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十章 古代的纪时制度 第二节 十二辰纪时法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春秋战国时,人们开始将历法上的12月名称应用到天文方位上。基本设想是太阳每年12个月在黄道上运行一周,若将黄道分为对应的12个天区,则一个天区对应一个月。人们将太阳冬至所在的天区称为子,12月太阳所在的天区称为丑,下面依次类推。地球公转引起了太阳在黄道上自西向东的周年运动,地球的周日旋转又引起了太阳沿赤道自东向西的昼夜运转。由此人们便设想把天赤道所处的方位也划分为12个天区,北方为子位,南方为午位,东方为卯位,西方为酉位,则一昼夜太阳运行12个方位回到原处,这样便产生了太阳位于一个辰位为一个时辰的概念,一昼夜为12个时辰,人们便可以用太阳在天空所处的方位来确定时间。

这个纪时方法大约产生于汉武帝太初改历以后,是由当时参加改历的天文学家首先提出的。这个方法比较科学简明,于是便很快地为人们所接受,老的纪时法也就逐渐被废止。这种纪时方法最早出现在《汉书·翼奉传》,载有元帝初元元年(公元前48年)“日加申”,意思是太阳位于申的时刻。自此以后,这种纪时方法就不断出现,记时的名称由“日加午”转变为“时加午”,以后又进一步简化为“午时”。这种纪时法与二十四小时制对应如下表:

子丑寅卯辰巳23—11—33—55—77—99—11午未申酉戌亥11—1313—1515—1717—1919—2121—23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网页】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使用【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并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网络。

收藏网址:www.ziyungong.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