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纸币产生的渊源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纸币的国家。距今3000多年前的西周初期,就使用“里布”作为交易媒介,以布为币材,长二尺,阔二寸,上书币名、年月日、编号、地址、盖发行人印,是最早的信用货币。东周时期,民间习用“牛皮币”和期票性质的“傅别”进行交易,可转让流通。汉武帝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发行“白鹿皮币”,以鹿皮为币材,值40万钱,规定王侯宗室朝觐必以皮币荐璧才行,已具备纸币的雏型。从东汉到五代十国,不断兴起的寺庙道观、柜坊、邸店、寄附铺、金银行等等所出的凭条、书契、存放款单证或其他票据,在一定范围内,成为信用流通工具。唐代飞钱和唐末延续到宋初的便换,从汇票演变到在异地间流通转让,也起到一些货币作用,是交子产生的先导。《宋史·食货志》记载:“会子交子之法,盖有取于唐之飞钱。”这说明,宋代纸币的产生,实渊源于此。
(2)宋代纸币从交子开始
纸币创立于北宋,是由下列原因促成的。第一,宋王朝为了稳定政局,开国后就大力发展经济,商品生产及境内外交易扩大很快,商业发达就需要大量轻便的货币。第二,四川乃天府之国,物产丰饶,所受战乱影响相对较少。宋初,川蜀经济发展较快,因一向只用铁钱,不用铜钱,货币数量不足。而且铁钱体大值小钱重,一缗重25斤,交易使用和异地运转均困难,故纸币首行于川。第三,自唐末以来,形成若干货币区,不准运钱出境,严防北方强邻套取铜铁钱,用纸币可防止钱币外流。第四,两宋长期财政困难,发行纸币可作弥补开支一大财源。最后,飞钱、便换、柜坊条据等,对人们有较深的影响。
宋初,成都地区的商人,出具收据形式的证券,正背面都有出票人印记,有密码花押,朱墨间错,临时填写金额。式样不一,分散发行。太宗初年,由成都16家富商集资联合兴办交子铺,或称交子户,发行“交子”,系纸币性质,在远近地区当现钱行用。其印刷、版面、图案、花纹都较好,并在外地设分铺。后因富商经营不善,资金被挪用,不能兑现,再加伪造不少,争讼多,官家出面干预。仁宗天圣元年(公元1023年)批准成都府知事薛田等人的建议,设立益州交子务主持其事。二年二月(公元1024年)起发行官交子,基本上仿照商办交子的形制,加盖本州州印,文字不同,用铜板印制,图案精美,三色套印,在世界印刷史、出版史、版画史上,有很大的历史价值。
(3)交子
宋初制订有关交子发行流通的制度,通称“钞法”。规划颇为周密,在货币史上是创举。到20世纪30年代西方国家所用币制办法,还可以反映它的轨迹。察其主要内容,计有:首先,交子发行权和管理权集中于朝廷,实行高度的中央集中统一。由朝廷制订统一的政策制度、印制措施、发行数额、流通地区。其次,规定三年一界(相当一期),即每三年换印一次,又叫易界。界满以新钞平价(即一比一)收换旧钞销毁。第三,规定发行限额,每界交子发额为1256340缗,不准超过此限。第四,以36万铁钱存库充“钞本”,即发行交子的保证金,相当于现代银行纸币发行准备金。第五,规定等级,初为一贯至十贯,在交子券面印好,照此金额行用。宝元二年(公元1039年)改为十贯、五贯两种,十贯八成,五贯二成。熙宁元年(公元1068年)再改为一贯与500文两种,前者六成,后者四成。第六,严禁伪造、涂改、销毁及地方擅自印行。第七,限制流通地区。第八,交子的兑现,以钱为主,也用金银或度牒等。历次兑换的比例、做法,均由朝廷制定并派员监督执行。但这些规定,到下面并不完全遵办。
仁宗庆历年间(公元1041—1048年),益州交子务在陕西发行没有兑现保证的交子60万贯,购储军用粮草。熙宁二年(公元1069年)在潞州另设交子务扩大交子发行。熙宁四年在陕西行交子法。绍圣元年(公元1094年)增造成都路交子。因滥发状况有增无减,于是定一界增造15万缗。是岁交子存额1406340缗,地方仍不断申请增造。元符年间(公元1098—1100年)新钞收换旧钞比价一比五,即官价下跌为原价的1/5,民间下跌尤甚。徽宗崇宁元年(公元1102年),行陕西交子,置京西北路交子所,并立伪造法,拟予严管。总之,北宋的财政收支是一代比一代紧,到晚期徽宗时,已是国势垂危,朝不保夕,内忧外患,疮痍满目,已临山穷水尽绝境,滥铸恶钱,也难解困,全赖滥发纸钞。
(4)钱引
徽宗崇宁四年(公元1105年)改变滥发手法,将交子改名“钱引”,除浙湖闽广之外,在其他诸路发行。大观元年(公元1107年)改交子务为钱引务。大观三年大量发行钱引,猛增至2000多万缗,为天圣年间(公元1023—1032年)最高发行限额的20多倍,没有钞本,旧交子不准兑换,等于朝廷赖帐;且更增造不已,致钱引一缗只值数十钱。商民束手无策,一夜之间百万家私成空,怨声载道。各地农民起义风起云涌,金兵大举侵逼勒索抢劫。钱引币值惨跌,爆发一次恶性通货膨胀,一直延续到高宗绍兴七年(公元1137年),三界并行,达到3780多万缗。绍兴十年(公元1140年)三月,增发钱引500万缗。绍兴三十一年(公元1161年)竟增发到4100多万缗,30年间猛增30余倍。钞本只有铁钱70贯,不成比例(即十万分之一点几)。孝宗淳熙五年(公元1178年),发行钱引4500余贯,打四折使用。宁宗嘉定(公元1208—1224年)末,三界并行,合计已达8000万缗,钱引每缗仅值100文钱。到理宗末年已是一文不值。但钱引印制精良,艺术价值很高。三色套印,每张用六颗印信,四黑一红一蓝,每颗印上饰以花纹,每界不同,钱引面上写明界分、年号,分一贯和500文两种。它不仅是文物珍品,也是世界印刷史上多色套印的鼻祖。
(5)关子
关子初办时,其性质和做法类似飞钱便换。高宗绍兴元年(公元1131年),因在婺州屯兵,交通困难,运送现钱不便,就由驻军招商人在婺州出现钱,发给“关子”,持它向临安的榷货务换回现钱或钞引(即特准采购茶叶香货的合法执照)。其中指定专兑现钱的叫“贝钱关子”。实际上商人在兑领钱钞时,榷货务百般刁难,限制兑现额,每天只兑应收现钱数的1/3。各州县政府又借机强迫摊派购买军粮。此法难行。故变换手法,改发交子。绍兴六年在临安设行在交子务,再次试发交子,无钞本,民间拒用,旋罢。改令榷货务储现钱印关子,公私同现钱使用。绍兴二十九年(公元1159年)印发“公据关子”,面额自十千(一万文)至百千(十万文)共五个等级的大面额纸币,可用二年,许商人银钱中半入纳,付三路总领所、淮西湖广关子各80万缗,淮东公据关子40万缗。这是严重的通货贬值。理宗景定五年(公元1264年),奸相贾似道印发“金银见钱关子”,以一等于18界会子三,自制其印文如贾字形状。同时,贾还造一种“公田关子”。度宗咸淳四年(公元1268年),发行“内关子”,可行用三年。五年复申严禁关子减价,规定每年印发500万缗。这种内关子是两宋最后一种纸币。
(6)会子
这是两宋四大类纸币中最为庞杂混乱的一种,它集中反映南宋王朝政治经济败坏惨象,也是对这个腐败王朝的催命符。南宋初期,民间流行“便钱会子”,类似飞钱便换。绍兴三十年(公元1160年)改为官办。初行于两浙,储现钱于城内外流转。次年二月,始立会子务,发行新造会子;以后又推行于两淮、湖广、京西各路,改会子务隶都茶场。会子面额初以一贯为一会,其后增发500文、300文、200文等三种,由行在会子库发行,系红、蓝、黑三色铜版印刷,长方形,上半部为赏格,写明严禁伪造及重赏告发字样,金额印就,标明发行机关,图案花纹不及钱引精美。隆兴元年(公元1163年)在湖北造用“直便会子”。这些官办会子,初无发行限额及限期,到乾道二年(公元1166年)已发行1560余万道(贯),除收兑外,市面流通980万道。乾道四年(公元1168年)定三年为一界,每界限额1000万贯。乾道九年,会子每贯只值600文钱,六折。淳熙初年,会子流通额增为2200多万贯,超过限额一倍多。乾道十二年,二三两界会子各展期三年,八九两界也照此展期,会子流通额成倍上涨,其钞值日益低落。宁宗庆元元年(公元1195年)将每界发行额增至3000万贯,钞值进一步下跌。嘉定二年(公元1209年),时值金宋交兵,军费猛升,滥发会子,陡增至11500多万贯,比乾道初猛涨11倍,会子一贯只值三四百文。以后逐年下落。嘉定年间(公元1208—1224年),三界会子数额太多,11界会子尚有1360余万贯,12、13界尚有10200余万贯,虽采取种种对付贬值措施,收效甚微。开禧(公元1205—1207年)以后,军政各费,全赖发行纸钞维持。理宗年间(公元1225—1264年),会子折阅不行,置会子库监官,对措置会子不力之官吏严惩。绍定五年(公元1232年),14、15两界会子增至32900多万贯,65年中猛增33倍。淳祐六年(公元1246年)再增至65000万贯。淳祐七年二月,法定17、18两界会子不再立限,永远行用。对反对此法之臣僚和民众论罪。咸淳元年(公元1265年),督州县严钱法,禁民间用牌帖。理宗末年和度宗时,蒙古大军压境,宋王朝已是日薄西山、气息奄奄,还在滥发会子,物价飞涨,市上只见纸钞不见米麦。会子已不值一文钱。18界会子二万贯还买不到一双草鞋,通货膨胀恶化已到了不可收拾地步,人民苦不堪言。
(7)地方纸币
南宋还发行几种限地区行用的地方纸币,除了流通时间长影响大的四川钱引外(简称川引),还有:“河池银会子”,绍兴七年(公元1137年)川陕宣抚副使吴玠在河池发行,有两种,一钱者14万纸,四纸折合钱引一贯。半钱者一万纸。以后每两年印发61万纸,共折合川引15万缗;“铁钱会子”,隆兴元年(公元1163年)始在兴元府发行,限在兴元府金洋州用,分300、200、100文三等,每二年印发240万缗。以上两项,均抵军用,不久均大贬值;“两淮交子”,简称淮交,孝宗乾道年间(公元1165—1173年)在淮东淮西地区发行,分200、300、500、一贯四等,年印300万缗,限两淮专用;“湖广会子”,简称湖会,印造500至一贯会子,在湖广地区印发专用。以上几种地方性纸币,都是由朝廷规定在各该地区发行并限当地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