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三章 学校的礼仪制度 第二节 释奠礼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释奠礼是古代学校礼仪制度中极重要的一项内容。所谓释奠,即陈设酒食用以祭奠先师先圣,“凡学,春,官释奠于其先师,秋冬亦如之。凡始立学者,必释奠于先师先圣”(《礼记·文王世子》)。它既作为古代学校的一种典礼,又是学校的一项制度。所祭奠者,在周代为周公;汉代以后,又加入孔子,与周公分别尊为先师、先圣;宋元以后,又尊孔子为师圣,成为祭奠的主要对象,还包括孔子的72位贤才弟子。凡学校初建落成,必须举行释奠礼,以示遵循先师先圣的教诲,兴学以礼,教化民众。而后每年春、秋两季或春、夏、秋、冬四季还要举行此礼,以示时刻牢记教诲,不忘学业,发愤读书,以求功成名就。这是中国古代,乃至近代学校固定的一项礼仪制度。

行释奠礼时要设祭奠的场所,后代多建孔庙(也称文庙、夫子庙),立孔子像,置放礼器、乐器,每年定期在此举行祭孔礼。但最初的祭奠场所是随学校而设,即在太学、国子学等学校中举行释奠礼。行礼要用太牢(牛羊猪三牲全备为太牢)供奉先师先圣。最初行释奠礼时,也要先选貌似先师先圣者各一人,着先师先圣生前穿的那种服装,充当祭祀的对象,也就是以“尸”代表死者受祭。以后才逐渐以牌位、画像等方式代表受祭者。如果学校刚建,行释奠礼时,还须以帛为供品,以器成(古代凡新制成一件器物,都要杀牲以祭,并将牲血涂抹于器物的缝隙之中,称为衅,以表示器成)祭告先师先圣。当然帛也要以牲血涂色,其寓意与“衅器”相同。因释奠礼属于祭祀性的礼仪,所以多以掌管祭祀的官员主持仪式。汉代以后多由太常(为九卿之一,专门掌管祭祀礼乐。汉代太常除主管宗庙礼仪之外,还兼管选试博士)担任此职。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退出阅读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ziyungong.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