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戏曲与杂技,在远古时代属于同源,汉代初年统称作百戏,在旧文献中多将其录入《乐志》或《礼乐志》内。晋代葛洪《西京杂记》卷四记载,京师长安有一位古生,他喜欢“从横揣磨、弄矢摇丸樗〔chu出〕蒲之术”,又“善訑〔yi仪〕谩”,他当了40多年的“都掾史”,终被上司以其平素谐谑(不严肃)的罪名而罢官。但长安城内的百姓却很喜欢他、怀念他,至今仍将俳戏称作“古掾曹”。
杂技艺术进入戏曲中,并成为戏曲表演艺术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从宋元戏文和元杂剧时开始的,在明人的传奇、杂剧中得到进一步发展,并基本上定型了。据明朝顾起元《客座赘语》记载,在明代万历年间演出戏曲时,就常常插入一些戏法、柔术、舞大旗等杂技内容。这种传统的习惯从明朝一直延至清末,尤其是在清代京剧表演艺术中,使这种不同艺术的结合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峰,其中绝大部分技艺流传并发展下来,仍令今天的观众叹为观止。京剧《三岔口》中,几乎无唱腔,除了极简单的人物对话和人物独白外,主要是由剧中人任堂惠、刘利华二人在店里摸黑厮打,将武术、杂技和滑稽表演融为一体,尤其是以杂技中的“绝活儿”引人入胜,至今仍为中外广大的观众赞赏不已。京剧《时迁偷鸡》、《钟馗嫁妹》中“吃火”、“喷火”的表演是从宋代人的“烟火盒子”继承发展而来的,是比较纯正的杂技。时迁在投奔梁山泊的途中,夜半偷鸡,他将纸卷成一个筒,点着后带火塞入嘴里,象征着他在吃烧鸡,吃的时候还时时从口中喷出火星来。钟馗在率领众鬼卒夜巡时,除了要表演出种种情态外,还从嘴里喷出火来。据戏剧界人士介绍,喷火的方式有两种:一是在嘴里含一个能控制的喷火筒,二是在嘴里含一层绵纸,纸内包有松香粉沫,喷出来后,有鬼卒或其他人举着真正的火把迎上去,松香粉沫一遇到火便燃烧,从台下远远望去,就宛如从口中喷出烈火一样。近几年在北京上演的京剧《李慧娘》、川剧《白蛇传》中,都有喷火的杂剧内容。在川剧《白蛇传》中,还有神将韦驮表演踢开额上神目的杂技,此外如诸神将的舞旗、舞圈、弄枪、变脸等,也多属于杂技的范畴。在京剧《泗州城》、《铁弓缘》中,将杂技糅于程式化的武打之中,给人以新鲜的感受。京剧《金钱豹》中,妖精金钱豹手耍双叉,甩叉、接叉、舞叉,更是将武术、柔术与杂技结合在一起。京剧《虹霓关》是描写瓦岗英雄王伯当招亲的故事。小丫环出场时,用手指头顶着旋转的托盘,嘴里还叼着个杯子。她足踏着锣鼓点在舞台上走圆场,并随着鼓板定音,盘停杯落,呈在案前,正是纯正的杂技表演。昆曲《乾元山》是描写《封神演义》中哪吒与石矶娘娘结仇的故事。哪吒舞弄乾坤圈,刚柔并济,动作十分精巧。在昆曲、京剧及地方戏曲中,剧中人舞帽翅、耍翎子、舞兵刃、舞大旗、踢枪、翻筋斗等等动作,也都是将杂技艺术吸收进来,加以改造利用的。有时还将古彩戏法直接融入戏曲中,如剧中人空手献彩抓出花、杯子、盘子等小道具,使观众新奇、提神。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ziyungong.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