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遥(1949—1992)中国当代作家,原名王卫国,1949年12月3日生于陕西陕北山区清涧县一个贫困的农民家庭。代表作有中篇小说《人生》与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在读者群(尤其是青年读者)中,他的影响很大,这与他创作的城乡交叉地带题材及个人奋斗的故事有关。他的作品以传统价值观念及现实主义手法为主,单线索,重故事,情节上又带有较强的浪漫主义因素——这个我们可以从他两部代表作的结尾上看出来。路遥虽然算不上一位一流的作家,但其作品的可读性是不容否定的。
路遥的全部作品集
劳动着是幸福的,无论在哪个时代。《平凡的世界》正白纸黑字的告诉我们这样的人生真谛。它响亮的提出,人,无论在什么位置,无论多么贫寒,只要一颗火热的心在,只要能热爱生活,上帝对他就是平等的。只有作一名劳动者,不把不幸当作负担,才能去做生活的主人,用自己真诚的心去体验,毕竟生命属于我们只有一次。 这是一部用生命来写成的书。在亘古的大地与苍凉的宇宙间,有一种平凡的声音,荡气回肠。
《我和五叔的六次相遇》作者是路遥。五叔姓张,名志高,是我姑夫的弟弟,算个刚能沾点边的亲戚。姑夫家的村子离我们村十几里路,同在大马河川。川里一条简易公路从县城一直通到川掌。我们村和姑夫家的村子都在公路边。小时候,我常跟妈妈到姑夫家走亲戚。不过,那时可没有公路,我们是沿着大马河边那条凹凸不平的石头小路去张家堡的。那时,我就认识了张志高。他在姑夫的弟兄们中间排行第五,我就叫他五叔。
该文集收藏了《惊心动魄的一幕》《黄叶在秋风中飘落》《在困难的日子里》《你怎么也想不到》《我和五叔的六次相遇》《人生》《人生(电影文学剧本)》《早晨从中午开始》还有一些中短篇小说。
《在困难的日子里》作者是路遥。小说描写的是六十年代农村贫困子弟马建强在城市求学时与饥饿作斗争的故事。在困难的日子里,主人公不仅遭受着生理上的饥饿,也遭受着来自人格尊严煎熬。《在困难的日子里》以“我”马建强为主人公。在失去母亲、连饭都吃不上的困境中,“我”在李老师和同学吴亚玲等人的帮助下,战胜了饥饿、完成了学业,而且表现出正直无私、坚毅不屈、自尊自爱、乐于助人的美德。在那样一种困难的时刻,在那样一个年轻人身上,焕发出一种人性的光芒。
本书是作者1984年间写的中篇小说。故事主要讲述了“农村娃”薛峰毕业后在回乡与留城之间矛盾。他和他青梅竹马的女朋友郑小芳四年前约定毕业后回家一起建设养育他们的家乡。但毕业时他却改变了主意,通过同学的母亲安排了在编辑社的工作。他和城市女孩谈起了恋爱,后来被背叛。这又勾起他回乡与留城之间的矛盾。一方面是他深爱的女孩在家乡履行他们曾经的约定,另一方面是他向往的城市生活。他能做出选择吗?
《黄叶在秋风中飘落》是路遥较早的作品,作者以传统价值观念及现实主义手法为主,单线索,重故事,情节上又带有较强的浪漫主义因素——这个我们可以从他两部代表作的结尾上看出来。他用朴实厚重的文字雕筑起来的一个个平凡而伟大的灵魂却长久地印在了热爱他、热爱他文字的读者心中。在这个适合悲悼缅怀的季节里,让我们再次贴近路遥,贴近一份沉重,一份忧伤,贴近一个冷峻严肃的世界。路遥以他一贯的笔法,写尽了黄土高原的苍莽与悲凉,写尽了生活在这片大地上的人们的苦难与向往。可以说,苦难与路遥形影相随。苦难,毁灭了路遥,也造就了路遥。路遥短暂的写作历程就是一场苦难的行军。生命从苦难开始,只有在苦难中才能诞生灵魂的歌声。
《早晨从中午开始》是路遥的一部随笔集,收入《路遥自传》等散文随笔。是倾听路遥、了解路遥,充分阅读《平凡的世界》《人生》的必读书。当生命进入正午的时候,工作却要求我像早晨的太阳一般充满青春的朝气投身于其间……作家的劳动绝不仅仅是为了取悦当代,而更重要的是给历史一个深厚的交代。
原载《收获》1982年第三期,获1981——1982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小说以改革时期陕北高原的城乡生活为时空背景,描写了高中毕业生高加林回到土地又离开土地,再离开土地,再回到土地这样人生的变化过程构成了其故事构架。高加林同农村姑娘刘巧珍,城市姑娘黄亚萍之间的感情纠葛构成了故事发展的矛盾,也正是体现那种艰难选择的悲剧。
《一生中最高兴的一天》为路遥的中短篇小说全集,收录中短篇作品十八篇。包括《基石》、《优胜红旗》、《父子俩》、《不会作诗的人》、《在新生活面前》、《匆匆过客》、《青松与小红花》、《惊心动魄的一幕》、《月夜静悄悄》等。
《惊心动魄的一幕》作者是路遥。经历过文化大革命的延川人都知道,延川当时是两派对立组织,一派叫红色第四野战军,简称“红四野”;另一派是延川文化革命造反司令部,简称“司令部”。 路遥是“红四野”军长,其作品中的人物形象,语言,一举一动,都是“司令部”一派中的真实人物,而县委书记的形象却不是当时任延川县委书记本人。 《惊心动魄的一幕》大约发表于文革未期,当时,延川县革委会军事管制小组对“司令部”人员从县至公社,大队一级的主要领导人进行了全面的,几乎是一无幸免的大批判,大逮捕,大判刑。 身为县革委会副主任的王维国便利用军事管制小组这一行动,把听到的一句话,见到的一个字都写到了作品里;所以,凡看过这篇小说的人都明白,这是一篇完全的,彻底的派性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