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还用说么,不少读者连桐城派这名目都不熟悉,怎么会去读它?但不知道名目,不见得没受它的影响。举桐城派而言之,不过是因为他们将对文章的一种理解,说得图穷匕见,而这种理解,至少从唐宋以来,是文论的主流,化身繁多,迄至今日。清代的桐城派,特其一种面目耳。百年前新文学运动,自以为打倒了所谓“选学妖孳,桐城谬种”,孰料这边方在庆贺,那边早借尸还魂,真个是八股不朽,桐城万岁,陈钱诸人地下有知,做鬼也不幸福吧。
桐城派我们若不熟悉,唐宋八大家,或听说过,那和桐城派,是一种东西;唐宋八大家若不熟悉,就回忆一下自己在中学语文课的经历,或看一下孩子的语文课本,那里面的讲解,和桐城派,仍是一种东西。课本里选的,除一二篇外,确实是好文章,但教师(以及教他们这样讲的人)做的,是将文章视为一种器物来研究。好比一把椅子,又漂亮又能负重,我们便想它是可以复制的,只要知道了技法;所以要研究如何量尺寸、下木、做榫等,加以练习,自己也能做出一把椅子。以这种态度看待文章,结果就是语文教育失败失败再失败。今天文章写得好的,都是从别处得来营养,语文教育界攘其功而归诸己,未免皮厚。不信看看高考作文选之类,据说都是范文,中学教育的成果,可有一篇像样?这些学生以后当然还有机会写好文章,不过得靠自己再来读书,此外,还得把中学里学的文章做法之类忘掉。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退出阅读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ziyungong.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