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是《礼记》中一篇论述在古代的“大学”阶段如何学习修身、治国之道的文章,作于汉初。我国学校起源很早。西周时代有“小学”、“大学”之分。《礼记·王制》说:“天子命之教,然后为学。小学在公宫南之左。大学在郊。”旧说贵族子弟八岁入小学,学习日常礼节、识字,15岁入大学,学习《诗》、《书》、《礼》、《乐》和武艺。《大学》这篇文章只是汉人对上古“大学”教育的悬想,无非是借那么个名义来发挥自己的教育理论而已。
旧说《大学》是孔子的学生曾参作的,而曾参又是从孔子那里听来的。所以朱熹作《大学章句》就把这篇文章的第一大段总论部分作为“经”,说它是“孔子之言而曾子述之”。又把后边进一步阐述总论的文字分成十小段,让它们充当“传”,并且说:“其传十章,曾子之意而门人记之也。”(以上并见《大学章句》)经朱熹这样一安排,《大学》就穿上了“圣经”的外衣。实际上这些都是宋代理学家的臆见,并没有什么根据。
但是如果把那些想当然的成分去掉,朱熹的分段整理确实有助于这篇文章的阅读。
除了分“经”分“传”之外,朱熹还根据全文的逻辑关系,把前边的两段文字移到后边,并且还指出可能有的地方有脱文。此外还把那些他认为有脱文的地方“尝窃取程子之意以补之”,补写了一段“传”,使之完整化。补写的一段叫《格物传》,因此,细心的读者会发现《十三经注疏》本《大学》和《四书章句集注》本《大学》不完全一样,其原因就在这里。好在两种本子俱在,研究者可以“各取所需”。朱熹的改动有他的实用目的,并不是像我们今天这样整理古籍。故其得失无须细论。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退出阅读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ziyungong.cc
(>人<;)