了自然的现在。无论是赏花、游记,或是读书札记,作者从不缺乏的是一种对生活对人类的反思,和一种对大自然的亲近,因此能给读者带来沉思后的心灵沉静。
《机村史诗》(六部曲)是用花瓣式架构编织的关于一座藏族村庄的当代编年史,由六部相对独立又彼此衔联的小长篇、六则关于新事物的故事和六则描写与新社会相适应或不相适应的人物的故事组成。恢弘的时代背景,细微的人物与事件,共同构建了一幅立体式的藏族乡村图景。茅盾文学奖得主——阿来继《尘埃落定》之后 又一部长篇巨著花瓣式的立体结构 藏族山村的变迁史为作者赢得“第七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杰出作家奖”《机村史诗》第五部《轻雷》讲述了木材市场放开后,很多人靠倒卖木材而一夜暴富,机村青年拉加泽里放弃学业与爱情,也开始伐木倒卖木材。眼看着要走上致富道路,拉加泽里却因为失手杀人而身陷囹圄,在金钱漩涡里迷失的,并不仅仅是拉加泽里……
本书是阿来任职《科幻世界》期间的一系列以科普、科幻为主题的散杂文合集,从中可了解1997—2005年间世界科学界的发展轨迹,不仅让我们仰望星空,也让我们俯视大地、内窥自己。作者从人文关怀的角度,对科学成果的应用给人类带来的从生活到思想到精神的影响做了深刻阐述,而这些见解即使今天读来依旧发人深省。
本书选取阿来先生近几年在各地的演讲,包括“文学观念与文学写作问题”“文学总是要面临一些问题”“文学的叙写抒发与想象”“非虚构文学应该要有文化责任”“当我们谈论文学时,我们在谈些什么”等关于文学、写作、文化等方面的内容,结合作者的实际写作经验,以更加真切的方式论述关于文学的种种。
《看见》精选了阿来近年来创作的散文作品40篇,反映了其行走的经历和读写心得。其中,有对熟悉的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自然和人文风光的新观察,有对在病床上经历的点点滴滴的感悟,有对文学新的理解和自己作品新的反思,全书再次真实地记录了作家成名后新的生活体验和思想轨迹。文字清新、朴素,充满了抒情的气质。读阿来的小说,就像在听他讲一个个美丽的故事和传奇;读阿来的随笔,则像走进他真实的生活和内心世界。
《旧年的血迹》一书收录了阿来的十篇小说,基本都是描写藏族生活的。作者以诗人的眼光穿梭于历史与现实之间,将读者带入一种遥远的梦幻世界。有评论文章认为阿来的小说“把主观情绪渗透到故事之中,呈现出诗意的美”。作家出版社再版该书时,除增加了作者新写的自序和责编的编后记外,内容上仍然保持了“原汁原味”。
《月光下的银匠》是著名作家阿来的短篇小说精选集,收录阿来创作至今具有代表性的短篇小说名作。包括《月光下的银匠》《格拉长大》《野人》《槐花》等。在故乡河谷,每当满月升起,人们就在说,听,银匠又在工作了。满月满满的升上天空,朦胧的光芒使河谷更加空旷,周围的一切变得模糊而又遥远。这时,你就听吧,月光里,或是月亮上就传来了银匠锻打银子的声音……
一个城市是有记忆的。凡记忆必有载体作依凭。然而,当一个城市的建筑不可能再来负载这个城市的记忆时,那么,还有什么始终与一代代人相伴,却又比人的生存更为长久?那就是植物,是树。阿来说过,我不能忍受自己对置身的环境一无所知。有人认为这是狂妄的话,他却认为这是谦逊的话。既然我们身处如此开阔敞亮的自然界,为什么不试图以谦逊的姿态进入它、学习它呢?阿来认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就要尽力去了解这个世界。于是,便有了这本与众不同的小书。帕慕克说过:我们一生当中至少要有一次反思,引领我们检视自己置身其中的环境。阿来写就的这组关于成都的花木记,其意义也正在于此。
《尘埃飞扬·旧年的血迹》作者是阿来。木头光滑而洁白,散发秋阳淡淡的温暖。木头上满布细若游丝的裂纹,像被日曝雨淋经年的人兽骨头,闪着象牙般的光泽。木头令人心醉神迷。它横躺在潮湿的泥地上整整三十年而没有腐烂,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眼下,它斑驳粗砺的紫色厚皮已经剥落,松脂气息也已散发殆尽。蒸腾而起的只是夜雨淡泊无色的味道。和村口那架锈迹斑驳的拖拉机一样,它们是露在时光之水上的两块石头。时光像水一样悠然流走,它们却仍从原来的地方露出来,供人们想回到记忆深处时赖以踏足。它们通体散发着水的味道、风的味道和时间的味道,在它们本身味道彻底消失的那一刻,就成为圣物。
《阿来中短篇文集》作者是阿来。它的双眼,比黑夜还要深,学要寂静。它的爪子,比悲痛还要锋利,还要明亮,它的步态,经风还要起伏,还要强烈。它是狼,阳光普照时和我们毫不相关,它那时在自己的深山,它那时是在自己的荒野,只有夜色在群山中苍茫,只有目光在大河上浩渺,只有当我忽然寂寞,想起了岩石和野草,想起风。狼,才在眼前浮现,走出了群山深刻的皱褶,它的步态啊,比风还要起伏,还要强烈,它的长吟啊,比所有刀锋还静,还宽阔。
《阿坝阿来》作者是阿来。外公并不真是丹泊的外公。那时丹泊年少,他上头的哥哥和表姐这么叫,他也就跟着这么叫。外公是被强制还俗的喇嘛。他和自己以前的弟子——丹泊的舅舅住在一起。弟子把四体不勤的老人供养起来,并把称谓从师傅改为舅舅。这样,丹泊就有了个外公。
阿来是一位藏族作家,只有中专文凭,当过中学老师,做过编辑,现在是一家杂志的主编。作者在小说里,努力说明这是一个远离信仰和神话的时代。从前,人们可以听懂潭水声,可与风对话,读懂大自然的心音,现在,我们不但听不见别人的心音,连自己的也越来越难听到,因为有这无处不安在的噪音……阿来作品充满诗性与诗化,拥有浪漫主义情怀,叙事独特,凸显了作者思想的张力和多元化的艺术视角,重抒情、富哲理,意蕴丰富,是不可多得的小说佳作。
该书为茅盾文学奖得主阿来的随笔精华,分为三个部分,其中最重要的为阿来描写川西藏地风情的文字,描写一个容易被世人误解的藏地、一个交织着现实与历史传说的藏地,一个历经传奇沧桑而平静的藏地。还有一部分文字为阿来在病中阅读外国作家的心得,作家与作家的心灵对话,读来让人更懂得阿来的文学思想和主张。第三部分文字为阿来一些重要文学时刻和文本的相关文字,如序言和讲演,这些文字既包含了理性的文学思想,又是优美的充满诗意的散文。特别的是,作家谈到了音乐于他文学人生的意义。
西藏在许许多多的人那里,是一个形容词,而不是一个应该有着实实在在内容的名词。一个形容词可以附会许多主观的东西,但名词却不能。名词就是它自已本身。当我以双脚与内心丈量着故乡大地的时候,在我面前呈现出来的是一个真实的西藏,而非概念化的西藏。那么,我要记述的也该是一个明白的西藏,而非一个形容词词化了神秘的西藏。《大地的阶梯》就是这种努力的一个成果。
《空山·机村传说》作者是阿来。这部叫《空山》的3卷本长篇描写了上个世纪50年代末期到90年代初,发生在一个叫机村的藏族村庄里的6个故事。小说的结构颇为玄妙,虽然6个故事的发生地都是一样,出现的人物也大致相同,但每个人物在不同故事中所处的位置不同。第一部分机村传说分成《随风飘散》和《天火》两个部分,《随风飘散》写了私生子格拉与有些痴呆的母亲相依为命,受尽屈辱,最后含冤而死。《天火》写了在一场森林大火中,巫师多吉看到文革中周围世界发生的种种变化。
《草原上的太阳》是一本介绍尼玛先生生平事迹的力作之一。介绍尼玛先生的事迹的著作主要有三部:一是由徐长富同志写的《尼玛办学模式》;二是由先生的高足之一、藏族青年学者供秋仁青根据先生《自传》,用藏文写成的史料性专著《尼玛传》;第三本是阿来的《草原上的太阳》,以一个藏族青年作家特有的眼光,运用纪实文学的表现手法,全方位,多角度反映尼玛先生不平凡的生平和事迹的书。这三本书的共同点是,完全忠实于尼玛先生其人其事。而作者各自的独到见地,又互为补充,相得益彰,在揭示尼玛先生生平事迹的全面性、丰富性和深刻性方面达到了一定深度,为研究尼玛先生的思想和业绩提供了有益启示。本书作者阿来同志,把写作英雄模范、杰出人物,视为学先生、受教育的难得机会。他深入实际、广泛采访、辨析考证、挖掘精神,对本书主人翁尼玛先生,崇敬至极,满怀激情地写出了一个真实、可信、鲜活、感人的尼玛先生的生平事迹。他深入揭示尼玛先生一心为了办学,艰苦奋斗、独辟蹊径、开拓进取的精神,尤其是反映他无论在顺境或是逆境中,都能审时度势、从容应对,奋力拼搏,推进办学事业发展。
"这是阿来书写藏地传说与现实的故事。他们以命运来重写传说,却被现实改写。他们在相信与怀疑间辗转、挣扎,却不放弃希望。阿来向你描述他的历程,在故乡辽远大地,从双脚到内心,从幽暗到明亮。"
本书为“阿来最新中篇小说系列”之一,收录了《遥远的温泉》和《已经消失的森林》两部中篇小说。《遥远的温泉》:我从小就听牧马人贡波斯甲老人说在遥远的地方有一汪温泉。这温泉成了我童年喜怒哀乐要去洗涤的一个向往。若干年后,我童年参了军的伙伴贤巴回来后当了官,把这神秘的温泉开发成了一个不伦不类的处所。我童年美好的梦幻也随之破灭了,像是一声叹息……《已经消失的森林》:那表面的静谧像是被外面喧嚣的世界遗忘了一样。村子四周的山峦几乎完全光秃秃了。山坡上裸露出灰黄的泥土与灰白的岩石,四处是泥石流冲刷过的痕迹。那里,记忆中的森林,以及众多的溪流都消失了。故乡童话般的气氛歌谣般的色彩已经消失……
本书是著名作家阿来先生为“重述神话”系列而写作的长篇小说,通过讲述藏族神话中的格萨尔王从作为天神之子降生人世,到降妖伏魔、安定三界,最终返归天界的故事,展示了藏民族从原始部落联盟到国家产生的历史,展现了藏民族独特的文化精髓。本书曾于2009年于本社出版,此为修订版。格萨尔王是藏族传说中的英雄人物,相传他为神子崔巴噶瓦化身,因怜悯人世间妖魔纵横的苦难,特意降下人间来降妖除魔,为世间开创美好生活。格萨尔王一生,充满着与邪恶势力斗争的惊涛骇浪,为了铲除人间的祸患和弱肉强食的不合理现象,他受命降临凡界,镇伏了食人的妖魔,驱逐了掳掠百姓的侵略者,并和叛国投敌的奸贼展开毫不妥协的斗争,赢得了部落的自由和平与幸福。他降魔驱害造福藏族人民的光辉业绩,千百年来广为流传,至今藏族人民仍深深热爱并歌颂着这位民族英雄。彼时,神在天上,人和魔在地上;魔统治人,并且隐藏在人的心里,使人变成魔。神子崔巴噶瓦不忍人间众生的悲苦,发愿铲除妖魔,在地上建立慈爱和正义之国,于是降生在一个叫“岭”的地方,父母给他起名叫觉如。十二年后,觉如荡平各路妖魔,带领众人来到应许之地,建立岭国,是为万世传唱的格萨尔王。格萨尔王天纵神武,所向披靡,魔国一个个破灭,岭国盛极一时。可是,魔生在心中,人生生不息,魔亦源源不绝,如何才能降服人心中之魔?一千多年后,一个说书人,牧羊人的后代晋美,踏遍格萨尔王的土地,传唱格萨尔王史诗,并且追寻传说中的格萨尔王遗留的宝藏。终于,格萨尔王与晋美在梦中相会,王告诉晋美,珍宝已经布施给穷人,真正的宝藏在人的心中,叫做慈悲。晋美明白,无休止的征战已经使王厌倦,故事应该尽早结束。格萨尔王,伟大的战神,也是慈爱的化身。藏民族的精神,于斯可见。
茅盾文学奖得主阿来首部儿童文学作品,小说清澈而丰饶,空灵而富哲思,充满人性的温暖和深厚的情感。10余幅精美插图,生动呈现少年桑吉的追梦之旅,三只虫草的奇幻漂流!《三只虫草》讲述的是桑吉一家人,一村人,在虫草季上山辛苦挖虫草的故事。小说有两条线索,一是桑吉的成长记,桑吉是个品学兼优的好孩子,为了给家里增加收入,逃学回家挖虫草,对生活充满单纯的情感。二是虫草的旅行记。虫草的生长,采挖,收购,送礼,吃掉,或者收藏,串起了民生百态……桑吉用三只虫草换回来白铁皮箱子,三只虫草本来寄托了他很多温暖的希望。小说以此为题,让我们看到现实生活、理想追求和精神信仰三个层面的彼此映照,小说清澈而丰饶,空灵而富哲思,充满人性的温暖和深厚的情感。
继《尘埃落定》之后 又一部长篇巨著花瓣式的立体结构 藏族山村的变迁史“阿来是边地文明的勘探者和守护者。他的写作,旨在辨识一种少数族裔的声音以及这种声音在当代的回响。阿来持续为一个地区的灵魂和照亮这些灵魂所需要的仪式写作,就是希望那些在时代大潮面前孤立无援的个体不致失语。”——“第七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杰出作家奖”授奖辞《机村史诗》(六部曲)是用花瓣式架构编织的关于一座藏族村庄的当代编年史,由六部相对独立又彼此衔联的小长篇、六则关于新事物的故事和六则描写与新社会相适应或不相适应的人物的故事组成。恢弘的时代背景,细微的人物与事件,共同构建了一幅立体式的藏族乡村图景。《机村史诗》第一部《随风飘散》讲述了兔子死了,大家都说是格拉杀死了他,但格拉知道不是,兔子也知道。可为什么兔子的爸爸恩波,机村的村民,这些曾经帮助过他们的人,突然间对一切充满仇恨,并把仇恨都指向了他?机村的确发生了变化,有些东西来了,也有些东西要消失了。
《机村史诗》(六部曲)是用花瓣式架构编织的关于一座藏族村庄的当代编年史,由六部相对独立又彼此衔联的小长篇、六则关于新事物的故事和六则描写与新社会相适应或不相适应的人物的故事组成。恢弘的时代背景,细微的人物与事件,共同构建了一幅立体式的藏族乡村图景。茅盾文学奖得主——阿来继《尘埃落定》之后 又一部长篇巨著花瓣式的立体结构 藏族山村的变迁史为作者赢得“第七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杰出作家奖”《机村史诗》第二部《天火》讲述了一场毁灭一切的森林大火,在机村燃烧了整整一十三天。领头放火烧荒的巫师多吉被抓走,神湖色嫫措消失,传说中守护机村的金野鸭也飞走了。时代的变迁颠覆着机村人关于自然和神灵的信仰,也摧毁了机村世代坚守的传统。
《行刑人尔依》通过一个专事行刑的独特家族带我们走进一个蒙昧时代,展开一段带着血腥味的历史,除了战争,天才的银匠也从精神上撕开了土司制度的堡垒,留下了鱼眼夺科傻瓜似的思索。然而土司制度的结束并不意味着苦难的消亡,少年格拉、童养媳、老猎人、复仇者、奥达的马队……每个人的命运都让人灵魂震颤,但正如阿来所说,每一汪血泊中都有传说中那样一个风与火所孕育的光点。
《机村史诗》(六部曲)是用花瓣式架构编织的关于一座藏族村庄的当代编年史,由六部相对独立又彼此衔联的小长篇、六则关于新事物的故事和六则描写与新社会相适应或不相适应的人物的故事组成。恢弘的时代背景,细微的人物与事件,共同构建了一幅立体式的藏族乡村图景。茅盾文学奖得主——阿来继《尘埃落定》之后 又一部长篇巨著花瓣式的立体结构 藏族山村的变迁史为作者赢得“第七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杰出作家奖”《机村史诗》第四部《荒芜》讲述了因为毫无节制的滥砍乱伐,一场泥石流将机村的土地摧毁殆尽。年轻人只得踏上旅途,寻找古老歌谣中存在的沃土;伐木场的工人和本地农民间的矛盾一触即发。
《空山》是茅盾文学奖得主阿来《机村史诗》(六部曲)中的最后一部,包括小说《空山》、《事物笔记:喇叭》和《人物素描:番茄江村》,并收录阿来在荣获“第七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杰出作家奖”时的受奖词,以及阿来为这套长篇小说系列的最新出版专门撰写的后记《一部村落史,几句题外话》。《空山》写的是随着博物馆、酒吧、旅游业等现代事物的渗透,机村面临着传统价值体系崩溃的危险。时代变迁下,有人离开村庄,有人回到故乡,机村终于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空山”。信念、恩仇、斗争、疑惑,一如斯人远去。苍山已老,人何以堪。《机村史诗》是阿来继《尘埃落定》之后花费心血更多、也更喜欢的一部长篇巨著,小说用花瓣式架构编织了一部关于一座藏族村庄的当代编年史,由六部相对独立又彼此衔联的小长篇、六则关于新事物的故事和六则描写与新社会相适应或不相适应的人物的故事组成。恢弘的时代背景,细微的人物与事件,共同构建了一幅立体式的藏族乡村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