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三章 学校的礼仪制度 第三节 束脩与释菜礼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束脩礼,是古代学生与教师初次见面时的一种礼节,也就是拜师之礼。束脩为十条干肉,是古时君臣、亲友之间互相馈赠的礼物。《礼记·少仪》称:“其以乘壶(四壶)酒、束脩、一犬,赐人;若献人,则陈酒、执脩以将命,亦曰乘壶酒、束脩、一犬。”古时,男子15岁入学,入学时须交束脩,以作为付给教师的酬金,所以“束脩”也常用于上学的代称,或作为年满15岁的代名词。孔子曾说:“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也。”(《论语·述而》)入学缴纳束脩,以作酬谢教师的礼物,是天经地义的事情。由此而发展演变成一种学校的礼仪制度,体现了中华民族尊师重教的崇高风尚。当然孔子生活的春秋时期,是以束脩为礼物,其后未必如此,可“束脩礼”的名称一直流传下来,成为古代学生入学所行的第一种礼节,实际也使学生自入学之初便受到尊敬师长的教育。

古人重教,绝不仅仅局限于束脩礼,学生、家庭,乃至全社会都以尊师为荣。不过因为束脩礼是作为拜师的礼仪,而备受重视,约定俗成,成为一项固定的制度。如唐朝政府就曾规定:学生入州、县学校,须缴纳束帛一篚〔fei匪,盛物的竹器。实为一匹〕、酒一壶(实为二斗)、脯(即脩)一案(实为五脡〔ting挺〕,长条的干肉),作为与教师的见面礼。行束脩礼这天,学生着青衿〔jin今〕学服,携带着这些礼品去学校。来到校门后,先站立在门外。学校的先生则站在学堂的台阶上,派人出门询问学生的来由。学生稍稍向前,说明自己前来拜师求学的意愿。先生闻后,则谦称自己无德,恐将误人子弟。学生则再次表示从师的决心,并请求先生能够赐见、收留自己。先生见学生态度坚决,无法推辞,才命人请学生入门。学生面对先生站立,待先生走下台阶,立刻行跪拜礼。先生回拜答礼后,学生便将礼品取出,摆放在先生面前,请他收下。先生答应收下,实际也就是表示同意收留这名学生入学。从此他与先生正式建立起师生关系。这种礼节,看上去似乎很繁琐,但它恰恰体现了师生之间以礼相待和谦逊文明的融洽关系。学生自入门之始,即接受尊师的礼仪教育,即使是皇太子也不例外。按照礼仪的规定,皇太子初入学门,拜见博士时,所携礼品,所着服饰,与博士的问答,以及最后的拜礼,和州、县学的束脩礼是完全相同的(参见《通典·礼七十七、八十一》)。这也说明,尊师重教在中国古代一直受到社会各阶层的普遍重视,这也正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退出阅读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ziyungong.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